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個朋友的催促,說好的給我們揭秘睡前揉腹108下促眠的奧秘,怎么等了二天了還沒更新?實在抱歉,晚了二天。 凌晨1點,好友阿琳發來一張黑眼圈自拍:"又雙叒叕數了三千只羊!"我笑著回復:"與其數羊,不如把手掌焐熱,揉揉你的'中土大陸'。"三天后她興奮地告訴我:"108次揉腹竟比褪黑素還靈!",這背后的中醫智慧,且聽我細細道來。(解釋下,褪黑素是種助眠藥) 中醫視角解構失眠:《黃帝內經》有云:"胃不和則臥不安"。現代人久坐少動、思慮過度,導致中焦氣機壅滯,如同晚高峰的十字路口——脾胃運化受阻,心腎難以相交,自然輾轉難眠。腹部這個"人體太極盤",藏著任脈、帶脈等要沖,更是五臟六腑的"戰略緩沖區"。 心法要訣:以數息代雜念,構建睡前儀式感,相當于給大腦發送"關機程序"。 1-36圈:如春風拂柳(激活表層經氣) 37-72圈:似揉面團(滲透肌理消積滯) 73-108圈:若撫溫玉(深層調和臟腑) 【禁忌】 讀者@養生小茶記錄21天揉腹日記:第3天腹鳴如鼓,第7天排出黏膩大便,第14天自然困意提前1小時報到,21天后深度睡眠時長增加40分鐘。 結語: 這108次溫柔的腹語,是與身體的和解契約。當指尖溫熱穿透層層阻滯,你會聽見臟腑重新奏響"小夜曲"。今夜,不妨放下手機,讓掌心成為最天然的安眠貼,在螺旋軌跡中,尋回嬰兒般的酣甜睡眠。 四字養生 笑,藥是一病之藥,笑是百病之藥; 跳,跳跳蹦蹦氣血通,氣血暢通病不生;勞,生命在于運動,勞動勞動,疾病難碰; 保,終生注重保養,身體長壽健康。 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丑一丑; 讓一讓,胖一胖;斗一斗,瘦一瘦。 四個第一法。寧耐,是思事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謙讓,是保身第一法;寬容,是待人第一法。 四項反常措施:倒立,減輕心臟負擔,全身氣血貫通(高血壓病人不宜做);爬行,回歸返祖運動,增強臟腑功能;饑餓,清除腸胃渣滓;獻血,刺激造血器官,促進造血功能。 四個危險期。每天的早晨,每月的月中,每周的周未,每年的年終。 四項預防:三十防衰,四十防癌,五十防栓,六十防癱。 按摩四穴:拍打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天天搓涌泉,益壽又延年;梳頭摩百會,健腦易入睡;旋腹揉黃庭,腸胃保健寧。 健康四頻道:學會蓄存愛情,愛情長存,回體長春;回歸簡單生活,身心放松,健康長生;有志氣不慪氣,有志事成,樂在其中;生活瀟灑浪漫,瀟灑歡愉,浪漫有趣。 四季燙腳:春天燙腳,升陽固脫;夏天燙腳,暑濕可卻;秋天燙腳,肺潤腸濡;冬天燙腳,丹田溫灼。睡前燙腳真一快,甜甜蜜蜜入夢 強身健體四姿勢。躺如弓,坐如鐘,站如松,形如風。 中醫養生四理論。藥療食療,祛病卻疾;動靜相濟,陰平陽秘;氣功按摩,行氣活 血,針灸拔罐,疏通經絡。 百年老藥阿斯匹林,四大功效。預防心臟病,預防腦卒中,預防腸癌病,預防偏頭痛。它是防堵防栓,預防老年癡呆的首選藥物。療效可靠,久盛不衰。無毒副作用。 60歲以上的老人,既使血壓血脂不高,也要每天吃一片阿斯匹林腸溶片。每晚燙腳。 晨起護肝、飯后養胃、睡前益腎,常做這三個動作,健康自然來! 步入中老年之后,咱們的身體狀態難免有所下降,如果再沒有好好調養身體,患病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但只要我們掌握一些有效的養生方法,暢通經絡、養護五臟,便能有效延緩衰老,保持身體的健康與活力。 當然,養生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做好某一件事,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長久的習慣! 小編推薦大家分別在晨起、飯后、睡前做這三個動作,能起到護肝膽、健脾胃、益腎臟的作用,幫助大家健康度過每一天! 早晨從睡夢中醒來伸個懶腰,能夠幫助我們在迅速清醒的同時呵護肝臟。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人動則血運于諸經”。意思是在休息時,血液主要流向肝臟進行儲藏和凈化。 而在活動時,血液則流向全身各個經絡和臟腑,為身體提供養分和能量。 晨起伸懶腰正是一種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通過舒展四肢、伸腰展腹,有助于喚醒身體,促進肝臟氣血的流動,順便帶走更多的代謝廢物。 其次,肝與膽在中醫五行理論中均屬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關聯,共同維持著身體的疏泄功能。 晨起伸懶腰時,通過深呼吸和全身肌肉的用力,可以刺激肝膽經絡,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肝膽的疏泄功能。 此外,伸懶腰后,由于血液循環加快,不僅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也能喚醒大腦和五臟六腑,對全身都有保健效果。 方法:建議雙手舉過頭頂,雙腿伸直,四肢及全身肌肉同時用力,向頭頂及腳下兩端拉伸。 在用力的同時深吸一口氣,然后維持幾秒不呼出,幾秒后,四肢及全身肌肉放松的同時,慢慢將氣呼出,每天早起做1~3次即可。 我們常說,飯后的半小時是養生的“黃金時間”,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調養身體,不僅能促進食物的消化,還能給身體的多個器官帶來益處。 那么,想要在飯后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該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揉腹!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食畢摩腹,能除百病”。意思就是飯后揉腹這個小動作對于人的身體來說有著“大作用”。 我們的五臟六腑大多位于腹部,包括肝、脾、胃、大小腸、腎、膀胱等重要臟器。《厘正按摩要術》中有云,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同時,腹部還分布著諸如中脘穴、神闕穴、天樞穴等重要穴位。通過適當地揉按,不僅可以促進脾胃的健康和消化,還能調和臟腑,疏通氣血的運行。 因此,在飯后的黃金時間,不妨跟著小編試試揉腹這個小動作,讓身體得到更好的調養。 我們首先雙手自然重疊,以臍部為中心揉按,注意動作要和緩,按揉力度由小到大,以感覺微微溫熱為宜 建議先順時針揉動30圈,再逆時針方向揉動30圈,每次做1~2遍。 除了揉腹,我們也可以按揉小腿外側的足三里穴。 中醫里有句話叫“肚腹三里留”,當我們的腸胃出現消化不良時,按揉足三里穴,能夠發揮健脾益胃、促進消化的神奇功效。 足三里穴的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的地方。 如果按累了,我們還可以用雙手摩擦膝關節,因為胃經循行經過膝關節,摩擦此處不僅能幫助緩解疲勞,還能促進胃經的通暢 腎主藏精,開竅于耳,腎臟的功能狀態與耳朵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聯。 我們經常對耳朵進行搓揉,不僅可以促進耳朵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更是間接地調理了腎臟,能夠起到養身延年的效果。 且耳朵雖小,卻遍布著很多穴位,也通過經絡連接著五臟六腑,每天搓一搓耳朵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改善臟腑功能、提高睡眠質量。 在搓揉的過程中會重點刺激到耳前的聽會穴、聽宮穴,以及耳后的翳風穴,能改善耳鳴、緩解頭痛,是調耳病的“靈丹妙藥”。 方法:雙手成剪刀手夾住耳朵上下搓,來回搓30下,最好搓至微微發熱。 當然,除了搓耳之外,我們還可以按揉涌泉穴。 《黃帝內經》有云,“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腎氣來自于涌泉穴,而涌泉穴位于腳心處。 睡前按一按涌泉穴,不但能補腎陽、固腎氣,還有助于行氣活血、安神助眠,改善我們的睡眠質量。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縫紋的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我們在按揉時,若手指酸痛,可以以手握拳,以涌泉穴為中心,有節奏地按壓、敲擊都可以,以稍有疼痛感為宜,每只腳50次左右。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