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被譽為“先秦藝術珍品”的出土玉器,距今三千多年,據說是西周玉雕的最高水平。玉器,華夏族通常認為具有“仁、義、禮、智、信”五德,儒家將它架構為個人修養與社會和諧的規范。玉琮,內圓外方,其形狀是先秦的華夏族群的宇宙觀。這是否是對良渚文化以方圓定鼎天下秩序理念的繼承。這件“玉豬龍”,來自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化,有一個縱向穿孔,應該來自西周。這個穿孔和油潤的皮殼,是否代表著主人對這件玉器的鐘愛。佩戴“玉豬龍”是否意味著主人勇猛尚武的性格?玉斧,獸面紋線條簡練且獰歷,象征著王權的威懾力。作為隨葬,彰顯著虢仲這位姬姓貴族“勛在王室”的顯赫地位。猛虎,是虢氏的族徽。虢國始封君是周文王的弟弟,武王伐紂時,他是王室精銳禁衛軍“虎賁軍”的統領。虢國家族墓地,讓現代人知道了玉璜聯珠等等佩飾的組合方式。 以玉殮葬,事死如生。 綴玉幎目,又稱玉覆面,先秦墓葬中常見,但,這套玉覆面可謂西周葬玉文化的巔峰之作。 以玉為具,懷瑾握瑜。 玉觹,《禮記·內則》載“子事父母...左佩紛悅(拭巾)、刀、礪、小觹”,男子成年獲佩玉觹,象征具備理亂之能,這代表了政治能力;螺旋紋,代表了魂升天界的通道。以玉為飾,琳瑯滿目。 三門峽虢國墓地如同一部“刻在玉石上的西周禮法字典”,其七璜佩、五璜佩等器物以最直觀的方式宣告:西周的佩玉絕非裝飾,而是“等級社會的物質法典”。從天子到庶民,每一顆玉珠的串聯、每一道龍紋的走向,都在訴說“禮不下庶人,璜不逾諸侯”的森嚴秩序。 這一發現不僅讓《周禮》的文字落地為玉,更讓我們看到:三千年前的古人,早已懂得用美玉鑄造權力的語言——溫潤其表,雷霆其里。 2022年精選 博物館之旅 盛世回歸
博物館之旅 與天無極 博物館之旅 何以中國之宅茲中國 2021年精選
博物館之旅 漢淮傳奇 博物館之旅 羅馬|城市與帝國 博物館之旅 二訪薈珍屋 博物館之旅 鼎盛千秋 2020年及之前精選
博物館之旅 薈珍屋 博物館之旅 上海博物館 美術的誕生
博物館之旅 上海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百件展 博物館之旅 上海博物館 玉器館 博物館之旅 上海博物館 青銅器館 博物館之旅 上海博物館 雕塑館 博物館之旅 嘉定竹刻博物館 博物館之旅 蘇州博物館 博物館之旅 山東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