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浪漫,藏在無數種愜意的生活方式里。而一場酣暢的午睡,恰似夏日時光饋贈的溫柔夢箋,從古至今,皆是人們心底最深的眷戀。 晉代陶淵明曾于《與子儼等疏》中欣然寫道:“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 寥寥數語,便將夏日通風處酣眠的閑適,勾勒成仿若羽化登仙的極致享受。 自此,夏日午睡便成了文人筆下永不褪色的詩意主題。 在他們的文字里,我們仿佛能窺見古人或慵懶、或悠然的午睡姿態,字里行間流淌著歲月靜好的韻味。 且隨詩人蘇舜欽的筆觸,走進經典詩作《夏意》。在那清幽靜謐的夏日畫卷中,邂逅獨屬于這個季節的溫柔浪漫,聆聽時光深處的淺吟低唱。 ![]() 《夏意》 蘇舜欽〔宋代〕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這首詩的大意是: 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渾身清涼;穿透簾子看見那石榴花開得正艷。 中午時分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午睡醒來,耳邊傳來一陣陣黃鶯的啼叫聲。 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了詩人悠閑曠達,虛懷若谷的心境。 ![]() 首句描繪了一個幽靜的院落,在盛夏時節,詩人躺在清涼的竹席上,感受到一股清涼。 “深深”說明別院深幽寂靜,因為寂靜而感到“清”,這種通感手法使人直觀地感覺到在這里午睡的宜人。 “夏席清”則直接點明了夏日的清涼感受,讓人仿佛能感受到竹席上那一絲絲的涼意。 次句寫院外的環境,榴花盛開,透過窗簾仍能感覺到它艷麗的色彩,詩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內,顏色柔和,帶有催眠的作用。 這一句不僅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更通過“透簾明”這一細節,展現了夏日的明媚和光線的柔和,為全詩增添了幾分靈動和活力。 三句將筆觸轉向了庭院中的樹木。夏日正午,陽光熾烈,但樹蔭滿地,為庭院帶來了一片涼爽。 這一句通過“樹陰滿地”與“日當午”的對比,突出了樹蔭的遮陽效果,同時也暗示了夏日的炎熱與詩人內心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 結句以夢醒后的聽覺感受作結,使得全詩更加生動傳神。 詩人在午睡中醒來,耳邊傳來流鶯的啼聲,清脆悅耳,打破了午后的寧靜,也為全詩增添了幾分生機和趣味。 這一句不僅寫出了流鶯的啼聲,更通過“夢覺”這一細節,展現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心境和夏日的寧靜美好。 此詩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 午睡原是天地賜予人間的修行:枕著竹席的涼沁汲自然之靈氣,循著蟬鳴的疏朗養胸中之丘壑。 當我們在長夏午后垂簾小憩,恰似將自己疊進古人的詩頁間 —— 讓荷香漫過衣襟,讓風動翻亂書冊,于半夢半醒間攬時光之從容,待睜眼時看檐角云影移換,便知此中真意早已勝過萬千浮華。 愿每個夏日都能與這般清眠相遇,在槐蔭深處拾得浮生半日的詩意棲居。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