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釘還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技術。隨著脊柱外科的發(fā)展,現(xiàn)今對于一位脊柱外科醫(yī)生來說,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釘已經(jīng)是一項稀松平常的事。查閱文獻,在十多年前此項技術相關的研究還是較多的,也從側面反映了該技術在當時的江湖地位。 盡管文獻中相關尋找解剖標志、進針角度等研究較多,個人認為還是Lenke教授介紹的“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釘技術”文章最為經(jīng)典。年輕時曾向上級醫(yī)生表達過-“胸椎椎弓根螺釘比腰椎更好打”的體會,被上級主任嗤之以鼻;前段時間,在手術臺上聽到對面主治醫(yī)生跟我表達了同樣的想法,我也就只能會心一笑了。 Lenke 教授介紹的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釘技術,進針點是動態(tài)變化的。 從下胸椎(T12)到中胸椎(T7)入釘點相較于橫突向頭端移動,相較于上關節(jié)突外側緣向內側移動,從中胸椎(T7)向上胸椎(T1)又向反向移動,具體變化示意圖如下。 ![]() ![]() 個人應用體會:掌握了上述動態(tài)變化趨勢,術中可以準確選擇進針點,Leksell 咬骨鉗去皮質后,“花生米”骨臘止血,內傾角從下向上逐漸加大,頭尾側角度參考棘突的整體弧度在相應水平呈垂直狀態(tài),同時應用好gearshift(如圖),基本就不需要marker定位及反復透視了。
參考文獻 Kim YJ, Lenke LG, Bridwell KH, Cho YS, Riew KD. Free hand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in the thoracic spine: is it safe? Spine (Phila Pa 1976). 2004 Feb 1;29(3):333-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