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是因為家里沒錢過冬了,說白了就是家里沒米下鍋已經(jīng)窮到底了,眼看一家人就要挨凍受餓,這時劉姥姥站了出來,領著外孫板兒進城了。 從賈府順利借到了二十兩銀子的劉姥姥,心滿意足的回家了,可以想象,劉姥姥和女婿一家那年一定過了一個溫暖富足的冬天,因為二十兩銀子足夠她一家五口吃喝一年了。 當然,以劉姥姥的世故和智慧,當過了年,春天來臨萬物復蘇時,她一定會想辦法幫助女婿一家過活過來,而不只是守著手里的那點死錢坐吃山空。 既然是莊稼人,她自然會想著買種子種菜種莊稼,等到收獲的季節(jié),就會有吃不完的瓜果菜蔬。實際上,劉姥姥就是這么做的,所以她二進賈府才能送去那么多瓜果菜蔬。 平兒再見到劉姥姥時,正看到她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棗子、倭瓜并些野菜,可見劉姥姥這次給賈府帶了不少東西,都是用口袋裝的,這種口袋可不是今天的食品袋,而是農(nóng)村常見的尼龍袋。 由此可見,劉姥姥是實打?qū)嵉膩砀兄x賈府了,她是懷著一顆感恩之心來的。而且她還說,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 并沒敢賣呢…… 這說明,靠天吃飯的莊稼人遇到了豐年,沒有干旱也沒有洪澇。而且,劉姥姥絕對是種莊稼種蔬菜瓜果的一把好手,更是個勤快人,因為莊稼不養(yǎng)懶漢。 劉姥姥二進賈府時,時間是秋天,這個季節(jié)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尤其像棗子、南瓜這些瓜果菜蔬,基本都在這個季節(jié)收獲。 棗子應該是鮮棗,一般都是每年的八九月成熟,可以直接當水果吃,也可以放在鍋里蒸著吃。南瓜應該是老南瓜,可以用來做南瓜粥、南瓜餅等美食,且種子洗凈曬干炒制后又是南瓜子。 過去,農(nóng)村到處都是棗樹且渾身是寶,棗子可以食用,曬干的紅棗是熬粥燉湯必不可少的食材,棗葉洗凈后能夠搓出泡沫來,可以洗頭。棗木厚重敦實,過去常用來做椅凳、棺材等,結(jié)實耐用。 更關(guān)鍵的是,棗樹喜陽耐旱,平時根本不用刻意打理,到結(jié)果的時候,枝葉間自會掛滿累累果實,而且棗樹特別能結(jié)果子。過去的農(nóng)村,每到棗子成熟時節(jié),常有來收棗的。 而棗子一旦從樹上摘下,要么趁新鮮趕緊吃掉,口感最好,時間一長,丟失水分變軟就不好吃了,要么直接曬干,可以保存更久。 劉姥姥摘了棗子,自己沒舍得吃,也沒舍得賣,而是趁新鮮第一時間送到賈府,單就這份樸實善良的感恩之心,也抵得過賈府后來送她的一車財物了。 再說南瓜,也是農(nóng)村最能結(jié)果最不挑生長環(huán)境的一種植物,開春后在墻角、荒地、溝坡處點上幾粒,到秋天收獲時你會發(fā)現(xiàn),每棵南瓜秧都結(jié)了大大小小許多南瓜,根本吃不完。 南瓜可以趁青皮時摘下切成絲炒了吃,煎香香的南瓜餅,可以在完全黃皮老了后熬甜甜的南瓜粥,蒸糯糯的南瓜條……此外,南瓜嫩葉、南瓜花、南瓜的嫩頭都是可以吃的,非常好吃。 至于野菜,應該是劉姥姥剜下的農(nóng)村田間地頭常見的各種野菜,春天到處都是,夏秋也有不少,一時吃不完的話,農(nóng)人一般都會洗凈曬干了收起來,放幾年都不會壞。 等到冬天沒什么菜可吃時,會把這些春天曬好的干菜拿出來,在水中泡開洗凈,用來熬湯、燉肉,都是極好的。 這些常見的野菜有:薺菜、面條菜、蒲公英、馬齒莧、水芹菜、灰灰菜、地皮菜、野莧菜、艾葉、榆錢兒、嫩柳芽、野木耳、掃帚菜、野薄荷、葛花、洋槐花等等。 這些菜是大自然的饋贈,像劉姥姥這樣的窮苦人家,也許秋冬季節(jié)難以維持,但只要能夠熬過冬天,就不會輕易被餓死,因為大自然的春天里,有太多可以食用的野菜。 這些野菜,在過去,是農(nóng)人用以果腹的食糧,是上天對窮苦百姓的憐憫,他們常吃,也許并不覺得有什么,但在像賈府這樣的豪門貴族之中,反而成了難得一見更難得有口福吃到的野味。 因此,當劉姥姥要回去時,平兒特別交代了一番話,讓她下次來的時候,其他都不用帶,就把他們曬的灰條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干菜帶些來,還說賈府上下都愛吃。 什么是灰條菜干子?應該是曬干成條狀的各種干菜的統(tǒng)稱,比如貢菜、黃瓜等切成條曬干,都可以成為灰條菜干子,吃的時候泡開炒肉,是一道勁道可口的美食。 豇豆就是豆角,曬干了就是干豆角,吃的時候泡開,用來包包子、燉小雞、老鵝、炒肉,都極好吃。扁豆,有的地方指四季豆,在我們老家過去指眉豆,跟四季豆差不多。 眉豆,顧名思義,細長如眉的一種蔬菜,花紫色,藤蔓植物,也是非常能結(jié)果的一種植物,鮮眉豆洗凈切絲清炒,是一道清脆爽口的美食。吃不完的話,我們一般首選腌制,再就是曬干。 茄子的話,一般都是趁鮮吃,對于劉姥姥這樣的莊稼人來說,左不過清炒茄子,紅燒茄子,涼拌茄子,茄子湯這幾種吃法,只要不放肉不多放油,他們都樂于吃。 而像賈府這樣的富貴人家,就能開發(fā)出茄鲞這種精致美食,也讓劉姥姥大開眼界,因為吃到嘴里的雖然口感是茄子,但口味早已沒了茄子本來的味道。 其實,單從美食的吃法上來看,茄鲞這種菜更多反映的是貴族的奢華以及對口腹之欲的極致追求,早已失去了食物本來的味道,其實大沒必要,一道清炒茄子絕對比它好吃。 葫蘆條應是種在墻根的青葫蘆切成條曬干制成的,這種葫蘆不是我們今天吃的西葫蘆(我們叫筍瓜),而是葫蘆頭,這種葫蘆嫩的時候可以食用,老了之后曬干從中間一分為二,就是最好的水瓢,也叫葫蘆瓢。 這也是農(nóng)民的智慧,很多植物,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另有妙用,一物多用,把植物的價值利用到了極致。除了葫蘆,絲瓜也是。 嫩絲瓜可以食用,清炒或做湯皆可,老了以后的絲瓜,去皮去籽后可以做刷鍋的刷子,也可以壓制成鞋墊,還是一味中藥…… 鴛鴦行酒令一回,劉姥姥說的幾句話就不脫農(nóng)人本色,像大火燒了毛毛蟲,過去莊稼收割后,往往以火焚燒其根部,也是為了燒死許多害蟲,這樣之后再翻種其他農(nóng)作物,土壤有肥力。 像一個蘿卜一頭蒜,蘿卜和蒜也是農(nóng)人最常種植的兩種蔬菜,也都渾身是寶。 蘿卜一般指紅皮和青皮蘿卜,可以生吃,可以炒了吃,可以腌制,可以放地窖保存。蘿卜纓子曬干后,也是非常好吃的一種干菜,可以用來包包子,下面條…… 蒜可以吃蒜頭,可以吃蒜苗,可以吃蒜薹,像雞蛋拌蒜汁,蒜苗炒臘肉,蒜薹炒肉……吃不完的蒜頭,可以曬干保存,新鮮蒜頭可以腌制糖醋蒜。蒜也是很多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食材。 再如花兒落了結(jié)個大倭瓜,也是農(nóng)村最常見的畫面,南瓜花一落,就意味著南瓜長出來了。這也說明, 劉姥姥不僅精于耕種,更善于觀察,對于農(nóng)事生產(chǎn)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生于鄉(xiāng)野的劉姥姥一家,平時都吃啥呢?左不過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常見的南瓜、葫蘆、茄子、辣椒、黃瓜、棗子、野菜等瓜果菜蔬,到了冬天,只能以各種干菜、腌菜度日。 平兒跟劉姥姥說,賈府上上下下喜歡吃干菜,我相信她沒撒謊,畢竟賈府上下平時的一日三餐,那可都是大魚大肉早已吃膩了的,偶爾吃上幾口干菜,簡直不要太爽口了。 這就好比探春、寶釵這些小姐,偶然要吃油鹽炒枸杞芽一樣,她們的腸胃,早已被山珍海味填充的油膩膩的,偶爾吃點素的,就被她們看作了美味佳肴。 今天的我們,也喜歡偶爾吃干菜,因為我們也可以像賈府吃茄子那樣,拿肉來配,但劉姥姥一家的生活,一年到頭,又能吃上幾回肉呢?豪門貴族偶爾改善口味的干菜,其實是他們年復一年不得不吃的主食啊。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chuàng)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