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食柔潤:滋陰潤肺為要 立秋后燥氣漸盛,易傷肺陰。飲食需遵循“少辛增酸”原則: 1、柔潤食材:芝麻、蜂蜜、梨、糯米、枇杷、銀耳等可生津潤燥。避免辣椒、生姜等辛辣之物,以防肺氣耗散。 2、巧用代茶飲:雪梨百合飲或麥冬菊花茶,既清燥又養陰。銀耳涼拌或燉湯,堪稱“菌中之冠”,對抗秋燥尤佳。 3、反常識提示:秋瓜(如西瓜)性寒易傷脾,可替換為蘋果、葡萄等“養收果類”,兼顧潤肺與護脾胃。 ![]() 二、起居睡眠:早臥早起斂陽氣 “收”的關鍵在于順應自然節律: 1、睡眠時間:21:00-22:00入睡,5:00-6:00起床,既護陽氣收斂,又助肺氣舒展。較夏季可延長0.5-1小時睡眠,緩沖秋夜肅殺之氣。 2、防寒細節:初秋忌貪涼,尤其老人需避免濕發入睡、夜臥開窗,以防腹瀉或頭重。薄衣御寒不等于少穿,而應隨溫差靈活增減。 三、情志調養:亮色衣著解悲秋 秋內應于肺,悲憂易傷肺氣: 1、衣色心理學:多穿紅、橙等暖色調衣物,刺激積極情緒。研究證實亮色可降低秋季抑郁風險。 ![]() 2、情緒宣泄法:登高望遠、書法繪畫或聽音樂,主動排解惆悵。晨光下散步15分鐘,光線與運動雙重提振情緒。 四、運動舒緩:靜功為主防耗散 運動需契合“收”的本質: 1、項目選擇:太極拳、八段錦、慢走等低強度活動為佳,避免大汗耗陽。老人及體弱者尤需控制心率在(170-年齡)次/分內。 2、關鍵細節:運動后及時擦汗更衣,忌穿濕衣吹風;飲水需溫熱,冷水傷脾胃。7:00-9:00(肺經當令)鍛煉可強健呼吸功能。 ![]() 五、穿衣智慧:靈活御寒防秋病 衣著是“養收”的第一道防線: 1、材質建議:棉麻類透氣面料兼顧保暖與排汗,避免合成纖維悶濕。 2、重點防護:后頸(大椎穴)、腹部(神闕穴)需遮蓋,防寒氣入侵引發咳嗽或腹瀉。慢性病患者建議隨身攜帶薄外套,應對早晚驟涼。 《黃帝內經》強調“秋收冬藏”,立秋“養收”實則為冬季進補奠基。 通過飲食柔潤、睡眠斂陽、情志暢達、運動緩衡、穿衣御寒五事,可筑牢氣血根基,遠離秋燥、感冒、悲秋之擾。順應天時,方為養生大道。 感謝緣分,讓我們相識,我是健康管理師三壽。 我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讓我們一起上心,永葆身心安康! 今天先和大家聊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下一篇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