可食用的動物內臟指肝、肚、肺、心、腎、腸等,平時我們常吃的動物有禽類、豬牛羊的內臟,還有一些魚類的肝和肚。 中國地大物博,動物內臟的食用有很大的地域性,在國內有很多地方是不吃動物內臟的,也有很多地方是吃動物內臟的,如福建、廣東等。 地域習慣性的、風俗性的食用方式,我們不好多加討論,那是一種飲食文化。隨著物產的豐富,采購的便利,現在很多有吃動物內臟的人群也開始不吃了。他們之所以不吃,除了替代食品多了,采購方便,還有就是因為飲食誤區,認為動物內臟含脂肪高,膽固醇高,不利身體健康,就拒食了。 今天我就科普一下:動物內臟有什么營養價值?含有哪些營養素多?我們應不應該吃?吃多少? 我們以豬的內臟為例,與豬瘦肉對比看一下吧。對比量采用100克可食部計算:
SFA:飽和脂肪酸 MUFA:單不飽和脂肪酸 PUFA:多不飽和脂肪酸 動物內臟含蛋白質不少,含量其實與瘦肉相差不多,卻是礦物質如磷、硫、鉀、鈉、銅、鐵、鋅、硒等的重要來源,其富含維生素A和B族,是精白米面的很好補充,并不應該被拒絕。 從上面的對比表上看,不同部位的內臟器官微量元素含量表現大相徑庭,如豬肝維生素A含量每100克含有4972ugRE視黃醇,22.6mg的鐵,5.78mg的鋅,310mg的磷,是補充維生素A、鐵、磷和鋅很好的食物來源。 如豬腎(豬腰子)每100克含有111.77mg的硒,而硒在身體內的重要功能已越來越被重視,它有調節甲狀腺激素的作用;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作用,還是一種天然對抗重金屬的解毒劑,并且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的功能。 而豬心的補益作用,在中醫養生食療中有很多介紹,自古即有“以臟補臟”“以心補心”的說法,豬心能補心,具有補虛,安神定驚,養心補血等功效,治療心虛失眠,驚悸,自汗等癥。據現代營養學分析證明,心臟是動物食品中營養素較豐富且全面的食品。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煙酸等,這對加強心肌營養,增強心肌收縮力有很大的作用。 一般說來,心、肝、腎等內臟器官脂肪少而蛋白質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相對瘦肉高一些,各個部位不同相差明顯,從表中可以看出,從脂肪含量來看,豬大腸含量最高,膽固醇含量并不是最高,我們常吃的豬肝和豬肺才是最高的,100克可食部里約含290mg。 從營養價值整體來看,動物內臟更推薦食用心、肝、腎部位,而非腸、肺、肚,且食用量要適量,不宜過量。對于膽固醇有較高要求的限制性人群,不建議吃動物內臟,而對于維生素、礦物質需求較高的疾病恢復期、平日身虛體弱的成人或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還是建議每周吃1-2次的動物內臟,每次不過量,約3兩內,兒童減量。 平常健康人群(非素食)并不必拒絕動物內臟類食品,從多樣營養、營養均衡的角度來說,建議每個月吃2-3次的動物心、肝、腎,每次2-3兩。動物內臟,不只局限豬的,還有牛、羊、雞、鴨、鵝等禽畜,并且它們的脂肪含量低,其內臟在某些營養素上高于豬的。比如,羊肝中的維生素A的含量高于豬肝,我國中醫很早就懂得用羊肝來治療因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癥。禽類的心臟、胗和肝同樣也營養豐富并在某些礦物質含量上高于豬肉,特別是鐵、鋅、硒這三種微量營養素上,可稱得上是最佳膳食來源。 動物內臟采購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因為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毒素、重金屬殘留以及激素、抗菌藥物等在養殖業領域的不規范使用,動物內臟的安全性受到質疑,在采購時需要選擇信譽高的、質量保證的供應商超,如果能買到一些生態有機飼養的禽畜食品是更好的。 動物內臟的做法可以參考我們中醫食療的做法,搭配一些中藥材、谷薯糧、蔬菜等,可以提升補益效果,并且這種長時間的高溫悶燒燉煮,可以保證食品食用安全。我的公眾號里有時也會介紹給大家,大家可以長期關注。 圖片為天麻蓮子百合枸杞豬心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