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標志著自然界的氣機更替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從“夏長”到“秋收”,不僅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人體養生的重要轉折點。 中醫強調“秋收冬藏”,立秋后的養生重點在于“收著養”,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心狀態,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好準備。 一、立秋養生,為何要“收著養”? 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也會本能地收斂陽氣和能量。 此時,人體的氣血、津液和心神都需要得到適當的養護,以適應自然的變化。 中醫常說的“秋收冬藏”中的“秋收”,具體指收養氣血、津液和心神。 通過合理的養生方法,可以讓人體更好地順應自然,避免大量出汗和體力消耗,保持身體的平衡和健康。 二、立秋養生的三個重點 (一)收住燥 秋季燥氣較盛,易傷津液,導致皮膚口鼻干燥、干咳、便秘等問題。 燥邪是秋季的主要外邪,它會損傷人體的津液,導致身體失去滋潤。 因此,立秋后的養生首先要“收住燥”。實用建議: ![]() 1、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每天至少喝1500 - 2000毫升水,可以選擇白開水、淡茶水或蜂蜜水。 2、多吃潤燥食物:如梨、百合、銀耳、芝麻等,這些食物具有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例如,銀耳百合湯可以有效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 3、使用加濕器:在室內使用加濕器,保持空氣濕度在50% - 60%,有助于緩解皮膚和呼吸道的干燥感。 (二)收住乏 由夏轉秋后,機體在夏季時損耗的精力未恢復,人們容易感到四肢無力、精神不佳、倦怠、睡意綿綿、呵欠不斷,這些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 秋乏是人體在季節轉換時的一種自然反應,但如果不加以調理,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實用建議: 1、合理作息:保證每天7 - 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順應自然的規律,有助于恢復體力和精神。 2、適度運動:選擇一些溫和的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拳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避免過度疲勞。運動時注意不要過度出汗,保持身體的舒適。 3、補充營養: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如雞蛋、牛奶、豆類、堅果等,有助于恢復體力和精神。 同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麥面包、燕麥等,可以緩解疲勞。 ![]() (三)收住悲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天,人們更容易產生悲傷、憂郁的情緒。 這是人體順應自然而產生的情緒反應,但如果不加以調節,會影響臟腑的運行,導致身體不適。實用建議: 1、心理調適:保持積極的心態,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如登山、賞秋等,讓身心在自然中得到放松。 與家人朋友多交流,分享快樂和煩惱,避免情緒積壓。 2、情緒疏導:當感到情緒低落時,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影、閱讀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情緒。 如果情緒問題較為嚴重,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 3、中醫調理:中醫認為,情志與臟腑密切相關,可以通過一些中醫方法進行調理。 例如,按摩穴位(如神門穴、內關穴)可以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艾灸(如關元穴、足三里穴)可以溫陽補氣,增強體質。 三、立秋養生的日常小貼士 (一)飲食調養 1、多吃蔬菜水果:選擇一些應季的蔬菜和水果,如蘋果、梨、葡萄、菠菜、芹菜等,這些食物不僅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幫助潤燥。 2、少吃辛辣油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煎炸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癥狀,導致身體不適。 3、適量進補:立秋后可以適當進補,但要注意不要過度。可以選擇一些溫和的滋補品,如枸杞、紅棗、桂圓等,有助于增強體質。 ![]() (二)起居調養 1、早睡早起:順應自然的規律,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盡量在10點前入睡,早上6 - 7點起床。 2、注意保暖: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的時候。適當增添衣物,避免受涼感冒。 3、適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開窗通風2 - 3次,每次20 - 30分鐘,有助于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減少細菌和病毒的滋生。 (三)情志調養 1、保持樂觀:保持樂觀的心態,多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心情保持愉悅。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學會調整心態,積極面對。 2、學會放松:通過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每天安排10 - 15分鐘的時間進行放松練習,有助于保持情緒穩定。 立秋是自然界氣機更替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養生的重要轉折點。 通過“收住燥”“收住乏”“收住悲”等方法,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心狀態,可以有效預防秋季常見疾病,保持身體的健康和活力。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好地了解立秋養生的重要性,掌握實用的養生方法,享受一個健康、舒適的秋季。 感謝緣分,讓我們相識,我是健康管理師三壽。 我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讓我們一起上心,永葆身心安康! 今天先和大家聊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下一篇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