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 川 徐陽墓地 徐陽墓地為國八,也是“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其在伊川縣徐陽村外,2013年首次發現了一車馬坑,后又發現2座墓葬和車馬坑,考古進行了十余年,出土了陶器、青銅器、動物骨頭等。它被斷定為春秋時,內遷到洛陽的陸渾戎國君或高級貴族的墓葬。 很幸運得到允許后,參觀了考古現場。快出來時,領導又給我打電話,讓我們等一會,他們讓小王過來給我們現場講解。而最新的消息是考古隊已經撤離,遺址回填初始化了,看來建什么博物館或遺址公園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 ![]() 考古大棚里能看到兩個車馬坑,其中最大的長10米,寬約4米,坑內有馬匹骸骨、車輛及小的青銅車馬器和牛頭骨等,其車輛形制與中原諸侯國的戰車無二,顯示陸渾戎上層已接受中原葬俗。 這里出土的器物,與張家川的馬家塬西戎墓地出土物有著文化相似性,但也有中原風格的劍、編鐘等青銅器,是東周時期邊緣族群與核心文明的互動。中原與戎狄的界限并非絕對,文化選擇有時具有靈活性和策略性的。 ![]() ![]() ![]() 陸渾戎原居西北,人高馬大,披發左衽,異于華夏,秦國在“稱霸西戎”中逐漸強大起來,陸渾戎擋了秦穆公的路。“韓原之戰”后,秦國將陸渾這個包袱甩給了晉國,讓給他們在洛陽一帶找個宅基地,晉國只能俯首聽從。 此番緣由是,晉惠公即位后,晉國幾年都發生災荒,倉廩空虛,五谷不收,便求助鄰居秦國,秦施之援手,萬斛糧食水陸運到晉國,車船相連,即“泛舟之役”。結果第二年,秦國卻發生了饑荒,向晉國求購糧食,晉惠公采納了虢射的不明智建議,不僅拒絕了秦國,還恩將仇報乘人之危又去攻打人家,惹得秦穆公同志怒火中燒,牙疼了很久。 荒景一過,秦國沒忘前仇舊恨,便發兵攻晉,“韓原之戰”爆發,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同學當了俘虜,差點被殺掉祭天,最后答應秦國割讓河西之地、送太子圉到秦國當人質,以及接納陸渾戎東遷等條件后,他才獲得了自由身,快馬加鞭返回了河東,這樣陸渾戎變成了一個交易附加稅。 ![]() ![]() ![]() ![]() ![]() 《左傳·宣公三年》里還記載有“楚子伐陸渾之戎”一事。楚國伐陸渾,起先是在秦、晉“崤之戰”中,陸渾戎作了晉國的幫手,后秦國改變策略“聯楚抗晉”,因為楚國也有蓮花爭霸的野心,便先拿陸渾牛刀小試一下,但并沒順手滅掉陸渾戎。 楚國屯兵在洛邑之外,問周定王九鼎輕重,定王的使者王孫滿口若懸河說了一堆話“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勸退了楚莊王,撤兵而歸,而成語“問鼎中原”就是這么來的。 ![]() ![]() ![]() ![]() ![]() 從前638年被遷入中原,到前525年晉國利用陸渾戎參與攻打周王室地盤的機會,出兵三天便速滅了陸渾戎,伊川這個百年老字號遂亡,這在《左傳·昭公十七年》中有記載:“八月,晉荀吳帥師滅陸渾戎。” 其實深層原因就是晉國擔心陸渾戎與楚國走的比較近,對自己形成了潛在威脅,且晉國的大盤也在下行的通道中,得處處防范。小國在秦、晉、楚大國愛恨情仇中周旋,是夾縫中的生存,如同走鋼絲,這種生態在食物鏈中始終處于被動,是不易的。今天湖北“安陸”這個地名,據說和陸渾人奔楚有關,嵩縣還有“陸渾鎮”“陸渾水庫”,這些名字都算是陸渾紀念性的遺產吧。 ![]() 銅蓋豆【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 銅軎轄【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軎”(wèi)是車上的如圓管形的零件,套在車軸的兩端,上有孔,“轄”是金屬小棍子,插在孔里,防止車輪滑脫。詞語“管轄”就是這么來的。 ![]() 銅馬銜【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 銅鈴【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 瑪瑙環【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 銅舟【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 銅劍【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 銅戈【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 镈鐘【春秋】徐陽墓地出土,洛陽考古研究院藏 伊 川 邵雍墓 邵雍墓為1963年河南省的第一批省保,適逢春日,花萌柳發,暖意融融,很多人聚集在這個免費的小景區里,享受愜意的時光,和預想的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景況迥然不同。 墓區由牌坊、大門、小門、享堂和墳冢組成,從宋至今都在不停地整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安樂佳城”牌坊,構件新舊不一,有修補的痕跡。神道有一對石虎,不知年代。享堂單檐硬山,三開間,懸一匾“先賢邵子”,東西兩墻是邵雍簡介圖片。 ![]() ![]() ![]() ![]() ![]() ![]() ![]() ![]() ![]() 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建康節先生祠堂記》碑 ![]() ![]() 八角形墳冢上植柏樹一支,前有墓碑,寫“宋先儒康節邵夫子墓”,底色黃漆,太難看。墓的一側還有一碑,可惜模糊不堪。 邵雍為北宋理學家、象數學家、歷史家兼詩人,他出生在臨漳,12歲到了輝縣,國保“百泉”里的邵夫子祠就是紀念他的。30歲隨父母南遷到伊川,所以他自號“伊川翁”,他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理學”是儒學的一個流派,就始于周敦頤、邵雍等人,后終由朱熹集大成。 邵雍“冬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數年”精進治學,終成大家。著書立說,交友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聲聞朝野。病重時司馬光、張載、程顥、程頤晨夕候陪,一堆大佬“晨夕”陪護他 ,ICU室都光芒萬丈,其墓志銘也是程顥親操。《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道學一》有傳,評價他:“高明英邁,迥出千古。” ![]() ![]() 伊 川 土門遺址 土門遺址在縣城外不遠的土門村,離伊河很近,遺址區面積約2萬平米,包括一大片農田。其為新石器時代遺存,屬王灣一期,疊壓有龍山和仰韶文化。1959年挖田時出土一件彩陶缸,1965、1985年兩次進行了考古挖掘調查,發現有房址和甕棺葬等。 省保碑處在垃圾堆中間,野草滋蔓,臭氣熏天,遺址也是河南省第一批省保,國保碑在土崖旁,地面上陶片俯拾皆是,土崖也嵌有彩陶片、殘石片,似為仰韶文化的痕跡。 ![]() ![]() ![]() ![]() ![]() 出土的彩陶缸被稱為“伊川缸”是甕棺中有代表性的一種,現藏于洛陽博物館。其高47cm,斂口平底,沿下有三道凹弦紋及3個紐,紐下彩繪三組對稱的橢圓形圖案,通體美觀,并帶有藝術裝飾。這類“伊川缸”的代表作就是國博收藏的195“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其出土于汝州閻村遺址,這個遺址也是國保。■ ![]() ![]() ![]() ![]() ![]() 伊川缸【新石器時代】1959年白元鄉土門遺址出土,洛陽博物館藏 陽春召我以煙景 與同好同行 更多河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