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數人的認知里,血液黏稠似乎只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一問題正逐漸年輕化。在臨床上,血液黏稠問題其實并非小事,它就像河流中的泥沙在逐漸淤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血液循環,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而在睡覺時,身體往往會悄悄發出一些信號,來提醒我們血液可能已經變得黏稠。比如,睡覺時如果身體有以下這4個表現,或許就在提示體內的血液或已黏稠。 1.晨起頭暈,不清醒 ![]() 經過一夜的睡眠,正常情況下,早上起床后人應該是精神飽滿、頭腦清醒的。但如果經常在早晨起床時感到頭暈昏沉,甚至像被一層“迷霧”籠罩,那么要警惕血液黏稠的可能了。 夜間睡眠時,血液循環速度相對緩慢,血液黏稠度過高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進而影響大腦功能。而且隨著身體活動,血液循環會逐漸加快,所以這種頭暈感可能會在上午慢慢緩解。但如果長期如此,那么就要務必引起重視了,及時檢查血液情況。 2.午飯后犯困,難以抑制 很多人在吃完午飯后都會有困倦感,但一般稍作休息后,便能恢復。對于血液黏稠的人來說,午飯后會陷入難以抑制的困倦狀態,甚至還會影響到下午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這主要是因為進食后,身體的消化系統會開始工作,血液會集中在胃腸道幫助消化。此時,血液黏稠會導致其他部位有供血不足的情況,而大腦因缺血缺氧,困倦感便會格外強烈。 3.夜間手腳麻木、冰涼 ![]() 手腳是機體血液循環的末梢部位,對血液供應變化可謂非常敏感。晚上睡覺時,如果經常感覺手腳麻木,像有螞蟻在爬,或是手腳冰涼,即使蓋著厚被子也難以暖和,那么就可能是血液黏稠在作祟了。 血液黏稠會使血流速度減慢,無法順利到達四肢末端,在神經和肌肉得不到充足血液滋養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麻木、冰涼的感覺。尤其在寒冷季節,這種癥狀可能會更加明顯。 4.呼吸急促,睡眠中憋醒 ![]() 睡眠時有呼吸急促、甚至被憋醒的情況,那么通常會被認為是呼吸系統問題,但也可能與血液黏稠有關。血液黏稠會影響心臟的血液灌注,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心臟功能受影響。而為了給身體提供足夠的氧氣,呼吸頻率就會不自覺加快,嚴重時,就會在睡眠中憋醒。若同時還伴有心悸、胸悶等癥狀,那么就更要及時就醫檢查心血管和血液情況。 血液黏稠和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緊密相關。長期保持高油高糖飲食結構、缺乏運動、吸煙酗酒等,都可能導致血液中脂質、糖分等成分增多,促使血液變得黏稠。總之,如果睡覺時出現上述表現,應盡快去醫院檢查,針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才能有效預防因血液黏稠引發的嚴重健康問題,守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