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萌寵朋友圈 在莫桑比克海峽的北部,有座阿爾達布拉環礁。這里一直以來人煙稀少,幾乎與外界隔絕,保存著最原始的風貌。這里生活著一種重約200千克的巨型龜,當然還有許多軍艦鳥、紅腳鰹鳥在這里棲息繁衍。 ![]() 最有意思的是,阿爾達布拉環礁曾有一種白喉秧雞,由于不會飛,導致滅絕,但是3萬年后又重新出現在這里,但是它又退化不會飛。 ![]() 13.6萬年前,海水淹沒了島嶼,不會飛的白喉秧雞滅絕 24萬年前,一種馬達加斯加島的白喉秧雞,在飛越400多千米后,來到這座偏遠的小島——阿爾達布拉環礁上,開始在這里定居下來繁衍生息。 島上的食物十分豐,沒走幾步就能獲取足夠多的食物,什么小魚小蝦,吃都吃不完;而且,這島上除了海龜沒有了別的捕食者能威脅到白喉秧雞。 由于沒有天敵的威脅,加上吃不完的食物,白喉秧雞就越來越懶了,逐漸失去了飛行能力,慢慢進化成不會飛的秧雞。 大約在13.6萬年前后,一場災難來到了,海平面上升淹沒了這個環礁,白喉秧雞的棲息地也沉入海水下面。這下糟了!白喉秧雞已經不能飛了,也不會像鴨子那樣會游泳,所以無法逃脫,整個物種就這樣遭受滅頂之災,最終全軍覆沒。 ![]() 10萬年前,白喉秧雞又重新回到該島定居,再次失去飛行本領 大約10萬年前,地球處于冰河時代時期,海平面開始下降,環礁又重新露出海面,這里開始生機盎然,魚兒又回來了。 白喉秧雞再次從馬達加斯加起飛,又重新回到爾達布拉環礁定居,沿著與它們的先輩相同路徑,展開了相同的進化,再次失去飛行的本領。 這次,白喉秧雞只用了不到3萬年的時間,再次喪失了飛行能力,進化為不會飛的鳥類。這種進化速度在地球上還是很少見的。 每一次阿爾達布拉環礁被海水淹沒,白喉秧雞可能就會滅絕一次,之后待海島重新露出水面,馬達加斯加的白喉秧雞就會飛來阿爾達布拉環礁,繼續發展進化,最終都喪失了飛行能力。 ![]() 消失白喉秧雞,為何能重新出現在地球上呢? 對于白喉秧雞為什么能夠再次重現,科學家目前都沒有給出科學的答案。一些研究者與網友給出了幾種可能的猜測。 第一,科學家們提出 “迭代進化”論。林耐學會動物學雜志指出,同一物種,在不同的時間,因為同樣的原因,演變成同樣的進化趨勢,這種現象稱為“迭代進化”,白喉秧雞就是這樣原狀復活的。 第二,有人認為白喉秧雞復活的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白喉秧雞在島嶼上留下了鳥蛋,而這些鳥蛋在合適的環境下被重新孵化出來了。很顯然這種理論簡直是無稽之談,因為沒有一種鳥蛋能經過上萬年的海水浸泡而能存活。 第三,也有人覺得,白喉秧雞根本就沒有消失,而是由于人類的研究技術自認為別人消失了,其實,白喉秧雞在島上活得好好的;當然也有網友認為,在生態環境的影響之下。這種結論沒有事實基礎,因為整個島嶼都下沉到了海中,沒有藏身之處。 |
|
來自: 時間煮雨后春筍 > 《保護動物,野生保護動物和動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