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閑魚上看到的,背面有捐資名,看不清楚。碑文有兩個字不好辨識,〇表示。 重修東門記 本鎮趙元 撰書 嘗謂治世之基,生民以來,無過于城堡矣。斯鎮居于古晉之西,名曰師莊。市井經營,皆托于斯。嘉靖辛丑,以虜為患。〇曰:“自古堯郡,世無紊亂。”奉尊明例,眾議曰:“起修城堡。”皆喜功之不日成之。建造通晉之門。請梓〇三官神司,曰:“人非神無以奉祀,神非廟無以所妥。”各施己資,用心竭力,弗循日而功成矣。于戊申上吉,遂刻石于斯,以明后世,彰彰可考,亦可見矣。噫!豈不為幽長哉? 時 嘉靖戊申四月吉日 督工義官 吳得才 立石 興力人 吳聰 吳世榮 趙華 張大儒 稷山縣 王遠 謝希堯 刊 ![]() 雍正版太平縣志記載:趙康鎮,距縣二十五里。舊有堡,明崇禎年間重修。邑之南境。其東為古晉城。地肥饒,可耕。往從商者,至今多力農事以此。 我縣各村修建城堡大多是明末,趙康的這個比較早。據村人說,東門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拆除的。 翻譯參考 重修東門記 本鎮趙元撰寫并書寫 (我)曾經聽說治理天下的根本,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城堡更重要的了。這個鎮子位于古晉城的西邊,名叫師莊。市集商貿活動,都依托于此。嘉靖辛丑年(公元1541年),因為北虜(指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侵擾成為禍患。〇說:“自古以來在堯帝的郡邑之地,世代不應有混亂失序。”遵照尊奉朝廷明確的法令(或前例),眾人商議決定:“動工修筑城堡。”大家都高興(這)工程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建造了通晉之門(即東門),請……三官神靈(指天官、地官、水官),說:“人沒有神靈就無從祭祀供奉,神靈沒有廟宇就沒有安身之所。”于是(眾人)各自捐獻自己的錢財,盡心盡力(修建廟宇),沒幾天就完工了。在戊申年(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的上等吉日,于是將此事刻石立碑于此,用以昭明后世,(使其)清晰明白可以查考,也能夠被后世所知曉。唉!這難道不是意義深遠的善舉嗎? 時間:嘉靖戊申年(1548年)四月吉日 督工義官 吳得才 立石 出力人 吳聰 吳世榮 趙華 張大儒 稷山縣(刻工)王遠 謝希堯 刊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