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棍不過頭,槍不過手一語為武林前輩所訓導後人之名言,南方拳師以棍稱,北方拳師則多呼為棒,棒之長度由齊眉以至與頭平長為最合度,逾此者則當是別出心裁去習練或以槍化棍,以棍代槍之法矣。至槍之長度則應以舉手向上看齊為標凖,人或以古本小說所言古人動輒槍長丈八為問,余曰:古今之稱與尺之制度不同,且古人乘馬持械其可用長者為一定之理,今人步戰豈可以此相衡哉?短棒之為用與單刀同為步戰中可用之械,並不見於古戰場上乘馬者用之也,今人且利用收藏木桿式之棍作器可避過法律所給予之便利,且隨處皆可超起「扁擔」「竹升」之類為用,故此「童子軍」有棍「警察」有棍,此風之盛大逾惜時也。 此套五郎棍法簡單易習易用,實為練棍之基本方式,因長而分為上下兩路,使初習者得分段以成,實乃寓意之良且善也,至其源流當於下路伸述其槪,俾愛好斯技者得其端倪也。
源流
山後楊繼業(令公)一門忠義與勇武,據說連婢僕輩亦解武事,公生七子,除各有名號外並以大郎以至七郎為序。 歷史有名之「沙灘會」公率七子保宋帝會蕭天左於沙灘上,及兵敗公奮力保得帝離開沙灘返國,公以闖死於李陵碑下見志,當場死於皇事者有大郎、二郎、三郎等,四郎被俘,五郎出家於五臺山為僧,七郎返國班取救兵而被害於潘仁美,僅六郎(延昭)生還耳!後六郎為報家報國仇掛帥征伐蕭氏,不幸又再次兵敗,被困五臺山下,時五郎身雖出家但心仍繫念故國也。見大宋旗號帥字旗下大書一楊字,五郎(延德)知家族中人又興兵討伐外寇矣,但主帥方被困於山下,五郎身為出家人將於何處覓取武器呢!於是拔去閂門之短鐵桿跑下山崗奮力衝破敵陣,時六郎以為本國救兵已到因此精神大振,於是亦自內突出,六郎旣出,只見一和尚持短鐵棒到處追逐勇武絕倫,因此亦拍馬舞槍衝前助戰,蕭氏兵被逼暫時撤退,於是弟兄乃得陣上團敘,六郎勸五郎共返國以圖再次大舉,五郎曰:為兄已出家焉可復還俗,但蕭氏方勢大似未能求必勝,吾弟宜暫時撤兵囘國積極訓練兒郎以待他日之用,吾適間所用之棒法頗佳,吾弟何妨模倣之以為訓練士卒之用。六郎卒於戎馬倥傯中習之,後由六郎子宗保三次出兵率將頑敵推毀而雪兩敗之恥者,五郎之棒實著卓勛也,五郎棍之名因此歷千年尤膾炙人口者以此,且亦足證明吾說「棒脫胎槍法之源由」蓋五郎於卒然之間招棍作槍之使用法也,沿用五郎之名者亦至多,不論誰為眞傳或嫡傳總是皆以仰慕楊氏對棍法創設之紀念也。水滸中武松亦以用棒馳譽,卽今日之「行者棒」是也,棍法雖無悠久歷史,惟至今二十世紀年代,尤未被科學所淘汰者自有其可用之處,在練棍重點厥為圈、點、劈、軋、挑、撞、撒、殺。注意及之自當有成矣。
棒法探源
棍者棒之別名也,考棒法實始於宋室中葉之楊延德「五郎」,諺曰:楊家無弱卒,連婢僕輩亦精於武事,世傳其井水能飲人以強力之故也,然事出怪誕筆者未敢茍同,實傳統性使然而已。楊家父子保宋帝會蕭天左於沙灘之上,結果,傷亡幾盡,祗六郎延昭逃陣生還,五郎敗陣失散,因而落髮五臺山為僧,後延昭領兵復仇為敵所困,正危急間忽見一僧人手持短棒(即今之所謂齊眉棍是也),將敵乒擊散救出六郎,六郎謝之並通姓氏始知同胞骨肉(此即俗稱五郎救弟之故事也),六郎頗怪其兄為何用此短棒,五郎自言身雖出家,然無日忘懷沙灘會之慘狀,頃間見汝乃祖國披掛,旗上大書一楊字,因此助汝一臂之力,但臨時又缺乏器械使用,迫得以壓門短棒作器,雖應急之道,但適間亦頗運用自如,大槪前時在馬上作戰多用長槍大戟,今次因步戰之故是以頗為配合也,今後汝欲復父兄血仇,非以此法積極訓練兒郎不為功?(兒郎者今之大兵是也)是開棒法之先河也。後六郎囘國變通此特異之短棒,復與敵週旋竟奏大效,一挽大宋旣墮聲威,宋末行者武松亦精於棒法,傳至今日五郎棒法與行者棒均亨盛譽,今之以長桿子亦以棒法自命者,則與古之眞棒法相去遠矣。
第一式 隻手擎天
説明: 假定在西方站立,應該為面南背北左東右西作起式左手握棍之中段至手直,棍平為凖確,右手掌直垂,注視前方如『定式圖』。
功用: 棍尚未展開,動作故無功用可言,惟精神貫注,蓄勢以俟為武功不可缺少之修養也。 第二式 螳螂探爪 (説明) 循上式,雙腳先未動,右掌向左肩靠貼,當掌過左時目隨向左注視,如『過渡式』圖
再開右腳成騎馬式,右掌經過面前繞過右方成為刁手目亦隨手轉過右方而視,如『定式圖』 功用: 雖亦在開式之內,但循掌化作刁手之作用,亦不可完全抹殺,假如対方在我後突襲時我可利用此為消卸也。 第三式 白猿問路 (説明:) 循上式,先拉起左腳繞至面前以成左跨虎歩,右刁手再化成掌向頭頂上橫架,成蒙頭式,目向左方而視,如『定式圖』
功用: 亦祗為開式中之姿勢,雖無特殊之功用然對佳妙之姿緻亦須下苦功方能達成,姿態美妙有時亦大派用塲,抑亦武術同道所不敢忽視之也。
第四式:橫攔天門 (説明:) 循上式,原歩未動先將右掌握棍之上端,左手向下端移開務使兩手相距間之三段棍,俱各為其尺度,然後移開左腳以成登山式,全棍平舉向上,為『定式圖』
功用: 彼以長械自我頂上猛力劈下來勢殊兇悍,我在無法卸閃與不得不迎架時逼得以全棍往作平攔之勢我全械已上中路勢必空虛因此萬分註視其漏打之著為要 第五式 右路劈殺 説明: 循上式,原歩未動先將右手往右棍端移之至盡頭,然後進右腳成右登山歩,全棍沿身傍直殺而落,至終點時左右手相距之間,僅容大腿之位置耳,向外之棍尖端略為蹺起,如『定式圖』 功用 彼以我招去其棍即欲卸馬用偷打法直取我中路,我不俟其棍抵達即搶先進馬順棍沿彼棍鋒殺下,我以雙陰手劈殺之勢,乃強勁絕倫者,輕易必不克與抗焉。 第六式 左路劈殺 説明: 循上式,原歩未動,先以左手探出至棍端,然後進左腳成左登山歩,棍隨歩進前用右端由後向前直殺而落,棍之劈法與左右手距離??如上式,如『定式圖』。 功用: 我右方一殺,彼即感到措手不及之勢,彼但求迅即撤歩作逺距離或再乘機搶擊我中下路我皆以進馬再擊之法臨彼以為連環不絕之呼態也。 第七式:右門橫棒 説明: 循上式,原歩未動,右手先向前棍端探出,然後以左棍端向前上方橫掃而出,當掃棍時進右腳成右登山歩,以資配合棍之活動,如『定式圖』 功用: 我繼連續用劈殺之法向彼進逼,彼欲乘我用低殺之時,改向我上路威脅,我因此乃易下殺之勢為向上橫殺其項部,務無法變易其攻守之勢矣。 第八式:左門橫棒 説明: 循上式,原歩未動,先將左前手探出至棍端為止,然後進左腳以成左登山歩,右後手將棍末端自後往前橫殺,而出,與肩部看齊為度,如『定式圖』。 功用 與上式成左右連環之作用,其實二而一耳,惟多練之則左右手平勻,而無偏廢之弊,習之者毋以重複而棄其長處為要。 第九式:囬棍撩隂 説明: 循上式,原歩未動,先將右前手探出至棍之中段,然後將棍往右身傍抽返,當棍方抽動時,右腳同時以撩隂腿方式向前疾出,如『定式圖』。 功用: 彼械被殺開後立即改向我中下路擊來,我迅即沉棍抽去之,同時乘其不備而出腳撩之,雖未必出此重著而致人性命,但兵械相対中已是置生死於搏鬥之中,遑論出腳撩隂哉。 第十式:推窗看月 説明: 循上式,將踢起之右腳順勢向原位置落地,俾成右登山歩,棍自右下方向前斜斜舉起,如『定式圖』。 功用: 彼以我實施撩隂腿,乃為之一驚,正在往後撤退,唯恐不及之中,我再出棍自下逆抽,而上,其目的仍以彼隂部為攻擊,勢順而疾,輕易不能躱此險著也。 第十一式:左路劈殺 説明: 循上式,循左轉身以成左登山歩,兩腳固不必轉移其原來位置也,棍亦左右不變,而隨翻身之勢,而往後劈落如第六式焉,如『定式圖』。 功用: 棍之劈殺法,一如第六式,但此棍乃有向前疾轉歸後之劈法則是彼繞過我後方,或另一敵人自我後擊來,我逼得以此跡近盲目式之法為用耳。 第十二式:右路劈殺 説明: 循上式,往前劈落是也,與第五式相同,如『定式圖』。 功用: 與五六兩式為連環性同。 第十三式:囬棍撩隂 説明: 循上式,先將左手探出至棍之中段,然後將棍自左身傍極力抽返,當棍方抽動之時,同以左腳用撩隂法,向前踢出,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九式同,祗左右之別耳 第十四式:臥虎壓棍 説明: 循上式,先將踢起之左腳著地,棍自左方繞過右方,如『過渡式甲圖』。 再提右腳於前方以備作跳前之勢如『過渡式』乙圖』。 再全身蹤前,連棍帶人撲下,雙手緊壓棍之上,歩為左仆腿勢,如『定式圖』。 功用: 彼欲以械攻我下方,我乘踢腿之便,全身疾躍前用全棍力壓之。 第十五式:推窗看月 説明: 循上式,由原歩向左前方起轉為左登山歩,棍亦由下起向前方掠出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十式畧同,祗由下而上之法別耳。 第十六式:獨立撐舟 説明: 循上式,先原歩不動而將右手沿棍而落,至與左相貼,如『過渡式』圖。 再提右腳以成向右方之獨立式,左手再向下棍端直落,右手持棍往右身傍殺落至身後為止,如『定式圖』。 功用: 彼閃身走過我右方擬自我下路擊來,我提歩躱之再掉轉棍上端作往下攔去來械。 第十七式:推窗看月 循上式,落提起之右腳以成右登山歩,棍自身傍抽出,如『定式圖』 功用: 我上式既已提歩撇去來械,彼必急謀脫去也,於是我乃乘彼求去之俄頃以下端棍抽出,使彼欲去無從矣。 第十八式:獨立撐舟 循上式,原歩不動,先將左手沿棍直落至與右手拍齊為止,如『過渡式圖』
再提左腳成獨立式右手順落握下棍端,將棍往左後方撇去,如『定式圖』。 功用: 其法與十六式完全相同惟其變動則略異耳。 第十九式:推窗看月 循上式,落左腳成登山式,棍沿左身傍抽出,如『定式圖』。 功用: 與十七式相同祗左右及方向之別耳。
第二十式:右路劈殺 循上式,左右腳不變原來位置,唯循左方轉過右方以成登山式同時棍亦自左向右後方殺過,如『定式圖』 功用: 彼走過我後方,我為求便利及迅速起見,隨循其變而轉馬歸後,以棍力劈之。 第二十一式 反手挑槍 循上式,先拉起右腳作跨虎歩,左手向前棍端探出至盡,如『過渡式』圖 再乘拉歩之便標前,變為騎馬式,右手自後將棍末端抽上,棍中段以緊貼腹部為合,如『定式圖』。 功用: 彼為我劈殺之勢,過於猛烈,而求撤退避我,我不俟其退而亟用反抽棍法,逆抽其襠下,要害之處。 第二十二式 左路劈殺 循上式左右腳不變原來位置由馬式向左轉為左登山歩棍亦右向左後方直劈而下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二十式相同祗左右及方向之別耳 第二十三式 反手挑槍 循上式先拉起左腳如跨虎歩勢,右手探出至前棍端而止,如過渡式圖, 再乘拉歩之便,往前標成為騎馬式,左手自後逆抽而上,棍中段緊貼腹部為合,如定式圖 功用: 與二十一式同祗左右及方向不同耳 第卄四式:囬馬迊攔 循上式,左腳不動右腳自後進前,以求與左腳看齊其直線之騎馬式為止,棍由前移至左方,如『定式圖』 功用: 彼閃過我反手之棍,而走過我左方,並以棍橫殺而來,我急轉馬用上下遮攔之法消去之 第卄五式 撤勢劈槍 約半歩,以成騎馬式,棍由橫遮之勢右手往下沉,左手順勢一拖,以成如『定式圖』。 功用: 彼偷棍欲刺我胸部,我急作撤勢之退讓,並順棍自上劈壓之 第卄六式 青龍出洞 循上式左腳不動,右腳自後偷前,以成坐盤之勢,棍則往前直標,棍鋒勿超逾本人,頭上為合如『定式圖』 功用: 我旣劈去來械乃順勢用鎻喉槍法直取其喉部斯是險著毋逞一時意氣而輕舉妄動也
第卄七式 倒反乾坤 循上式先將前左手由隂手化為陽手然後退囬右腳以再成為騎馬式同時將棍隨歩劈歸如『定式圖』 功用: 彼招去我上式後即欲沿棍殺來我亦以撒歩方式反手劈殺之 第卄八式 右路劈殺 循上式先將反握復成為隂手,進前一歩,以成為右登山歩,右後手自後向前劈落,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五式同,祗方向及歩法畧異耳。 第卄九式 左路劈殺 循上式,先將右前手探至棍端,進左腳以成左登山歩,棍由後往前劈落,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六式,同祗歩與方向畧異耳。 第三十式 肩負千鈎 循上式原歩不變左手先向前探出右手自下反抽而上左手枕於左肩之上如『定式圖』 功用: 彼經我左右劈殺之後已連續作撒退躲避矣我緊食其撒退之弱奌而使出自下逆抽之法使彼有突如其來之感而無所措手也 第三十一式 右門橫棒 與第七式同 第三十二式 左門橫棒 説明: 功用: 與第八式同 第三十三式 背棍撞鐘 循上式,先提右後腳成獨立式,右手棍往右下方拉低,如過渡式甲圖。 再原腳不動,右手由後下方復轉為前上方,左手收於右腋之內如「過渡式」乙圖。 再落右腳成登山式,右手單持棍復轉歸於後方,左手化拳自腋部直衝而出,如定式圖。 功用: 此一棍法,不啻是普通之打半個棍花,可以之劈去中下路紛來之械,再藉機用拳衝擊之。
第三十四式 反手挑槍 循上式,先拉起右前腳,左手返向腋內握囬棍之上段,如過『渡式圖』,
再先動右手向前轉後繞一圈狀,然後貼身抽出棍中段,切要貼腹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二十三式同 第三十五式 走馬纏槍 循上式,先拉起右腳,右手棍往後沉低,以備作圈棍之勢,如『過渡式』,圖 再往左方疾走,再成騎馬式,棍由右手主動向後方旋轉一匝,復縮緊於右腰部如『定式圖』。 功用: 彼漏過我挑槍之勢,而欲自下點我之膝蓋,我因此乃用走馬而纏槍之法破觧之。 第三十六式 黃龍撞浪 循上式先拉起右腳然後往,右方標去仍為騎馬式右手伸出全棍標出如定式圖 功用: 我上式雖能纒去來械但仍未予還擊因此乃有此著為之殿也抑亦發生聯擊之作用我緊食上式而直撞彼腹部焉。 第三十七式 左路劈殺 與第十一式同 第三十八式 右路劈殺 與第十二式同 第三十九式 偷歩挿柳 循上式左腳自前偷過右方以成偷歩之勢棍自頭頂反挿過後方如定式圖 功用: 彼欲自我後追蹤擊入我先偷歩以缷其勢再自頂上挿去一棍實寓攔架與挿擊在內也 第四十式 一柱金樑 循上式先將右腳移過面前如過渡式圖 再左腳自後偷過右方以成坐盤式同時將棍調轉為左上右下如定式圖 功用: 彼擬自我右前方橫殺一棍我即轉歩攔之 第四十一式 金龍盤柱 循上式先移左腳過左方如過渡式圖 再右腳自後偷過左方成坐盤式棍則調左手為下右手作上即全棍調轉是也如『定式圖』 功用: 彼以橫殺我右方不果乃改向我左斜方殺來我移歩換棍再作遮攔 第四十二式 推窗看月 先將右腳自後繞出進前以成登山式右手棍自身傍抽出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十式同 第四十三式 左路劈殺 與第十一式同 第四十四式 背棍撞鐘 循上式先提右後腳成獨立式右手棍貼右身傍將棍拉返如過渡式甲圖 原歩不變右手由後復向前轉出左手收於右腋窩之內如過渡式乙圖 右腳向前落下以成登山式右手往後收於右腰後為單手持棍左手離棍變拳直衝而出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三十三式同 第四十五式 反手挑槍 循上式先拉起前右腳成跨虎歩狀左手返腋下握囬右手棍之上如過渡式圖 再乘拉歩之便而前衝出成騎馬式右手棍由下逆抽而上如定式圖
功用: 與三十四式祗差方向耳 第四十六式 走馬纒槍 循上式先拉起右腳,右手棍沉低,以備作走馬及圈槍之用,如過渡式圖, 往後走歩以成騎馬式,右手棍往後下方繞轉成一圈,形然後成為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三十五式同祗方向之異耳 第四十七式 黃龍撞浪 循上式先拉起右腳再全身原歩標前全棍同時向前撞出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三十六式同祗方向之別耳 第四十八式 背棍撞鐘 循上式先提起右腳移過左方成獨立式棍亦前轉過左正方右手提出如過渡式甲圖 右腳落下成登山式左右手往後收於腋內如過渡式乙圖 左手化拳衝出如定式圖 功用: 與第三十三式及四十四式同祗差方向耳
第四十九式 救弟團圓 循上式原歩不動左手先握囬棍之上段如過渡式甲圖 左腳拍前成立正狀右手棍自下挑出如過渡式乙圖 再放右手變掌自下繞上加於頭頂如定式圖 功用 撞鐘為順轉之打花式此為逆轉之打花式其用處亦大致相同上路至此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