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美女西施、情女祝英臺、孝女曹娥、才女唐婉、俠女秋瑾,并稱“紹興五女”,結局皆悲愴。 西施故里,紹興市諸暨市暨陽街道苧蘿村,現(xiàn)在是西施故里旅游區(qū)。 苧蘿村,浦陽江穿村而過,施姓人家臨水而居,古時包括東西兩村,西村有個女子,名叫施夷光,人稱西施,自幼常隨母親在浦陽江邊浣紗,因此又稱“浣紗女”。 西施天生麗質,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美,聲名不脛而走。 東村也有施姓女子,人稱東施。 東施羨慕西施之美貌,常常模仿西施的一顰一笑,因此稱為“東施效顰”,由此可知西施的絕世之美。 浦陽江下游,在杭州市蕭山區(qū)義橋鎮(zhèn)與富春江相匯為錢塘江,奇特的是,蕭山區(qū)臨浦鎮(zhèn)也有一個村莊名叫苧蘿村,也號稱西施故里。 2016年開始,蕭山有關部門陸續(xù)宣傳,蕭山是西施故里,千年古鎮(zhèn),西施故里,活力臨浦! 此事引發(fā)了諸暨市官方和民間的一致憤怒,認為這是真正的虛假廣告。 2017年2月15日、16日,浙江省諸暨市史志辦和諸暨市人民政府分別給浙江省方志辦、蕭山區(qū)政府致公函:要求其維護歷史真實,撤銷或更改《蕭山市志》造假“西施故里”的所有內容。 根據(jù)長期的歷史流傳,西施故里應是紹興市諸暨市苧蘿村。 公元前496年,24歲的越王勾踐即位,年輕氣盛,出兵伐吳。 公元前494年,吳軍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大敗越軍,勾踐兵敗如山倒,被吳軍圍困于會稽山,被迫向吳國求和稱臣。 勾踐被帶至吳國,為吳王夫差喂馬牽馬,甘為仆役,忍辱負重三年之久,深藏的野心,不露半點聲色。 夫差被勾踐的外在表現(xiàn)所迷惑,以為勾踐再無帝王之志,因此釋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越后,重用文種、范蠡等謀臣,時刻不忘亡國之恨,臥薪嘗膽,采納文種的“伐吳九術”之計謀,勵精圖治,立誓東山再起。 “伐吳九術”中的第四條就是美人計,選拔絕色美女獻給夫差,“遺之好美,以勞其志”,“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 選拔絕色美女,這件重要而美好的差事,勾踐托付給了范蠡。 范蠡遍訪越國各地,尋找傾國傾城之絕色美女。 范蠡慕名而訪苧蘿村,目睹西施美色,大驚失色,驚為天仙,居然把肩負之重任忘到了九霄云外,雙雙墜入愛河。 兩人纏綿悱惻,以致誤了范蠡歸期,幸虧好友文種及時提醒當以國事為重。 范蠡只好實情相告西施,希望西施為國赴大義,待到越王滅吳國,一定相伴到老。
西施順從安排,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之后,被進獻給吳王夫差。 夫差見到美女西施,驚為人間尤物,數(shù)千粉黛頓失色,下令在姑蘇城專門建造了春宵宮,沉溺香閨,歌舞游樂,荒廢朝政。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勾踐乘機集聚精銳部隊伐吳,勢如破竹,殺死太子友。 夫差回軍反擊,無力回天。 公元前473年11月,越軍攻入?yún)嵌?/span>姑蘇,夫差自殺身亡,吳國滅亡,勾踐雪恥。 姑蘇城破,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找到西施,雙雙逃到太湖,駕一葉小舟遠去。 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范蠡擔心被勾踐追殺,于是攜西施幾經(jīng)輾轉,逃亡隱居多地,最后定居于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南),自號陶朱公。 相傳范蠡和西施逃亡期間,也曾隱居于寧波東錢湖畔,相伴釣魚,隱居之地故名陶公島。 《四明談助》記載,“世傳陶朱公嘗隱于此,有釣魚磯在焉。” 兩千多年光陰流轉,歷史如煙云消散。 范蠡定居宋國后,經(jīng)商成巨富,散財而濟貧,因此范蠡被視為中國商祖,歷代視為財神供奉。 范蠡得善終,公元前448年去世,享年88歲。 西施故于哪一年,無據(jù)可考。 范蠡在滅吳之際給好友文種留信一封,“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遺憾的是,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繼續(xù)留在朝中,手握重權,功高蓋主,還不到一年時間,被勾踐賜死。 歲月如水,浪花淘盡英雄。 歷代開國功臣,多有相似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