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得了皮膚病就必須嚴格忌口,生冷油膩的不能吃,辛辣刺激的不能吃,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 試問:這樣忌口難道不會營養不良嗎? 那么,得了皮膚病真的需要如此嚴格忌口嗎?如何忌口才是科學的?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皮膚病忌口的問題。 哪些皮膚病需要忌口?是否需要忌口,要看這種食物是不是可能會使疾病加重、復發的“發物”。 有些皮膚病的發生、發展與食物沒有太大關系,比如魚鱗病、表皮痣、手癬、足癬、疥瘡等,這些皮膚病患者就無需忌口。 真正需要忌口的是以下這些疾病,但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疾病來分類忌口: 1.痤瘡、脂溢性皮炎、酒渣鼻 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蔥、蒜、辣椒、咖啡、濃茶、白酒等;忌高脂、高糖食物,如火鍋、燒烤、甜點等。 2.痤瘡、毛囊炎、癤、癰等感染性皮膚病 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及羊肉、蝦、蟹等。 3.風疹、水痘、單純皰疹、帶狀皰疹 忌辛辣、肥甘厚味。 4.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 根據個人情況而定,懷疑對哪種食物過敏就應該避免進食相應食物。常見的可能會引起過敏的食物有海鮮、牛奶、羊肉、蟹、竹筍、韭菜、蘑菇等。 5.銀屑病、皮膚瘙癢癥 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海鮮、狗肉、酒。 6.凍瘡、脈管炎、雷諾病 忌食生冷瓜果。 7.過敏性紫癜 忌食辛辣食物和煙、酒。 8.光敏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 忌食泥螺、莧菜、紫菜、胡蘿卜、芹菜等食物,這些食物會增加身體對紫外線的敏感性,進而誘發或加重疾病。 皮膚病患者應該如何忌口?皮膚病的忌口講究選擇性、個體化。 我們經常提到的“發物”包括牛肉、羊肉、海鮮、雞蛋、牛奶、香菜、辣椒、蔥、姜等,如果得了皮膚病就忌口這些食物,很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反而對疾病的康復不利。 還有些患者聽聞有外傷或者進行激光手術后不能吃醬油、姜等食物,否則會留有疤痕或色素沉著,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盲目忌口對身體是沒有益處的,而且會增加心理負擔。 皮膚病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時間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強調要科學忌口。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根據疾病分類忌口的食物,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哪些食物會導致癥狀加重,在日后就應該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 如何確定需要忌口的食物?找到需要忌口的食物,也就是尋找過敏原。 一種方法就是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能夠比較準確地檢測出大部分容易引起人體過敏的食物。 ![]() 另一種方法就是記錄飲食日記,就是詳細記錄每天什么時間吃了什么食物,以及吃完這種食物后有沒有發生一些過敏癥狀,然后通過分析來確定致敏食物。例如,先清淡飲食一周,然后每4~5天添加一種新的食物,如果添加新食物后出現了過敏癥狀,則說明對這種食物過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