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烏故紙湯治愈久瘧證一例 翁某,男,50歲。 初診∶1941年冬。 主訴及病史∶初患感冒,繼轉瘧疾,五易其醫,頑滯不愈,時逾一年七個月。寒熱無定時,雖輕不能止。 診查∶骨瘦如柴,腹凹如舟,呼吸輕、微、弱,白睛發青,膚干脫皮。舌色絳而不澤,且根部、中部均現黑色。 辨證∶久瘧不愈,腎虛陰虧。 處方∶首烏故紙湯。 制何首烏18g破故紙12g大熟地黃9g熟附片9g炮姜炭6g山萸肉9g云茯苓12g土炒白術12g姜棗引 二診∶上方藥服2劑后,兩日內只發瘧1次,癥勢輕緩,飲食漸佳,惟便燥甚,未得暢解。于上方中加淡蓯蓉、全當歸各9g;去熟附,加肉桂2.4g,連服4劑,便爽食進,久瘧亦不再發。后以補中益氣湯扶正健中以鞏固療效、增強體質。 【按語】治久瘧首烏為上選之品。明·張介賓"何人飲"即以首烏為君;孫一奎《赤水玄珠》治陰虛久瘧、熱多寒少者則以"何首烏丸"補而截之。此方亦遵古法。君以制首烏養陰而 補瘧截邪;由于患者腎陰虛兼及于陽,故佐補骨脂、附片、熟地黃、山萸肉以溫腎益陰;術、苓、炮姜炭以健脾溫中。全方突出截瘧,兼益腎脾之虛。病期近二十個月之久瘧,十余日竟獲痊愈。 十、硝黃蔞葛湯治愈小兒食積痙病一例 蔣某,男,8歲。 初診∶某年端午節次日。 主訴及病史∶身體素壯,食欲旺盛,端午次日發熱頭痛,其父投以解表退熱之劑,數服不效。日晡高熱,頭痛神糊,時或煩躁不寧。后突發急驚,癥見角弓反張,項背均強,戴眼,手足拘攣,牙關緊急,欲嘔不出,口角流涎。 診查∶脘腹疼痛拒按,膨滿而硬實,詢知其端午日食黏粽、魚肉、雜品頗多。 辨證∶食積于中,腑氣不通;不通則閉,釀生內熱,熱盛上沖致痙。 處方∶硝黃蔞葛湯。 生大黃9g元明粉12g(沖)炒枳殼9g全瓜蔞12g粉葛根9g生黃芩9g焦楂肉12g萊菔子9g鮮竹葉30片 二診∶次日。配方灌之,初灌之時吐出痰涎頗多,兼夾少量不消化食物;稍停再予緩緩灌服,服藥后兩小時即解大便,如膠醬狀,痙象頓減。隔半小時又解1次,神識清醒,痙象已除,熱勢大減。再以上方減量,加和胃清熱之品,兩劑而安。 【按語】硝黃蔞葛湯系大承氣之加減方。針對患兒陽明熱痙之燥、實、痞、滿病證,方用生大黃、元明粉、枳殼、瓜蔞以通腑瀉熱;黃芩、竹葉、葛根以清熱生津;焦楂肉合萊菔子兼有清化痰涎之功。此方雖以通腑、清熱為主,但峻下而不失保陰津,承氣而兼能護胃氣。制方配伍,體現了余先生善用經方化裁的臨床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