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傳世至今,已有數千年,在此期間,產生諸多的高手和佳作,不少耀眼金星,沒入歷史長河,當前籍籍無名,甚至遭到后世輕視、低估,例如明代有位被嚴重低估“書法神童”——莫是龍,即是經典案例。 ![]() 了解此人之前,我們先懂何為“書法佳品”?大部分學者覺得,只要筆法精妙,意態自然,融合個人情感,就算是“好書法”,實際上,書法屬于文藝,不僅僅是藝術,亦是中華獨有的傳統文化。 ![]() 優秀的書法創作者,既要筆法精悍,其理論見識、文學修養也需達標,就像古代的詩人,李白、杜甫、賀知章等,哪怕沒有專業書家的訓練,其字依舊氣韻生動,超凡脫俗,排在書壇的尖端行列。 ![]() 莫是龍也是如此,出身仕宦之家,父親莫如忠的學問淵博,擅寫書法,為當時著名的藏書家,受其熏陶,莫是龍自小學書,熟讀典籍,天資極其卓越,7歲作詩,10歲精通各種書體。 ![]() 14歲才名遠播,而補郡諸生,當時人稱“神童”,皇甫汸、王世貞贊不絕口,就連大名鼎鼎的董其昌,也跟隨其父學習書法,2人共同開始,莫是龍的水平遠遠超過他,而且董其昌還稱贊父子2人“明之羲獻” ![]() 當今很多專家,也贊同這一說法,認為他是“王獻之再世”,恰好莫是龍的最佳書體,確為草書,又深諳古法,練字刻苦,自述“平日摹習之功,不以寒暑少輟。每得清宴,便置古帖墨跡披玩游神,心手漸熟,姿態橫生”。 ![]() 曾寫書論,說道“師匠不古,終乏梯航”,由此可見,他完全擔得起此名,譬如欣賞《草書尺牘》,此乃罕見真跡,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共計近200字。 體勢寬闊,筆畫舒展,時而出新飛白,墨色干涸,韻味古樸而有豪逸之氣,字字矯健恣肆、酣暢縱逸,排布也錯落起伏,極具空靈、虛和之氣,意韻出塵。 ![]() 這幅《草書尺牘》字體完整,筆畫清楚、細膩,把古人筆法真實還原,可時常臨摹,學習正確“草法”,控筆平穩自如,既有剛健筋骨,也不乏靈活動感,養成正確審美,讓自我草書,不再是“鬼畫符”。 ![]() 而今,我們對莫是龍《草書尺牘》,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是手工經折裝,裝裱精細,便于翻折、臨摹和查找。 ![]()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