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北伐戰(zhàn)爭史的童鞋肯定都記得夏斗寅叛亂這一段歷史:1927年夏,當夏斗寅叛軍企圖偷襲北伐軍臨時首都武漢時,由葉挺將軍指揮的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生軍臨危受命,成功將叛軍擊退,勝利保衛(wèi)了武漢。那么,夏斗寅叛軍被擊潰后,其余部又跑到哪里、又是什么結局呢?筆者這回就來介紹一下鄂系小軍閥、第十三師夏斗寅-萬耀煌軍事集團的歷史。 
大腹便便的夏斗寅 第十三師的前身是北伐戰(zhàn)爭中被北伐軍收編的原北洋軍湖北混成第二旅,其歷史可追溯到1917年護法戰(zhàn)爭中被北洋軍擊潰的鄂軍第一師余部。話說第一師潰散后,團長夏斗寅收攏起潰兵700余人,跑到湖南津市擇機而動。夏斗寅,字靈炳,1886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參加過辛亥革命,曾在晉軍孔庚部當機槍連連長,后丟了飯碗被迫跑回湖北老家,又經(jīng)熟人推舉到石星川的鄂軍第一師當工兵營連長,后逐漸升至團長,并直到第一師失敗。 趙恒錫擔任湖南督軍后,夏斗寅接受了趙的收編,從而得以把部隊擴編為一個混成旅,下轄兩個團又一個教導營,并由李柱中、方殿甲和張森分任團長、營長。1921年,趙恒錫讓夏斗寅的部隊打著“湖北自治軍”的旗號,回湖北參加驅趕督軍王占元的戰(zhàn)事,這次戰(zhàn)事雖然獲勝,但新任督軍蕭耀南卻希望夏斗寅暫時不回湖北,作為補償他可以補充夏斗寅1500支步槍、40挺機關槍,夏斗寅也同意了。 客居湖南期間,夏斗寅的部隊改稱湖北陸軍混成第二旅,原教導營被擴編為第三團,為提升部隊戰(zhàn)斗力,他還邀請在石星川時期的老同事、保定軍校一期生萬耀煌來當參謀長,萬耀煌欣然允諾,兩人也因此結為莫逆之交。雖然趙恒錫對夏斗寅還算不錯,但當1926年趙恒錫的部將唐生智企圖取而代之時,夏斗寅居然起兵幫助唐生智,結果旋被擊敗。事后夏斗寅、王耀煌被迫逃亡上海,部隊則在團長方殿甲帶領下投降了趙恒錫部將葉開鑫。 但第三團團長張森始終心向夏斗寅,畢竟當年是后者一封聘書把還在北京待業(yè)的他請來干活的,在張森策劃下,混成第二旅的五個營立即脫離方殿甲投奔了唐生智。此時唐生智正剛剛就任北伐總指揮,為了分化鄂軍,他便邀請夏斗寅復出,并將這五個營改編為鄂軍第一師,仍由夏斗寅任師長。得知老領導復出,夏斗寅的其他舊部也都紛紛歸順,新成立的鄂軍第一師仍下轄三個團,由萬耀煌、晏勛甫(后投靠唐生智)和張森擔任團長。 
萬耀煌與晏勛甫 1927年1月,鄂軍第一師又在宜昌被改編為北伐軍獨立第十四師,通過收編北洋軍殘余部隊,該師已發(fā)展到五個團,總兵力1.4萬余人。按照部署,此時的夏斗寅也不用打仗,只需駐守鄂西拱衛(wèi)武漢就行,然而此后夏斗寅忙著在鄂西搞大煙稅收,結果在5月遭川軍楊森部偷襲,不僅損失慘重連宜昌也丟了。夏斗寅知道唐生智和自己關系不好,怕對方將自己撤職,便一不做二不休接受了蔣介石的暗中收編,決定投降北伐軍大本營武漢。 聽說夏斗寅決定造反,其鐵哥們萬耀煌、張森等也紛紛表示:“你干我們也干,要干就干票大的!”然而由于獨立第十四師的下級官兵們已經(jīng)接受了幾個月的革命宣傳,為了麻痹他們,直到全師上船后夏斗寅才向官兵們說明情況,這不免還是影響到了部隊士氣,再加上夏斗寅為給自己留后路,選擇在距離武漢數(shù)百里的嘉魚登陸,錯失了偷襲武漢的戰(zhàn)機,結果在紙坊戰(zhàn)役中被葉挺將軍指揮的由武漢分校學生組成的獨立師一戰(zhàn)而全部擊潰。 夏斗寅在北伐軍追擊下狼狽逃竄,一直后撤到安徽太湖。雖然偷襲武漢失敗,但蔣介石對夏斗寅的立場非常滿意,便將其部擴編為新編第十軍,下轄三個師,師長分別為王耀煌、張森和佘式谷,抗戰(zhàn)中喜歡和八路軍搞摩擦的朱懷冰,此時擔任軍參謀長。1928年2月,新編第十軍又改稱第二十七軍,下轄兩個師六個團,并參與了當年春蔣軍的二次北伐,北伐途中夏斗寅的鐵哥們張森因舊傷復發(fā)而去世。 二次北伐勝利后,全國軍隊進行大縮編,第二十七軍雖然是雜牌軍,但蔣介石看在夏斗寅忠實聽話的份上,給了他一個師的編制,即第十三師。第十三師下轄二旅四團,師長夏斗寅,參謀長方昉,兩個旅長則為萬耀煌和朱懷冰。后第十三師又收編友軍第三十四師的叛逃部隊和新桂系第十六師的兩個營,合編為第39旅,并由原第76團團長盧本棠擔任旅長。 
電視劇《太行山上》中的朱懷冰 夏斗寅當初叛逃途經(jīng)湖北的時候,就一路燒殺搶掠,殺害無辜百姓2000人以上。蔣介石知道夏斗寅這人靠譜,便命其專門負責清剿鄂東一帶的紅軍游擊隊,這次作戰(zhàn)就是紅四方面軍戰(zhàn)史上所提到的“徐夏會剿”。但沒幾天蔣馮第一次戰(zhàn)爭就開打了,第十三師也只好暫時退出蘇區(qū),結果沒多久在前線擔任討馮總指揮的唐生智又反了,夏斗寅在召集部下們開會討論后,決定繼續(xù)跟著蔣總司令走,不接受唐生智的招安。 蔣介石聽說夏斗寅立場堅定,當然很高興,又封他做了第十三軍軍長,這個軍雖然名義上還包括蔣軍嫡系第九、十一師,但能受夏斗寅指揮的也只有第十三師。好在夏斗寅并不計較這些,依然奮戰(zhàn)在討唐第一線,并在確山戰(zhàn)役中俘虜唐軍2000余人。為了嘉獎夏斗寅,同時也為調動這支部隊去打中原大戰(zhàn),蔣介石便再次提拔夏斗寅為第二十一路軍總指揮,這當然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因為這路軍只轄一個第十三軍。 在中原大戰(zhàn)中,第十三師曾配合友軍擊潰晉軍,表現(xiàn)并不起眼。后又進犯鄂東蘇區(qū),結果被許繼慎指揮的紅一軍殲滅一個補充團。蔣介石開始懷疑第十三師的戰(zhàn)斗力究竟行不行,便命該師警備武漢,順便從中抽走兩個團組成武漢警備旅。夏斗寅感覺自己逐漸失寵,便于1932年辭去軍職,專心去當湖北省主席。哪知這不過是蔣介石要夏斗寅交出軍隊的把戲,畢竟省主席一職不可能交給一個雜牌軍將領的,果然沒多久,夏斗寅就被免去省主席一職。 夏斗寅辭去軍職后,由鐵哥們萬耀煌當師長繼續(xù)帶這幫弟兄,這樣第十三軍和二十一路軍的番號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統(tǒng)統(tǒng)被撤銷。此時由賀龍、段德昌指揮的紅三軍前鋒已逼近武漢外圍,第十三師奉命配合第十軍徐源泉部,加入以應城為中心的東集團與紅軍作戰(zhàn)。1932年8月洪湖戰(zhàn)場大局已定后,該師又被調往大別山戰(zhàn)場,作為第二梯隊進駐黃安七里坪,清剿當?shù)丶t軍游擊隊。 
潘家河戰(zhàn)斗地圖 此時紅四方面軍主力雖然已經(jīng)轉移,但廣大鄉(xiāng)村地區(qū)仍被數(shù)量較多的紅軍獨立團、獨立營和游擊隊控制,第十三師一時間只能龜縮在城鎮(zhèn)和縣城,沒有兩個團的兵力不敢下鄉(xiāng),每下鄉(xiāng)必大燒大搶。萬耀煌后來在自述中得意地寫道:“這些都是好軍隊,要他們打著火把,排成警戒線搜山,把鄉(xiāng)間民房全部燒毀,他們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命令……” 1933年紅二十五軍重建后,曾在潘家河戰(zhàn)斗中重創(chuàng)第十三師39旅78團,擊斃旅參謀主任、黃埔一期生黃承謨。萬耀煌隨后率部退回七里坪,與第八十九師湯恩伯在此構筑起堅固的工事,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不顧客觀實際強令攻打七里坪,結果使紅軍傷亡過半。到1933年底,在第十三師和其他蔣軍的圍攻與燒殺下,鄂東北蘇區(qū)基本變成無人區(qū),紅二十五軍指戰(zhàn)員大部分犧牲或轉移去了外線。 眼看鄂東北局勢已定,第十三師又被調往江西蘇區(qū)參戰(zhàn),當然考慮到也要進行一段時間休整的必要,該師起初只是在二線修下碉堡線。當紅一方面軍主力踏上長征之路后,第十三師一路尾隨前進,不過為保存實力,該師故意總是和紅軍隔著幾天的路程。紅一、四方面軍陸續(xù)退出四川后,作為對追擊任務的獎勵,蔣介石又提拔萬耀煌為第二十五軍軍長,雖然實際上這個軍能指揮得動的也只有第十三師。 1935年10月,紅二、六軍團也開始長征,并企圖在滇黔邊境建立根據(jù)地,第十三師作為勞模部隊又被調來參戰(zhàn),結果在將軍山被紅六軍團一個反擊解決掉七個連。隨后在追擊紅二、六軍團到云南鎮(zhèn)雄時,第十三師師部又再次遭到紅軍伏擊,連萬耀煌本人都差點做了俘虜。吃了這兩次悶虧后,萬耀煌只好再次老老實實跟著紅軍后面,“禮送”他們北上。 
抗戰(zhàn)初期的萬耀煌(右) 等紅軍全部北上后,第十三師也開赴洛陽休整,并作為蔣軍整軍第三期部隊進行了縮編,全師縮編為二旅四團,同時換上了新購買的德國武器。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第十三師于1937年9月下旬開赴淞滬戰(zhàn)場,在廣福至陳家行一帶與日軍作戰(zhàn),打了十幾天,全師傷亡大半,不得不后撤到太倉、揚州整補。 眼看第十三師已經(jīng)元氣大傷,土木系頭目陳誠便決定強行“邀請”其加盟自己的軍事集團。在陳誠的逼迫下,萬耀煌被迫辭去師長職務,擔任有名無實的第十五軍團長,之后和他的老上級夏斗寅一樣,淪為無足輕重的地方政客。全國解放后,夏斗寅和萬耀煌因為欠歷史血債太多,被迫逃亡港島、臺島,前者于1951年去世,后者則一直“茍”到了1977年。 再說第十三師被陳誠吞并后,被由其派來的吳良琛擔任師長,這也是個多次改換陣營的家伙,能力上并不是很強,所以遭到了全師官兵的聯(lián)合抵制,甚至在徐州會戰(zhàn)中被部隊丟下差點被日本人俘虜。陳誠見吳良琛不頂用,只好又調黃埔二期生方靖來擔任師長,而第十三師因為在徐州會戰(zhàn)中又再次被重創(chuàng),僅存的軍官們已經(jīng)無力再反對方靖。在方靖的改造下,全師排以上軍官大部分被替換成黃埔生,算是完成了對該師的蔣系化改造。 
成功完成改造的方靖 在抗戰(zhàn)接下來的七年里,第十三師先后率屬于第七十五軍、八十六軍、六十六軍,雖參加過冬季攻勢、宜昌反攻、鄂西會戰(zhàn)、常德會戰(zhàn)和湘西會戰(zhàn)等大戰(zhàn),但都未再有出色表現(xiàn)。抗戰(zhàn)勝利后,第十三師被縮編為整編第十三旅,共有官兵6000余人,率屬于整六十六師,最后于1947年7月28日在羊山集戰(zhàn)役中被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殲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