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單純的知識獲取和記憶已不再重要,21世紀更強調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協作、技術素養、社會責任感等綜合能力。 昨天詳細講了歐盟的“終身學習關鍵素養”框架(歐盟“終身學習關鍵素養”框架:八大關鍵素養及其核心要素),其實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如OECD、P21、APEC等)都提出了自己的21世紀技能/素養框架,核心都指向如何培養能適應未來挑戰的公民。 ![]() 1. 美國“21世紀技能”(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P21) P21 框架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劃分為“核心學科知識”與“四大維度技能(4Cs)”,即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協作(Collaboration)和創造力(Creativity);此外,還強調信息、媒體與技術素養,以及生活與職業技能(Life & Career Skills)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教育2030”框架 《因川宣言與行動框架》(Incheon Declaration)指出,優質教育應確保學生獲得識字和計算等基礎技能,以及分析、問題解決等高級認知、人際與社會技能;同時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知情決策能力,以及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ESD)與全球公民教育(GCED)應對本地和全球挑戰所需的價值觀與態度。 3. 經合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2030”(Learning Compass 2030) OECD 在 DeSeCo 項目基礎上提出“可遷移能力”(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
這三大能力融合了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旨在幫助學生在日益多變的世界中“塑造更美好的未來。 4. 世界經濟論壇(WEF) WEF 在其“新愿景教育”(New Vision for Education)報告中強調社會與情感學習(SEL)的關鍵作用,認為以下技能對于學生未來就業至關重要: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領導力(Leadership)和好奇心(Curiosity)等;這些技能主要通過 SEL 項目得以培養。 5.一些國家的框架 ![]() ![]() 然而,這么多素養框架,卻很少有直接給出測評方法的,這是一個國際難題。 土耳其的研究Multidimensional 21st century skills scale: Validityand reliability study認為,現有21世紀技能測量工具大多針對特定學段(如小學、初中或師范生),缺乏面向15–25歲更廣泛青少年與青年群體的、結構完備的量表。作者認為開發一個覆蓋高中及大學階段的多維度21世紀技能量表,對教育實踐和政策具有重要價值。該研究旨在: ![]() 研究參考世界各國21世紀技能理論和量表文獻,初步整理170個條目,經三位專家評審和內容效度常數法(content validity constant),篩選出146條進行預調查。經過共660名學生(高中、專科、本科)的試點研究,最終量表包含41個條目、五個維度,可解釋總方差的42.14%,五個維度如下:
研究稱量表Cronbach’s Alpha為0.86,各維度均>0.70,信度良好,重測信度相關系數為0.55(p<0.05),量表具有時間穩定性。每個維度代表性題目示例(論文原文有全部的41道題目),量表采用五點式李克特評分(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五個選項): ![]()
教育學人AIED補充: 這種自評式量表,相較于“問題解決型”量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之前我們解讀的文章里,不止一個研究談到學生往往在自評中高估自己(AI素養量表“體檢報告”:衡量 AI 素養的工具遠沒有想象中成熟)。衡量AI素養的工具不夠成熟,其實其他的框架也差不多——素養是軟技能,不容易量化測評。 我結合該論文的方法步驟,提煉成可直接應用于你自己的素養評測量表開發流程,如果你也想做一個某種素養測評量表的研究,你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素養是軟技能,不容易量化測評;但起碼比不測好。 |
|
來自: 愚然樓 > 《新課標/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