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中醫辨證治療陰癢,二,陰癢的外用方法,三,中醫辨證治療陰道炎一,中醫辨證治療陰癢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肝經濕熱證- 癥狀:陰部瘙癢難忍,坐臥不安,外陰皮膚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潰,或伴有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呈泡沫米泔樣,其氣腥臭,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 治法: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 方劑: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龍膽草6 - 10g、黃芩10 - 15g、梔子10 - 15g、澤瀉10 - 15g、木通3 - 6g、車前子10 - 15g(包煎)、當歸6 - 10g、生地黃10 - 15g、柴胡6 - 10g、甘草3 - 6g。若瘙癢嚴重可加苦參10 - 15g、白鮮皮10 - 15g以增強止癢作用。
2,肝腎陰虛證- 癥狀:陰部瘙癢,夜間加劇,干澀灼熱,或有帶下量少色黃,五心煩熱,頭暈目眩,時有烘熱汗出,腰膝酸軟,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補腎,清肝止癢。 - 方劑:知柏地黃丸加減。熟地10 - 30g、山茱萸10 - 15g、山藥10 - 15g、茯苓10 - 15g、澤瀉10 - 15g、丹皮10 - 15g、知母10 - 15g、黃柏10 - 15g。可加何首烏10 - 15g、枸杞10 - 15g增強滋補肝腎之力,加地膚子10 - 15g止癢。 在治療過程中,還可以配合外治法。如使用中藥坐浴,對于肝經濕熱證,可用蛇床子、苦參、黃柏、明礬等藥物煎水坐浴,以清熱利濕、殺蟲止癢;對于肝腎陰虛證,可用女貞子、旱蓮草等藥物煎水外洗,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同時,患者應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搔抓,注意經期衛生等。 二,陰癢的外用方法1. 中藥熏洗法- 方劑選擇與藥物組成 - 對于肝經濕熱型陰癢,可選用蛇床子、苦參、黃柏、地膚子、明礬各15 - 30g。蛇床子能燥濕殺蟲、祛風止癢;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明礬解毒殺蟲、燥濕止癢。這些藥物組合起來可以有效緩解陰部瘙癢和濕熱癥狀。 - 操作方法 - 將上述藥物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一般以能沒過藥物2 - 3厘米為宜),浸泡30 - 60分鐘。然后用武火(大火)煮沸,再轉文火(小火)煮15 - 20分鐘。煮好后,將藥液倒入盆中,先利用藥液的蒸汽熏蒸外陰,待藥液溫度適宜(約40 - 50℃)時,再坐浴15 - 20分鐘。每日1 - 2次,7 - 10天為一個療程。 2. 中藥外敷法- 方劑選擇與藥物組成 - 針對肝腎陰虛型陰癢,可選用黃柏、青黛、珍珠粉各適量,研成細末。黃柏清熱燥濕;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珍珠粉有解毒生肌的作用。 - 操作方法 - 用適量的香油或凡士林將藥末調成糊狀。在清潔外陰后,用消毒后的棉球蘸取藥糊,輕輕涂抹于瘙癢部位,每日2 - 3次。這種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瘙癢處,起到清熱止癢、滋陰潤燥的作用。 3. 中藥陰道納藥法- 方劑選擇與藥物組成 - 如霉菌性陰道炎引起的陰癢,可將制霉菌素片與中藥栓劑(如康婦特栓)聯合使用,或者使用中藥復方制劑,如冰硼散、錫類散等適量。冰硼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錫類散解毒化腐。 - 操作方法 - 患者在清潔雙手和外陰后,將藥物輕輕塞入陰道深處。每晚1次,用藥期間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性生活。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陰道內炎癥引起的陰癢,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提高治療效果。 三,中醫辨證治療陰道炎1. 濕熱下注型 - 癥狀: - 白帶量多,色黃或黃綠,質地黏稠,有臭味,或呈泡沫狀,外陰瘙癢明顯,灼熱疼痛,可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癥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 治法: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 方劑:止帶方加減。 - 方劑組成與劑量(成人常用量):豬苓10 - 15g、茯苓10 - 15g、車前子10 - 15g(包煎)、澤瀉10 - 15g、茵陳10 - 15g、赤芍10 - 15g、丹皮10 - 15g、黃柏10 - 15g、梔子10 - 15g、牛膝10 - 15g。若瘙癢嚴重,可加苦參10 - 15g、白鮮皮10 - 15g。 - 功效:豬苓、茯苓、車前子、澤瀉利水滲濕,使濕邪從小便排出;茵陳清熱利濕;赤芍、丹皮清熱涼血,化瘀止痛;黃柏、梔子清熱瀉火解毒;牛膝引藥下行。諸藥合用,清除濕熱之邪,緩解陰道炎癥。 - 用法:水煎服,一般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先將藥物浸泡30 - 60分鐘,第一煎20 - 30分鐘,第二煎15 - 20分鐘,然后將兩次煎液混合后服用。 2. 肝經郁熱型 - 癥狀: - 陰部瘙癢,甚則疼痛,坐臥不安,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綠,質稠有異味,煩躁易怒,胸脅脹痛,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數。 - 治法:疏肝清熱,利濕止癢。 - 方劑:龍膽瀉肝湯加減。 - 方劑組成與劑量(成人常用量):龍膽草6 - 10g、黃芩10 - 15g、梔子10 - 15g、澤瀉10 - 15g、木通3 - 6g、車前子10 - 15g(包煎)、當歸6 - 10g、生地黃10 - 15g、柴胡6 - 10g、甘草3 - 6g。若外陰紅腫明顯,可加金銀花10 - 15g、連翹10 - 15g。 - 功效:龍膽草清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黃芩、梔子協助龍膽草清熱瀉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當歸、生地黃養血滋陰;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調和諸藥。能清肝經濕熱,緩解陰部瘙癢等癥狀。 - 用法:水煎服,一般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先將藥物浸泡30 - 60分鐘,第一煎20 - 30分鐘,第二煎15 - 20分鐘,然后將兩次煎液混合后服用。 3. 脾虛濕盛型 - 癥狀: - 白帶增多,色白或淡黃,質稀如涕,無臭味,外陰瘙癢不重,伴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困倦,納少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濡緩。 - 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止帶。 - 方劑:完帶湯加減。 - 方劑組成與劑量(成人常用量):白術10 - 15g、山藥10 - 15g、人參(黨參)10 - 15g、白芍10 - 15g、蒼術10 - 15g、甘草6 - 10g、陳皮6 - 10g、黑芥穗6 - 10g、柴胡3 - 6g、車前子10 - 15g(包煎)。若濕盛較重,可加薏苡仁10 - 15g、茯苓10 - 15g。 - 功效:白術、山藥、人參(黨參)健脾益氣;白芍養血柔肝;蒼術燥濕健脾;甘草調和諸藥;陳皮理氣健脾;黑芥穗收澀止帶;柴胡升陽舉陷;車前子利濕。全方通過健脾祛濕,改善脾虛濕盛導致的陰道炎癥狀。 - 用法:水煎服,一般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先將藥物浸泡30 - 60分鐘,第一煎20 - 30分鐘,第二煎15 - 20分鐘,然后將兩次煎液混合后服用。 4. 腎陰虛型 - 癥狀: - 帶下量少,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陰部干澀,瘙癢,有灼熱感,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益腎,清熱止帶。 - 方劑:知柏地黃丸加減。 - 方劑組成與劑量(成人常用量):熟地10 - 30g、山茱萸10 - 15g、山藥10 - 15g、茯苓10 - 15g、澤瀉10 - 15g、丹皮10 - 15g、知母10 - 15g、黃柏10 - 15g。若陰虛較甚,可加女貞子10 - 15g、旱蓮草10 - 15g。 - 功效:熟地滋陰補腎;山茱萸、山藥補肝脾而益精血;茯苓、澤瀉滲濕泄濁;丹皮清泄相火;知母、黃柏滋陰降火。全方起到滋補腎陰、清熱的作用,改善腎陰虛型陰道炎的癥狀。 - 用法:水煎服,一般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先將藥物浸泡30 - 60分鐘,第一煎20 - 30分鐘,第二煎15 - 20分鐘,然后將兩次煎液混合后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