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這碗飯越來越難吃了。 福州騎手老陳跑單四年,眼睜睜看著月收入從一萬二掉到七千多,站點騎手數量翻倍,單子卻越來越難搶。 ![]() 七月中旬全國餐飲商家集體炸鍋,奶茶店一天利潤只剩四百塊,有顧客用1分錢買走43元外賣——平臺補貼15元,商家倒貼28元。 這場由京東入局引發的百億補貼大戰,把奶茶打到3元、漢堡壓到2.9元,看似消費者薅到羊毛,實則把整個行業拖進惡性循環:騎手拼時長換縮水收入,商家賠本賺吆喝,平臺利潤越攤越薄。 表面熱鬧的價格狂歡,本質是場沒有贏家的內耗。 當配送費比奶茶還便宜的時候,就該看清所謂“實惠”背后的代價。 ![]() 平臺強壓商家分攤補貼成本,遵義餐飲商會直接控訴美團發起低于成本的極端補貼;騎手在算法驅策下狂奔,福州上百人的站點里人人搶單卻越掙越少;連京東自己扶持的百萬銷量商家,也要靠平臺持續輸血維持。 更諷刺的是五部門剛約談叫停亂象,轉眼就有新補貼換個馬甲上線。 這種靠燒錢搶地盤的競爭,早脫離了服務質量比拼,變成看誰先耗死對手的賭局。 消費者短暫薅到的幾塊錢優惠,終將用選擇權買單——當街邊餐館倒閉只剩連鎖店,當騎手為趕時間闖紅燈,誰還記得最初點外賣圖的是方便? ![]() 中國制造能憑實力出海建廠,外賣平臺卻困在3元奶茶的泥潭里死磕。 看看中東市場:美團旗下Keeta在沙特單量半年漲三倍,巴西用戶為杯星巴克甘愿等40分鐘——這才是真藍海。 與其在國內逼小商家二選一,不如帶他們去賺外匯;與其用算法榨干騎手,不如把即時配送技術輸出到物流洼地。 內卷的盡頭不是贏家通吃,是所有人精疲力竭。 ![]() 該清醒了:好生意從來不是比誰補貼狠,是比誰活得久。 外賣再這么卷下去真要完犢子。 昨天奶茶店老板跟我吐苦水,說平臺活動硬要他參加,結果賣一單虧十塊。 ![]() 騎手老哥也吐槽單價砍半,不得不一次掛七八單才夠本。 合著便宜全讓咱占了?呵呵,最后別是小館子全倒閉,只剩預制菜加熱站。 京東美團有那百億燒錢,不如學Keeta去中東送外賣,聽說那邊配送費夠買兩杯奶茶! 現在這搞法純屬七傷拳,商家騎手消費者沒一個真受益。 監管約談管不住平臺小動作,不如直接立規矩:低于成本價的促銷全按傾銷處理。 再不管管,下次熱搜怕是#某平臺外賣員集體轉行#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