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身邊的人在給我推薦《大秦帝國》這一套書。對于我來說,太眼饞了!我已經好久沒有碰過純文學作品類的書了。還記得那些挑燈夜讀的日子,太幸福了。自從開始踏入新媒體這個賽道,每一天都是在一堆碎片化的信息中,去捕捉所謂的“新聞槽點”。雖然很充實,但,遠遠沒有讀紙質書的那種滿足感,也沒有內心充盈的踏實感。 我雖然沒有時間讀這一套書,但是出于職業習慣,馬上搜了一下這套書,除了內容之外,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孫皓暉先生。 先給大家看一段信息: 在百度中敲擊“大秦帝國”四字,會在0.06秒內出現7940萬條的相關信息;電視劇《大秦帝國》播出十幾年后依然受到觀眾追捧,在優酷的播放量達到近兩億光第一集就收到一萬多條彈幕;500萬字的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全套出齊歷經17年之久卻還依然穩立在書店書架之上,堪稱出版界的“奇跡”…… 孫皓暉“自囚”16年,完成六部11冊五百萬字巨著,為了寫書他電腦都用壞了4臺。16年的潛心創作,對作者來說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孫皓暉先生曾經在采訪中坦言:創作中除搜集史料比較艱辛外,更多的是快樂的回憶,“資料豐富則筆下通暢”。他說,因為對歷史資料進行了長期的搜集和整理,所以在創作中產生出挖掘歷史寶藏帶來的“發現的快感”。 我打心底里佩服這樣的作家。能如此觸動我,也是因為,現在每天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就是 “老師我發了十幾條作品里,怎么流量還不好?” “王總,我們的引流還行,怎么轉化不行呢?” “團購不好使,帶不來多少復購” “老師,短視頻爆款的方法有什么?” “我想拿到分銷權,我想要趕緊在抖音掙錢” “您幫我看看,這個賬號怎么漲粉這么慢?” …… 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一位兩個孩子的寶媽直播上癮,每天直播十幾個小時,不理家務,不管孩子和老公,導致丈夫忍無可忍,提出離婚。 還有圈里的朋友感慨:雖然隔離在家,但每天忙的要命,忙著拍視頻,剪輯,像皇帝批閱奏章一樣回復成千上百的評論。忙的沒時間喝水,沒時間學習……試問,過幾年抖音不火了,出路又在哪里? 此刻,還是想深深的心里話淺淺的說,長長的人生路慢慢的走。 科技信息時代,網絡世界里,各種軟件層出不窮,經常“你方唱罷我登臺”,如果每一款新的軟件推出,我們就蜂擁而上,盲目追隨,那么我們永遠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像天上的云,水中的萍,風到哪兒,就飄到哪兒。 唯有潛心學習某一領域,通達透徹,無論何時,軟件如何更新,我們都可以借力輸出自己的東西。這才是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萬全之策。 留一個話題: 不刷短視頻、不看碎片化信息,純看書會和社會脫節嗎? |
|
來自: 新用戶7886Q1b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