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陌十八 分享讀書,成長,思維,創業干貨 這是我讀完的第24本書 如何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 其實有方法 專家之路 帶你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 去醫院看病,你是不是希望找一個專家?因為感覺更靠譜,心里踏實。 跟某一個人學習,你是不是希望他在這個領域最專業?這意味著你的錢和時間不會白白浪費,會有所收獲。 專家,能幫你省時間,少了判斷決策的麻煩,能幫你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你的領域,多半也希望自己很厲害,這樣你的工作和事業才會進展得更順利。 專家,這個看起來很高大上的詞,把很多人擋在了門外,你不知道專家之路是如何煉成的。 《如何成為專家》這本書就是教你如何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一個行業的專家,最終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 為什么有些人的一年可以頂別人十年?而有些人的十年看起來就像一兩年? 這五個維度教你不再迷茫,讓你想的時候有參照的方法和行動指南,讓專家不再只是專家的專屬。 ![]() 1 心態 把心態放在第一位,就是想告訴你,任何行業,任何領域,哪怕再簡單的事情,幾乎都沒有速成。 所以先給你下個定心丸,高手之路一定是任重而道遠。 但凡想一夜速成,交點錢就可以坐享其成,甚至剛開始學習就想拿到結果,那這篇文章請繞道。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想真正在一個領域和專業上成為高手甚至專家,那就必須付出相應的成本, 在沒有人要求和鼓勵的時候仍然堅持學習、實踐和思考; 在別人去喝咖啡看電影與閨蜜逛街的時候,你還在學習、實踐和思考; 當你已經被人認可為專家、到處是溢美之詞和粉絲的崇拜眼神時,你能清醒評估自己,知道自己還有許多東西不知道,仍然堅持繼續學習、實踐和思考。 成為專家之路,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很難熬的。 ![]() 打個比方,比如說你要熬一鍋濃湯,它需要什么條件呢?一定是時間、材料、火候。 為什么專業的吃貨一嘗就知道這道菜背后的廚師水平如何?有沒有水勾兌等等? 真正能夠接受大家品嘗和叫好的濃湯,時間一定要足夠長,材料選得要特別用心,什么時候大火什么時候小火,要把握得當,讓一個外行的人不停嘖嘖稱嘆:真是太厲害了! 你羨慕一個厲害之人身上所帶的一切特質,但是,有沒有深挖他背后為此付出的努力? 當所有人不看好的時候,他是如何做的? 當背負很多壓力,他又是如何承受的? 當看不到結果,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承受寂寞,平庸甚至枯燥乏味的時候,他又是如何度過的? 既然有想成為專家的目標,就要問自己能不能經得起這些熬? ![]() 2 學習 什么是真正的學習? 是不是不停地刷正能量視頻? 是不是從別的地方找本書,然后一年都看不完? 是不是不停的報班,把時間塞得滿滿? 甚至讓別人感覺你很忙,一年365天都約不出來? 成年人學習的正確方式,以結果為導向,也就是說,你目前的學習是想解決什么問題? 在這個社會上,成為專家的領域多如牛毛,你不可能成為一個面面俱到的專家,只能是在一個細分的領域不斷做得更好。 你要確信,這個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你一定有區別于他人的優勢。 在確定了你的領域之后,要分階段地學習: (1)新手階段 這個階段的學習一定是系統化的,理論枯燥而乏味,但必須經歷,因為你就是小白。 任何一個人,開始一個領域,都要做這樣的事情。 這是“是什么”的學習過程,只有先知道是什么,你才能夠在接下來去研究為什么,怎么做。 (2)熟悉階段 這是學以致用的過程,一聽就會,一用就廢,往往在這個時候出現得最多。 不少眼高手低的人也會死在這個過程,總覺得自己很厲害,不喜歡條條框框的約束。 可能剛開始憑你過往的經驗和能力,你會看起來很厲害,但是隔行如隔山,假以時日,你沒有學好的東西,早晚有一天會成為你發展中的障礙。 高手之路一定要有空杯心態,這個階段就是聽話照做。 ![]() (3)熟手階段 當你能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越用越熟的時候,在這個領域,你算得上是熟手。 熟手,就像你炒菜,進了廚房你知道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至于每道菜炒得怎么樣,那是后話。 熟手知道工作中每個流程,除非有突發事件和從未遇到過的情況,除此之外,問什么都應該能答得上來。 (4)高手階段 高手意味著你能夠解決很多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你的領域,你能夠把自己過往的經驗知識像串珠子一樣串聯出來,形成自己的思路。 看似你每天不經意做的那些動作,都是你長期積累下來的系統化思維。 你能夠做到忙而不亂,有針對性,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專家階段 如果說從高手到專家就缺臨門一腳,專家就是把過往的知識碎片整合成一個系統。 你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讓他們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這也是典型的3w法則,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所以你看,整個學習下來,不是短時間可以達成的。 有這樣一句話,在一個領域,三年你算入門,十年才算專業。 專業跟專家還有一段路,如果你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你要有這種時間上的心理準備。 ![]() 3 實踐 所有專家都是干出來的,這是成為專家的終極武器。 沒有想一想說一說,就能成為專家,專家一定要實踐,帶著你的那些理論檢驗真知。 在我們銷售行業這一點體會得特別深,很多講銷售的大師,你別看他們在臺上指手畫腳,說得激情澎湃,甚至把銷售的套路一層一層剝得很厲害。 那些雖說也有經驗,但大多都是標準化,用在實戰里面很難對號入座。 因為你施展的一切導向都要以對象為目標,而對象的一言一行是不受你控制的,當你想讓對方以期望的路走時,偏偏偏他天馬行空,那這個時候該怎么應對呢? 這就是為什么你看著臺上很厲害的人,一旦你讓他落地到實戰上,你讓他現場給你演練,很多人是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在一開始他們大半就拒絕你這樣的要求。 書中對于最后能成為專家的,有這樣一段話的總結: 他們一定是解決問題的行家, 一定是在實踐中摸爬滾打得來的, 一定是通過不斷的干活才能具備的。 離開了大量、困難復雜的實踐,沒有人可以成為專家。 ![]() 4 思維 很多人知道人與人的不同,其實就是思維認知的不同,在這里,思維也分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知道你知道的 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因為你知道,所以你就知道該怎么做。 第二個層次,知道你不知道的 有點像咱們說的自知之明,對于未知的東西,你知道自己不知道,這種心態比較好,可能未來你會把不知道變為知道。 第三個層次,不知道你知道 可能你有某個特長,你在某一方面有天賦,你有被別人欣賞的地方,但是你不知道。 這種挺可惜,你或許需要別人點醒,或許需要時間慢慢發掘自己。 第四個層次,不知道你不知道 在生活中,產生矛盾的源頭,很多都是在這個層次。 無知者無畏,就是你根本都不知道,所以你就認為不存在。 但做錯了,或者說因此出現問題的時候,你可能會更理直氣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知道啊! 所以越是專家,越是敬畏,他們很少說絕對,很少說肯定沒事,你能從他們的話里聽出很多謙虛和低調。 這個世界值得探索的東西太多了,即使你真的是一位專家,你也不可能在自己的領域就是一個百事通,一定有你未知的,保持敬畏之心,不僅是對自己頭銜的尊重,更是對宇宙的尊重。 有一個詞叫元認知,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管理你思維認知的上一層領導。 你的元認知夠不夠,取決于你下面的思維認知儲備多不多。 如果根本都無從知曉,何來意識,何來元認知? ![]() 5 品牌 一個很厲害的專家,不一定是一個成功的品牌。 就像在市場上最好的產品,品牌效應不一定做得最好。 但是如果你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專家,一定要有打造個人品牌的意識。 打造個人品牌,在我之前的文章里面寫得很詳細,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往前扒一扒看看。 林肯說:“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現在市場上也有很多的偽專家,頭銜名氣聲勢造得很大,乍一看是你仰望的人,可是細細品就會發覺,他們是一個模板刻出來的。 就因為大家信賴專家,唯專家之言為真諦,所以他們就竭力在外在形象上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專家。 但真正的專家,外在形象連一半都占不到,內在才是硬核。 它能解決你相關領域大部分的問題,而且是具體可實操的,而不是畫餅講大話。 真誠是一個專家品牌最起碼的素質,正因為專家的路是漫長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同時時間也在考驗你的修養和實力。 所以,珍惜你向外展示的一切,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專家之路是一個人一生中的態度和行動,只有態度對了,你才有對的行動。 正因為很厲害,所以不容易做到,因為不容易,才有那么多人趨之若鶩。 好好思考這五個維度,別把大把的好時間給浪費了,要做就爭取做得更好。 |
|
來自: 新用戶86028838 > 《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