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勾踐其實是一個心理變態(tài)的人,為了達到目的,完全不擇手段。 一、勾踐對待士兵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廬攻打越國,越王勾踐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zhàn),越軍勇士們排成三行,沖入?yún)擒婈嚨兀蠛糁载厣硗觥?/span> 吳兵看得目瞪口呆,越軍趁機襲擊了吳軍,在檇李(今浙江嘉興)大敗吳軍,射傷吳王闔廬,闔廬因傷重而去世。 越軍擊敗吳軍的戰(zhàn)術(shù)是士兵大叫著自殺,把吳軍看蒙了,不知所措,然后越軍襲擊吳軍,才打敗吳軍,這完全是不把越軍士兵的性命放在眼中。 敢死隊也不是這個死法,以自殺而迷惑敵軍的行為,簡直就是變態(tài)的行為。 一個不把士兵性命放在眼里的君主,會跟手下將士共富貴嗎?
勾踐準備滅吳前,想試探一下越國民眾是否肯為國君賣命,勾踐偷偷地焚燒了越國的舟船宮室。然后擊鼓讓越人救火。 并下令說:救火而死可以得到相當于陣亡的獎賞,不死的可以得到相當于打敗敵人的獎賞,不救火的人則按投降罪處罰。 命令下達后,越人有六千多人沖上前救火,因為救火而死的人有三百多人,勾踐看到這種情況很高興,覺得自己得了民心,于是挑選士卒準備攻打吳國。 勾踐僅僅是為了試探民心,就犧牲三百多人,他從來不把百姓的性命當回事,他看到越人不斷前來救火并送命,勾踐反而非常高興,這就是勾踐的為人。 二、勾踐對待妻子兒女
夫椒之戰(zhàn),勾踐戰(zhàn)敗,準備殺死妻子兒女,焚燒寶物,想戰(zhàn)斗到死。 勾踐這種君主,自己活不成,他的妻子兒女誰也活不成,要跟著一起死。 勾踐派文種向吳王夫差求和時,文種跪在地下,說出這樣的話:
意思是:君王的亡國臣民勾踐讓我大膽的告訴您的屬下:勾踐請您允許他做您的奴仆,允許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 為了活命,勾踐讓自己的妻子去當吳王的侍妾,他對妻子沒有一絲憐憫之心,只是把妻子當成取悅吳王夫差的工具而已。
勾踐為了侍奉夫差,請求盟約。 他讓自己的一個嫡生女兒拿著箕掃侍奉王宮(意思是給吳王當妻妾),讓自己的一個嫡生兒子拿著洗澡的用具侍奉嬪妃(意思是在王宮中當太監(jiān)侍奉吳王的嬪妃)。 勾踐對自己的兒女同樣沒有憐憫,把兒女當成取悅吳王的工具。 三、勾踐對待自己
越王勾踐穿著下人穿的短褲,戴著樵夫的頭巾,他的夫人穿著沒有花邊修飾的裙服,穿著右衣襟蓋著左衣襟的短衣,勾踐吳王夫差養(yǎng)馬,勾踐的妻子為夫差取水、除糞、打掃。 整整三年時間,夫妻倆臉上沒有怨恨的表情。 越王勾踐還請求太宰嚭求見夫差,正好遇到吳王大便,太宰嚭聞到臭味而出來,越王勾踐居然說道:請求為大王嘗試大便,以判斷吉兇。 說完,勾踐用手取吳王夫差的糞便放到口中來嘗,之后,勾踐得了口臭病。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么華夏五千年,有誰能跟做到勾踐這樣,為了侍奉吳王,什么事都做得出來,為吳王嘗大便的事,也只有勾踐這樣的人做得出來,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可能做得到。 這還沒完,勾踐對待自己還有著名的“臥薪嘗膽”,勾踐把苦膽掛到自己坐的地方,坐著或睡覺時,嘗嘗苦膽,吃飯的時候,從來不吃兩個好菜,同時還要嘗嘗苦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恥辱。 勾踐為夫差嘗便和臥薪嘗膽的目的是什么? 當然是為了報仇,仇恨已經(jīng)讓勾踐成為一個變態(tài)的人,一個對自己非常殘忍的人,能夠讓自己做到一個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 勾踐連自己都不愛,你能指望他還會愛別人? 勾踐活著就是為了報仇,以建功立業(yè),他是一個事業(yè)心極強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仇恨,仇恨已經(jīng)蒙蔽了他的雙眼。 四、勾踐對待功臣
勾踐派文種向吳國求和,并說道: 我們國君勾踐沒有人可派遣,派下臣我來,不敢當面與吳王談,私下里跟他的辦事人員說:我們國君的軍隊已不值得屈辱吳王親自來討伐了。 我們愿意把金玉、美女奉獻給吳王作為賠罪;請讓勾踐的女兒給吳王做女奴,大夫的女兒給吳國的大夫做女奴,士的女兒給吳國的士人做女奴。 越國的財寶重器全都獻上,我們國君率領(lǐng)越國的軍隊,隨從吳王的軍隊,聽憑吳王調(diào)遣。 勾踐謙卑地侍奉吳王夫差,帶領(lǐng)越國官宦士人三百人到吳國,勾踐親身為夫差牽馬。 勾踐為了求和,可以犧牲吳國的一切,越國士大夫的女兒可以獻給吳國的士大夫,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犧牲的,而這一切只為勾踐的政治目的。 勾踐在夫椒之戰(zhàn)戰(zhàn)敗時,剛開始沒有主意,準備死戰(zhàn),文種給勾踐獻計,于是勾踐就接著文種的手一起商量大事。 等到勾踐滅亡吳國之后,賜了一把劍給文種,并說道:你教寡人伐吳的九個辦法,寡人只用了其中的三個就打敗了吳國,剩下的你為寡人的先王在地下打敗吳國。 于是文種自殺而死。 而范蠡早就看出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在滅亡吳國之后,范蠡寫了一封信給文種,勸文種離開勾踐,信的內(nèi)容有下面這幾句:
飛鳥沒有了,良弓就會藏起來,狡猾的兔子死了,獵狗就可以烹殺了,越王越王是長頸鳥嘴,只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與之共享樂,你為何不離去? 范蠡為什么能看出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很簡單,勾踐是如保對待士兵、妻子兒女、功臣以及勾踐自己的? 勾踐這樣的人,誰也不愛,誰都可以被犧牲,在他眼中,只有功名利?,而沒有其他,勾踐是一個功利心極其嚴重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跟其他分享富貴的。 范蠡是個明白人,看出來了勾踐的為人,而文種則貪戀權(quán)位,不愿意離開,只能是自殺而死。
越王勾踐滅亡吳國之后,誅殺了吳國太宰嚭,因為這個人不忠心。 要知道勾踐在夫椒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命懸一張,拼命派人收買太宰嚭,才活了下來,太宰嚭因為收了勾踐的錢,所以一直幫勾踐說好話,為保全勾踐做了很多事。 太宰嚭雖然不是個忠心的人,但是對待勾踐還是不錯的,至少他是勾踐的救命恩人,吳國敗亡,太宰嚭也有一定的責任。 但是勾踐可不會記得太宰嚭的好,他只會認為太宰嚭不忠心,太宰嚭在勾踐的眼中,不過是個棋子罷了,用完就扔,你讓那些投靠勾踐的臣子作何感想? 勾踐就是這樣對待大臣的,范蠡難道還看不出來嗎?要知道范蠡可是中國歷史上的“商圣”,商人中的圣人,做生意的人為人都極其精明,范蠡與勾踐長期相處之下,沒理由看不出勾踐是什么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