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cqywy"></del>
  •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del id="cqywy"></del>
  • <strike id="cqywy"><rt id="cqywy"></rt></strike>
    <ul id="cqywy"></ul><cite id="cqywy"><input id="cqywy"></input></cite>
    <tfoot id="cqywy"></tfoot>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耐心挑戰:簡單聊聊德軍戰車的輪組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2025-08-01 發布于北京

      撰稿: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10000字 閱讀約30分鐘




      簡單談一談德軍戰車的輪組。 輪組是坦克行走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文所說懸掛的延伸,它們是在履帶之上滾動的輪狀部件,功能是承載車體重量,帶動履帶轉動。二戰期間的德國重型戰車的交錯負重輪是其結構上的看點之一,為之深深著迷者有之,認為結構復雜難以維護者亦有之,主動輪前置好還是后置好,膠緣負重輪好還是鋼緣負重輪好也都是讓軍迷們和工程師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本文無意就這些問題進行好與不好的價值判斷,只是希望把我知道的事實講清楚罷了。

      ◇ 圖為1944年12月被遺棄在阿登戰場上的黑豹G型坦克,注意其負重輪鋼輪膠輪混搭的樣式

      坦克的輪組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車輪組成的,這從坦克乃至坦克的先祖履帶拖拉機出現以來就沒有什么變化,一套完整的輪組中,各車輪部件的分類和功能如下:

      主動輪(Sprocket):動力輸出部件,驅動履帶進行轉動,帶動坦克行駛,轉向和剎車等功能也通過主動輪進行差速和制動操作來實現。

      負重輪(Road wheel):沒有動力的從動輪,用于將懸掛承載的車身重量傳導到履帶上面,同時規整履帶,強迫履帶按直線運動。

      誘導輪/惰輪(Idler):用來誘導履帶圍繞輪組完成轉動,并用來控制履帶張緊度的從動輪。

      托帶輪(Return Roller):托起履帶上部,避免履帶和行走部分其他部件碰撞的滾輪結構,但不是每一種戰車都必須有這個結構,當負重輪直徑足夠大的時候,這個結構是可以被取消的。

      ◇ 德軍二戰期間的四號戰車的輪組擁有上述全部的幾個部件,同大部分二戰期間的德國戰車一樣,四號戰車采用主動輪前置,惰輪后置的布局。因為這種坦克負重輪直徑不大,所以會有托帶輪在履帶上部

      與懸掛不同,輪組需要直接配合履帶在地上行駛,工作條件惡劣,需要直接接觸水、沙、雪、泥漿和石礫,還需要克服崎嶇地形,以及戰壕,垂直墻等障礙物。同時,暴露在車外的輪組還面臨著敵軍火力的直接威脅,坦克動力的發揮也與輪組的設計息息相關,所以輪組在設計上不但要轉動順暢,盡可能減小動力損失,也要結構堅固簡單,不易損壞。許多德軍戰車(比如四號坦克)經歷了二戰的整個過程,相關的輪組部件的改進很多都圍繞著簡化結構和節約材料的目的進行,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許多后期的改進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改進”,而只是為了應付戰局的權宜之計罷了。

      主動輪(Sprocket)

      德軍戰車的主動輪一般都是放置在車體前方(除了保時捷博士設計的幾款屢敗屢戰的競標設計)。主動輪的結構分為輪轂和齒圈 兩部分,輪轂連接的是戰車傳統裝置的最后一級減速齒輪,而由傳動裝置帶來的動力作用在主動輪的輪轂,進而驅動主動輪轉動,在主動輪轉動時,其外側的齒圈就會帶動履帶運動,進而驅動整輛戰車。主動輪的設計要考慮許多因素,通常情況下,主動輪越大,驅動齒獲得的力矩就會越大,但這樣的話整個結構就會受到極大的扭轉應力。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輪的最終定型是綜合考量戰車各種設計指標的后果。甚至會有在已經投產的戰車上因為其他部件設計的更換而更換主動輪的案例。

      ◇ 圖為一輛接受維修的四號坦克,主動輪部位的蓋子揭開后露出的齒輪結構

      ◇ 圖為在瑞士圖恩接受復原的虎王坦克,主動輪輪轂背后的結構特寫

      ◇ 圖為虎王坦克是生產過程中主動輪樣式變化的典型,早期的幾輛原型車是18齒主動輪,到了標準生產型變成9齒,到最后又變回了18齒

      主動輪還有個有意思的小細節,就是有些戰車的輪轂會有個蓋子,隨著戰事激烈,許多這樣的蓋子會被取消,這方面的典型是三號突擊炮。

      ◇ 圖為三號突擊炮G型在后期把主動輪輪轂的保護蓋去掉了,注意這兩張圖上的戰車主動輪對比

      負重輪(Road Wheel):

      德軍戰車的負重輪大致分為單緣和多緣兩種。其中,多緣的負重輪可以看作是兩片單緣式負重輪拼合的結果,但四號戰車的負重輪雖然也是雙緣,但卻是一體的。除此之外,德軍戰車的負重輪一般都有橡膠邊緣,這些膠圈的生產商包括Continental(馬牌,這個牌子現在還在生產汽車輪胎),Fuda等若干公司。這些公司的標識都會在膠圈上有顯示。

      另外,負重輪和扭桿等懸掛裝置的連接處是要用到法蘭和軸承的。有傳言說1943年美軍對施韋因富特的軸承廠轟炸后德軍一度軸承供應斷貨,這是不正確的。一方面,軍需部長施佩爾采取了迅速分散生產的舉措使得軸承生產得以繼續進行,另一方面,德國可以通過瑞典等中立國獲得軸承供應。類似這樣的傳言在十幾年前相當的甚囂塵上(比如鉬礦供應短缺導致虎王坦克裝甲板質量下降等等),也一度迷惑了許多人。但現在資訊如此發達的時候,進行辟謠并不是那么困難的工作——真正難的,是改變許多人頭腦中那種先入為主的成見。

      ◇ 圖為做展示的一輛三號坦克路輪剖開的結構,法蘭和扭桿軸清晰可見。三號坦克的路輪是典型的雙緣拼合式結構

      ◇ 圖為一個被拆掉膠圈的四號戰車路輪,典型的雙緣一體式結構

      ◇ 圖為黑豹坦克路輪上的生產商標識

      交錯式負重輪( Interleaves Road wheel ):

      二戰期間大型德軍戰斗車輛的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識是其交錯式負重輪的結構,采用這樣的結構是有原因的。  在扭桿懸掛系統中,負重輪直徑不得大于兩根相鄰扭桿的距離。這就限制了負重輪的大小。在戰斗中,大直徑負重輪有一些優勢,比如越野性能好,停車瞬間震動小(二戰期間尚不具備“行進時射擊”的技術,那么停車瞬間震動小對于首發命中非常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既要考慮承重(盡可能多的負重輪),又要考慮停車瞬間的震動(盡可能大的負重輪),那么交錯負重輪是一種自然的選擇。里圈輪子和外圈輪子交錯布置,這也是德國二戰時期幾種著名坦克的特點。

      ◇ 這輛黑豹A型戰車的側視圖很好地反映了交錯式負重輪的特點

      而且交錯負重輪的另一個好處是履帶在接地面的壓強分布很平均,這有助于延長履帶的壽命,同時提高通過性。這也是德軍的半履帶車都在使用交錯負重輪的原因。

      ◇ 這張圖非常直觀地顯示了交錯負重輪對地壓強平均的效果,圖注中,比英國彗星坦克重不少的德國黑豹坦克,對地壓強無論平均值還是最大值均遠遠小于前者,相關的記載在英軍的許多報告中都有提到,特別是一輛外號“布谷鳥”的被繳獲黑豹坦克

      ◇ 鑒于交錯式負重輪優良的通過性能,許多德軍半履帶車也會采用這樣的輪組,比如圖中這輛隆美爾的指揮車,Sd.Kfz.250,外號Greif

      交錯負重輪存在兩種基本構型,一種是“交錯重疊”,另一種是“交錯不重疊”,這兩種結構在性能上并沒有孰優孰劣之分,但后者在修理維護上要簡單一些。

      ◇ 圖為黑豹坦克的交錯式負重輪結構,典型的交錯重疊樣式

      ◇ 圖為虎式坦克的負重輪結構,交錯重疊的好幾排輪子

      ◇ 圖為虎王的路輪是典型的“交錯不重疊”結構,相鄰兩組輪組中的輪盤沒有堆疊在一起,只是內外交錯開來。除了虎王之外,黑豹II、保時捷獵虎和后來的E系列也采用了交錯不重疊的路輪結構

      而對于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其巨大的重量(虎式56噸,虎王72噸)使其不得不使用寬履帶,這種履帶的寬度使得鐵路運輸時車輛超出了正常橋梁隧道的容許寬度,因此,虎式和虎王戰車在鐵路運輸時要把履帶卸了換專用的鐵路運輸窄履帶,對于虎式前期和中期型,最外面兩排負重輪還要卸掉。當然,內側負重輪的維護也不是那么輕松的事情——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二戰之后這種交錯負重輪就沒有設計采用了。 

      ◇ 交錯負重輪的扭桿一旦出現問題,那么就需要至少拆除鄰近的三組路輪才能把損壞的扭桿拔出,增加了維修的難度。

      ◇ 圖為通過鐵路進行運輸的虎式坦克中期型,其外側負重輪均已拆除,且履帶從戰斗用寬履帶換裝了鐵路運輸專用的窄履帶

      由于戰后材料技術的發展,以及火炮雙向穩定儀的普及,交錯負重輪壓強分布均勻和行駛穩定的特點愈發不突出,而其維護時的不便使得這樣的設計被放棄,只有瑞典的一款運兵車(PBV302)和一種法國坦克(AMX50系列)采用了這個設計。 這種設計也成了戰車發展史上頗具特色的絕響。

      ◇ 圖為戰后瑞典的PB302運兵車

      ◇ 圖為戰后法國的AMX50/120戰車

      鋼輪(Steel Wheel):

      在大戰后期,出于各種原因(增加承重,或者節約橡膠材料)的考慮,德軍的一些戰車上出現了鋼緣負重輪的設計(取消了橡膠輪緣)。使用過這種鋼緣負重輪的戰車有四號坦克的某些變形車,黑豹坦克,虎式坦克后期型(1944年1月之后生產型)和全部的虎王坦克。

      隨著戰爭的進行,四號坦克的底盤上需要加上更重的反坦克火炮,前裝甲也要加厚。基于這個原則開發的四號坦克殲擊車(裝載Pak 42型L70倍徑炮)和灰熊自行火炮的前部就會過重(Nose Heavy),嚴重影響戰車的操控,四號坦克殲擊車還被乘員戲稱為“古德里安的鴨子”。在這種情況下,將前部的幾個路輪換成鋼緣負重輪就成為了一個自然的選擇。標準的做法是四號殲擊車L70V型的前部兩個負重輪換成鋼輪,四號殲擊車L70A的前部四個負重輪換成鋼輪,灰熊的前面四個負重輪,或者全部的負重輪換成鋼輪。當然從現存的照片來看,例外還是很不少的。

      ◇ 圖為四號坦克的鋼輪(左)相較于普通的四號坦克路輪(右)結構還是很不同的,此圖來自港龍的Inside Story。

      ◇ 圖為1945年向英軍投降的一輛L70V型四號坦克殲擊車,注意前面的兩對路輪換成了鋼輪

      ◇ 但這輛L70V型四號坦克殲擊車上,換裝鋼輪的只有前面的一對路輪

      ◇ 圖為一輛被美軍繳獲的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型,注意前面的四組路輪都換裝了鋼輪

      ◇ 圖為另一輛被美軍繳獲的L70A型四號坦克殲擊車,注意其鋼輪裝設樣式不同于標準

      ◇ 圖為這輛被遺棄在匈牙利的灰熊自行火炮的前面四對路輪換裝了鋼輪

      ◇ 這輛新出廠的灰熊索性把所有的輪子都換裝了鋼輪

      ◇ 一張非常有趣的照片,接受博物館復原的四號坦克,前兩個路輪換裝了鋼輪,這并非原裝,而是博物館東拼西湊的結果,看博物館車的時候這點尤其需要注意

      黑豹坦克于1944年9月開始試驗了全部路輪換裝鋼輪的設計,但事實證明這并非成功,鋼輪容易碾壞履帶誘導齒,所以這個改進很快就被叫停了。即使如此,在戰場上使用普通路輪和鋼輪混裝的豹式坦克還是能夠見到,在大戰的最后期,MAN公司生產的黑豹坦克最后一對路輪都換成了鋼輪,這是為了減少最后一對路輪的損壞幾率。   

      ◇ 圖為虎式/虎王坦克和黑豹坦克的鋼輪結構(右側),這幾種車輛使用的鋼輪為同一型號。注意鋼輪并非沒有橡膠,而是把兩個橡膠圈放在路輪內部,這樣一來就徹底解決了橡膠輪緣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會剝落撕裂的問題,同時也延長了使用壽命。

      ◇ 圖為另一張全鋼負重輪的解剖圖,夾在輪盤里面的減震橡膠圈其直徑和厚度都要小于之前的橡膠輪緣,由此達到了節省橡膠的目的。

      ◇ 圖為裝設全鋼輪的黑豹坦克,1944年12月在阿登地區的La Gleize被乘員放棄

      ◇ 圖為阿登戰役期間,混合裝設鋼輪和普通膠緣負重輪的黑豹坦克,注意兩者的直徑是不一樣的

      ◇ 圖為1945年4月,在慕尼黑被美軍繳獲的黑豹坦克,該坦克屬于MAN最后生產型,注意最后一對全鋼負重輪。

      虎式坦克后期型和虎王坦克用的也是全鋼制負重輪,因為這兩種坦克的履帶誘導齒足夠結實,所以全鋼制負重輪并未造成嚴重的后果。

      ◇ 圖為虎式坦克后期型使用的全鋼制負重輪,這張照片中的虎式坦克來自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

      ◇ 圖為英國Bovington坦克博物館的虎王重型坦克的全鋼制負重輪,由于虎王坦克的誘導齒足夠粗大,所以這種全鋼制負重輪在虎王坦克上的使用未見困擾。

      ◇ 圖為費迪南/象式也采用鋼緣負重輪,但其在結構上與后來的型號不同,橡膠圈沒有被完全封閉在輪盤之內,從輪盤邊緣打出的圓孔可以看到露出的橡膠圈(此處被噴上了漆)。

      ◇ 圖為保時捷獵虎的負重輪和費迪南的比較類似,但橡膠圈被完全封閉在輪盤之內。

      誘導輪/惰輪(Idler):

      德軍戰車一般而言都是主動輪前置而惰輪后置,且除了早期的I號坦克之外惰輪是不著地的。惰輪上會有很多孔槽結構,這樣做的目的是減重,以及排出坦克行駛過程中履帶沾上的泥塊。除此之外,III/IV號戰車上的惰輪上有調節裝置,可以通過調整惰輪軸的角度調整履帶張緊裝置。

      ◇ 圖為黑豹坦克標準型的惰輪分解結構,注意為了排出泥塊而設計的排泥槽

      ◇ 圖為四號坦克惰輪軸上的調整履帶張緊度的裝置

      而對于源自于虎P底盤的費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而言,主動輪在戰車后側,那么惰輪就被設計在戰車前方。這個設計和許多蘇聯坦克是一樣的,但不同于蘇聯坦克的是,費迪南/象式的惰輪有抓住履帶的齒,以防履帶從過重的戰車上滑脫。

      ◇ 圖為象式坦克殲擊車的惰輪(車體前部,右側小圖)是有齒的,和主動輪(車體后部,左側小圖)形似,但還是有不少區別,使用時不能混裝

      托帶輪(Return Rollers):

      對于負重輪直徑不夠大而履帶又需要足夠空間完成運動行程的戰車而言,托帶輪是行走裝置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尤其是III/IV號戰車,外露的托帶輪非常顯眼。除此之外,即使大直徑負重輪的黑豹坦克,也會在主動輪后非常不起眼的位置藏了一對小托帶輪。

      ◇ 圖為博物館中的四號戰車,由于托帶輪這種結構在許多現代戰車中仍舊予以保留,所以現在的一些電影道具組會用一些現代戰車去改裝成二戰時期的德軍戰車拍戲,猛一看還挺像那么回事的

      ◇ 圖為黑豹坦克在主動輪后非常不起眼的位置藏著的一對小托帶輪

      關于托帶輪,我看到的一些模型作品和美術作品復原的二戰德軍III/IV號戰車,有的會把托帶輪之間履帶的下垂效果做的過分夸張。事實上如果這輛戰車還在正常運轉,這種過分的下垂效果是不可能出現的。過長的履帶容易在運行中被甩離車體,造成事故。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下垂的履帶要么就在維修,要么這輛戰車已經被摧毀了。

      ◇ 我見到的一些模型和美術作品中,把戰車托帶輪之間的履帶做得如上圖這般夸張,事實上稍有常識的人就可以看出,這輛四號坦克已經壞掉了

      ◇ 正常運作的戰車像圖中非洲軍的這輛三號坦克一樣,注意其托帶輪頂部幾乎平直的履帶

      接下來分門別類對德軍戰車的輪組系統做個非常簡單地概要式的敘述。之所以說是“非常簡單”,是因為本文空間有限的緣故,所以只能挑一些最明顯的變化和特點來寫,難免是掛一漏萬,但作為入門的科普應該是夠了。

      I號坦克及其變形車:

      I號坦克A型的路輪布局是這樣的——單圈齒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中間四個膠緣主動輪和三個膠緣托帶輪。其中, 第一對負重輪為獨立的螺旋彈簧懸掛,后面三對通過連桿與誘導輪連接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布局中誘導輪是接觸地面的。這樣的布局雖然簡單,但相對原始且承重非常有限,所以很快就被淘汰了。

      ◇ 圖為I號A型坦克的路輪布置

      ◇ 圖為I號坦克A型的惰輪是接地的

      I號B型坦克,包括其變形車,如野牛自行火炮等,在I號A的基礎上多加了一對負重輪, 后四個形成兩個對稱的輪組,誘導輪不再著地。這樣的懸掛系統穩定性改善很大,承載力也要更強,從而為改造自行火炮等專用車輛奠定了基礎。 

      ◇ 圖為I號B型坦克,注意其加長的車身和多出來的一組負重輪

      ◇ 圖為現存的I號坦克路輪特寫

      說到I號坦克,就不能不提到I號C和I號F,這兩款坦克名為I號,但其實已經是完全重新設計的底盤了,包括路輪在內的許多東西都和I號A/B完全不同,非要說有什么相同的點,那就是主動輪前置,惰輪后置這個經典的結構吧。

      I號C型戰車采用了全新設計的主動輪(從單排齒變成雙排齒)和惰輪,由于采用了大直徑交錯負重輪的緣故,托帶輪被取消。注意從外表看,交錯負重輪的內側和外側輪子形制不同,這種戰車有五對交錯式負重輪,其中第2,4對負重輪在外側。I號F的負重輪排布和I號C是完全相同的,但整個輪子的具體樣式又不一樣了。

      ◇ 圖為I號C型戰車,其輪組結構看上去很明顯是全新設計過的

      ◇ 圖為博物館收藏的I號F,注意外側負重輪原來是有膠圈的,但在這張圖上,歷經許多年,膠圈已經不知所終

      II號坦克及其變形車:

      II號坦克最早的原型車,a/b型的路輪布置是這樣的,主動輪在前,惰輪在后,中間的六個路輪用一根大的連桿連接,外加三個托帶輪。 這種結構的懸掛在二號坦克上面使用時壽命只有500公里,無法滿足作戰需要,所以很快被放棄了。

      ◇ 圖為早期II號坦克a/b型的輪組結構

      而到了真正在戰場上被大規模使用的型號,II號坦克的路輪被安置在獨立式彈簧懸掛上,每側五個路輪,四個托帶輪。與此同時,在原型車上用的主動輪和惰輪被原樣保留。

      ◇ 圖為典型的II號坦克的輪組排布

      ◇ 圖為另一輛博物館中的II號坦克,注意其主動輪只有一排驅動齒

      ◇ 圖為II號坦克的路輪特寫

      當II號坦克被用作自行火炮底盤時,這個底盤許多改造才能承擔上部結構的重量和體積。蜜蜂自行火炮(Sd.Kfz.124 Wespe)把II號坦克的底盤延長,但這個延長結構并沒有對蜜蜂的輪組排布產生影響。與之對應的是,基于II號坦克底盤的野牛II自行火炮也遇到了延長底盤的問題,于是野牛II比普通的II號坦克底盤多了一對負重輪,而在這個底盤上,托帶輪雖然還是四對,但位置和二號坦克上的已經不同了。

      ◇ 圖為基于II號坦克底盤的蜜蜂自行火炮,雖然經歷了底盤延長,但輪組結構沒發生變化

      ◇ 而野牛II自行火炮為了讓上層戰斗室容納榴彈炮巨大的炮尾,車體延長工程就需要再加一對負重輪了

      山貓偵查坦克(Luchs)雖然是歸為II號坦克車族,但其實這輛車是完全重新設計的結構,無論是主動輪,惰輪和負重輪都是完全不同的設計。當然,因為大直徑交錯負重輪的存在,山貓并不存在II號坦克上普遍存在的托帶輪。山貓坦克裝設了五對路輪,從側面看,第2,4對路輪居于外側。

      ◇ 圖為山貓偵查坦克

      38t坦克及其變型車:

      捷克產的38t戰車被德軍發展出了非常多的變形車,伴隨著第三帝國度過了整個二戰生涯。這種戰車的底盤歷經許多改變,甚至在黃鼠狼III M這樣的改造情形中,整個發動機都變成了中置——但這個底盤的輪組設計的非常成功,所以自始至終,輪組的排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一般而言,38t的輪組排布是這樣的:前置的雙排齒主動輪,惰輪后置。蘇林式懸掛連接每側四個大直徑路輪,而托帶輪早期型號是兩個,后期變為一個。

      ◇ 圖為現存的一輛38t戰車

      ◇ 圖為基于38t底盤改造來的黃鼠狼III H型,輪組結構和38t完全一致

      ◇ 圖為基于38t底盤改造的黃鼠狼III M,注意托帶輪從兩個變成一個

      38t底盤的戰車中,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是非常值得單獨提出的一款。這種戰車的輪組看上去和其他基于38t底盤的戰車類似,但其實經過了改進,尤其是惰輪——最早的追獵者惰輪有12個減重孔,后來減到8個,再后來減到6個,到最后就剩下4個了,這是這種戰車外觀上非常明顯的變化,當然也是考證的大坑。

      ◇ 圖為追獵者的主動輪和路輪變化,圖片來自楓書坊的資料

      ◇ 圖為追獵者的惰輪,這些樣式是會困擾到許多二戰德軍戰車愛好者的資料

      ◇ 圖為一輛現存的早期生產追獵者,路輪是32顆釘的樣式,而惰輪是12孔的樣式

      ◇ 圖為一輛裝著6孔惰輪的追獵者

      ◇ 圖為追獵者裝備的另一種形式的6孔惰輪,這種惰輪是碟狀的

      ◇ 圖為1945年布拉格暴亂期間捷克人用作武器的未完工追獵者,注意四個孔的惰輪

      III號坦克及其變型車:

      三號戰車在最終定型之前經歷了相當曲折的發展過程,這些曲折有相當多都耗在路輪結構上了。其中,采用克里斯蒂懸掛的III號A型每側有五個路輪和兩個托帶輪,雙排齒主動輪在前,惰輪在后。這種克里斯蒂懸掛在車輛重量增大后搖擺加劇,所以被德國人放棄。而III號B/C/D用形制不同的板簧懸掛連接了每側8個負重輪,每側還有3個托帶輪。這樣的板簧懸掛在測試中效果并不那么好,所以也被否定了。

      ◇ 圖為III號A型戰車的輪組

      ◇ 圖為III號B/C/D型的懸掛和輪組,注意懸掛板簧的排布不同

      從III號E型開始,III號戰車的輪組布局定型,扭桿懸掛,每側6個路輪和3個托帶輪。在整個戰爭過程中,這個輪組的布局再未改變,雖然主動輪,負重輪,托帶輪和惰輪的樣式都在發生改變。

      ◇ 圖為III號坦克的路輪是由兩片單緣式負重輪拼合成的

      ◇ 圖為III號戰車生產過程中履帶寬度從380mm增寬到400mm,與此同時,路輪的厚度有所增加

      ◇ 圖為III號坦克使用的兩種主動輪,早期型(上)和后期型(下)

      ◇ 圖為III號坦克使用的兩種惰輪,早期型(上)和后期型(下)

      ◇ 圖為III號坦克使用的兩種托帶輪,膠緣的早期形式(上)和全鋼制的形式(下)

      ◇ 圖為一輛早期的III號坦克(E或F型),注意其早期的主動輪,托帶輪和惰輪

      ◇ 圖為III號L型坦克,其主動輪和惰輪都已經換為了后期樣式,但托帶輪還是膠緣的樣式

      ◇ 圖為三號突擊炮G型,這是III號坦克底盤在大戰中生產的最后,也是最多的一種變型車體了。這輛后期型突擊炮的主動輪,惰輪和托帶輪均已經變為后期樣式

      IV號坦克及其變型車:

      比III號坦克幸運的是,IV號坦克的輪組在IV號戰車A型就已經確定——主動輪前置,惰輪后置,每側8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這之后,IV號坦克作為德軍的戰馬,伴隨德軍度過了整個二戰的時光,且發展出了眾多的車族。在6年漫長的歲月中,IV號戰車的輪組經歷了非常多的改進。本文限于篇幅,只能擇其精要概述一下了。

      ◇ 圖為IV號坦克在大戰中的改進,雖然最后的IV號J比起最初的IV號A是完全不同的外觀和性能,但整體設計理念和輪組布局都沿用了下來

      主動輪和惰輪:IV號坦克用過的主動輪有三種主要樣式,適用380mm履帶寬度的樣式(IV號E之前),適用400mm履帶寬度的鑄造樣式(IV號F1到H),以及適用400mm履帶寬度的沖壓樣式(IV號H到J)類似的,IV號戰車的惰輪分期也可以參照這樣的劃分標準。

      ◇ 圖為一輛早期型的IV號坦克,注意其主動輪和惰輪的形制

      ◇ 圖為早期型IV號坦克使用的惰輪

      ◇ 圖為一輛保存至今的IV號F2/G型戰車,其主動輪和惰輪的形制已經發生了變化

      ◇ 圖為適用于400mm履帶的鑄造式樣主動輪特寫

      ◇ 圖為鑄造式樣的惰輪,注意連在惰輪軸上的履帶張緊度調節器

      ◇ 圖為大戰后期的一輛IV號坦克J型,注意其沖壓而成的主動輪和惰輪

      ◇ 圖為這些遺物是大戰后期IV號戰車遺存的,注意其主動輪和惰輪的樣式

      路輪:IV號坦克的路輪形制在大戰中形制保持一致,但路輪的輪轂蓋子有不同的樣式。除此之外,IV號坦克底盤改裝的自行火炮會裝設鋼輪,這一點在前文已經有涉及,此處不再贅述。

      IV號戰車在大戰中使用的路輪輪轂蓋子的區別

      保存至今的IV號坦克路輪,這兩個輪子均有破損,其中右側的那個還遺失了膠圈

      托帶輪:IV號戰車的標配是4個托帶輪,在IV號H之前,這樣的托帶輪是膠緣樣式(其大小和外觀隨著型號變化有細微差別),到了IV號H開始,IV號坦克及其變型車開始換裝全鋼制托帶輪(這種托帶輪也有帶加強筋和不帶加強筋兩種樣式),而到了IV號J型坦克后期型,每側四個托帶輪被減為三個。除此之外,最后生產的某些IV號坦克殲擊車的托帶輪去掉了外面的一圈滾動筋,看上去就是個字面意義上的餅。

      ◇ 圖為一輛正在進行涉水訓練的IV號A型戰車,注意其四個膠緣托帶輪

      ◇ 圖為在芬蘭帕羅拉博物館保存至今的IV號坦克J初期型,注意其托帶輪換成了金屬樣式

      ◇ 圖為博物館里保存至今的一輛IV號J后期型,注意其三個托帶輪的布局

      大黃蜂/犀角和野蜂:

      犀角(及其前身大黃蜂)還有野蜂在很多資料里被歸為IV號坦克變型車,但實際上它們的底盤是用III號坦克和IV號坦克的現成部件湊起來的“通用化自行火炮底盤”,其路輪,誘導輪和托帶輪(包括懸掛裝置)完全沿用IV號坦克的樣式,而其主動輪(包括變速箱)用的是III號坦克的現成部件,所以這兩種戰車從外觀上看,是“帶著III號主動輪的IV號輪組”樣式了。

      ◇ 圖為早期形制的Sd.Kfz.164,也被稱為大黃蜂(Hornisse),注意其主動輪是III號戰車早期樣式,其余輪組完全照搬IV號戰車

      ◇ 圖為位于阿伯丁的現存犀角坦克殲擊車,注意其沿用自III號戰車的主動輪,其輪轂蓋已經遺失

      ◇ 圖為野蜂自行火炮的原型車,此時的野蜂還裝著IV號戰車的全套輪組,包括沿用自IV號坦克的主動輪

      ◇ 圖為到了量產時,野蜂的主動輪被換成了III號坦克的式樣

      ◇ 圖為1945年被遺棄在匈牙利戰場上的一輛晚期野蜂,其主動輪輪轂蓋子被拿掉了

      Sd.Kfz.171黑豹坦克及其變型車:

      自從MAN公司贏得黑豹坦克的競標之后,這種戰車的輪組布局就被固定下來: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大直徑交錯式負重輪有8組,從側面看上去,第2,4,6,8組負重輪居于外側。雖然黑豹坦克從外觀上看取消了托帶輪,但主動輪之后還是有一個小小的托帶輪的(有資料顯示1945年初這個小托帶輪被一個滑撬所取代)。這樣的輪組布局也被用在獵豹坦克殲擊車和豹式坦克修理車上,但在整個大戰后期,黑豹坦克的輪組每一個部件都經歷了不同的發展變化過程。

      ◇ 圖為黑豹坦克主動輪的變化,1為原型車所用的主動輪,4為早期豹D使用的主動輪,10是從豹D后期型開始標準型黑豹底盤使用的主動輪

      ◇ 圖為早期黑豹D型使用的主動輪輪轂特寫

      ◇ 圖為除了上述的主動輪之外,在一些維修豹和獵豹坦克殲擊車上能看到一種非常特殊的主動輪樣式

      ◇ 圖為黑豹坦克的兩種惰輪,后期這種更大的帶有自清潔功能的惰輪是在1944年12月之后才被引入MAN公司的黑豹坦克上的

      ◇ 圖從上至下,除了鋼輪之外,黑豹坦克使用的三種主動輪樣式,16釘(黑豹D早期型),24釘(某些黑豹D和黑豹A初期型)和32釘(標準樣子)

      ◇ 圖為輛黑豹D型坦克,注意其早期樣式的主動輪和路輪

      ◇ 圖為一輛黑豹G型坦克,注意其主動輪和路輪樣式與上圖黑豹D的不同

      ◇ 圖為大戰結束時MHN公司生產線上的獵豹坦克殲擊車,注意其大直徑的惰輪

      Sd.Kfz.181虎式坦克及其變型車:

      虎式坦克從設計定型開始,其輪組的方式就固定下來:前置的主動輪,后置的誘導輪,中間是大直徑的8組交錯負重輪。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負重輪的排布方式在生產過程中發生過明顯改變。虎式初期型和中期型的每一組負重輪由三片碟狀負重輪組成,且相鄰的兩組負重輪互相交錯。在戰斗狀態時從側面看,其1,3,5,7對負重輪居于外側,而在鐵路運輸時,需要將最外側的負重輪卸下來,這樣其1,3,5,7對負重輪只能看到輪軸的法蘭,而2,4,6,8對負重輪居于外側。從1944年1月起開始生產的虎式后期型對這個負重輪排布方式進行了改進,每組負重輪由兩片鋼輪構成,且相鄰的兩組負重輪互相交錯。這樣,無論在戰斗狀態還是鐵路運輸狀態,居于外側的負重輪組是其2,4,6,8對——這其實就是早期的虎式坦克進行鐵路運輸時的路輪布局。

      ◇ 圖為虎式坦克初期和中期型戰斗狀態(左)和運輸狀態(右)的路輪布局。注意看鐵路運輸時需要拆掉的輪子

      ◇ 圖為典型虎式坦克初期型的輪組布局,上圖為戰斗狀態,下圖為鐵路運輸狀態

      ◇ 圖為虎式坦克后期型的輪組布局

      除了上述明顯變化之外,虎式坦克的主動輪,惰輪和路輪發生的細微變化如下:大約在1943年5到6月間,虎式坦克主動輪的保護蓋被移除;大約在1944年1到2月,虎式坦克的惰輪從大直徑換裝小直徑,與此同時,其鋼制負重輪的內圈螺釘排布也發生了變化。

      ◇ 圖為虎式坦克主動輪的保護蓋去除前后對比

      ◇ 圖虎式坦克兩種惰輪樣式(箭頭所指)

      ◇ 圖為虎式坦克鋼輪內圈的螺釘排布變化,事實上,兩種鋼輪在同一輛坦克上混裝的情形并不罕見

      Sd.Kfz.184 費迪南和象式坦克殲擊車

      作為保時捷博士競爭虎式坦克失敗的副產物,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的輪組和虎P是類似的,主動輪后置,帶齒的誘導輪前置,中間的六個路輪兩個一組,連接在三個縱向扭桿上。但要注意的是,為了提高戰車的越野性能,縱向的第三對扭桿裝設方向和前兩對相反,而鏈接縱向扭桿的路輪有兩種形制,一種是軸突出的,一種是軸不突出的。這樣從側面看,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的第1,3,6對負重輪是軸突出的樣式。當歷經戰火洗禮幸存下來的費迪南被改裝為象式之后,這樣的輪組布局被沿用下來,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 圖為保存至今的象式坦克殲擊車,注意其1,3,6對負重輪突出的軸,另外,象式的主動輪和誘導輪雖然都有齒,但不可互換使用

      Sd.Kfz.182虎王坦克及其變型車:

      虎王坦克的輪組在整個戰爭中變化不大:前置的主動輪,9對交錯不重疊的鋼制負重輪,其中第1,3,5,7,9對路輪從外側看是位于外側,誘導輪后置。虎王坦克值得敘述的是主動輪的形制變化。最早的虎王原型車裝設18齒尖齒主動輪,到了量產型虎王,為了配合公母履帶,主動輪換裝成了9齒樣式。再然后,到了大戰最后期(1945年3月),虎王坦克換裝全公履帶,其主動輪也變成了18齒平頭樣式。注意虎王最早的18齒驅動輪和最后的18齒驅動輪其形制是有明顯區別的。

      ◇ 圖從上至下,虎王坦克原型車,量產型虎王坦克和最后生產型虎王坦克,注意其主動輪形制的不同(箭頭所指)

      作為虎王坦克唯一投入實戰的變型車,獵虎坦克殲擊車的底盤比虎王長出了一截,但量產的獵虎(亨舍爾底盤)的懸掛和路輪與虎王坦克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保時捷博士設計的獵虎底盤(所謂保時捷獵虎),雖然沒有投入量產,但還是比較有特色的——車體的主動輪和誘導輪布局和傳統的虎王類似(但主動輪用的是18齒尖齒樣式),每側的8個負重輪分成四組兩兩連接在四根縱向扭桿上,且發生局部交錯現象(這些路輪彼此間從外觀上看沒什么區別)。從外側看,第1,3,5,7對負重輪居于外側。

      ◇ 圖為位于阿伯丁的獵虎坦克殲擊車,這是一輛典型的亨舍爾底盤獵虎,其輪組與虎王坦克完全相同

      ◇ 圖為位于英國Bovington戰車博物館的保時捷獵虎,底盤編號305004,注意其路輪結構和亨舍爾獵虎的不同。另外,這輛車的主動輪并非原裝——保時捷獵虎的主動輪是尖齒的18齒式樣,而非這輛車的平齒18齒式樣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于網絡,若有侵權,后臺聯系刪除

      (END)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爱五月丁香亚洲综|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AV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网址极速|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 |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中文丝袜人妻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久久一区二区| 色窝窝免费播放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亚洲日本欧洲二区精品|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福利国产午夜AV免费不卡在线|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秋霞A级毛片在线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好紧好湿好黄的视频|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老司机导航亚洲精品导航|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