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九九 法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朱爾斯.貝約爾認為
回想一下我們拖延的時間是用來干什么吧!刷微信、看電視、打游戲……在那一刻,腦子是停止的,而讀書不一樣,看電視和讀書時的腦電波是不一樣的,讀書需要動腦子。 據調查,世界上有25%的人有拖延癥,但奇怪的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那25%,可見幾乎每個人都有拖延行為,但拖延行為并不等同于拖延癥哦。先來了解下拖延的類型: 1.期限性拖延癥:跟任務的時間節點有關,比如下周四要交一個報告,到周三晚上你才不得不做。 2.個人事務類拖延:個人事務往往沒有明確的啟動、截止日期,看起來好像不是拖延,但其實是最大的拖延來源。比如你要上MBA,我覺得要先看看書,找人聊聊,一拖就不知道什么時候了,等做好所謂的準備,你可能已經超齡了。 3.簡單拖延:就是不作為,就是當你覺得不順手或者不愉快時候的抗拒、退縮。這種拖延起源于瞬間的猶豫,比如你媽讓你幫忙買張車票,玩手機的你順手就可以買完,但你不作為,非要等到被催好幾遍,離出發時間不多了才買。 4.復雜拖延:包含多重因素,往往跟“自我懷疑主義”、“完美主義”,或從小經歷有關。 那么怎樣才能告別拖延呢?《終結拖延癥》這本書給出了從根本上解決的方法,通過認知、情緒、行為三管齊下,讓你終結拖延!值得一試! 在實行這套方法前,你要做好兩點心理準備:1.摘掉“我是拖延者”的標簽不要給自己貼上“拖拉機”、“拖延癥”、“拖延癌”的標簽,也不要隨便說別人有拖延癥,尤其對孩子。這會影響自己或他人的自我評價,而且有時候是給自己的拖拉找了借口,反正我是拖延癥。 2.克服失敗恐懼,實踐“立即行動”哲學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壓力,害怕失敗的焦慮等,但拖延最根本的原因是完美主義,認為不是最好就是失敗,你怕自己全力以赴做完一件事還沒有成功。 人們在生活中會給自己設置障礙,把一件事描述得有困難,做好了說明你厲害,做不好也是客觀造成的。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但事實是,只有你自己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別人更在意的是你有沒有交上這個結果。 完成好過完美。當你努力去達成完成時,已經戰勝了拖延。當你追求完美的時候,結果可能不完美。 這套方法的核心要義就是:改變消極思考方式,緩解壓力情緒,采取積極主動行為先看看它能幫你做到怎樣的效果: a.看清拖延行為是怎樣運作的,以及有效改變拖延思維(認知方法) b.幫你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情緒方法) c.確定你的方向,落實行動(行為方法) 如果你真的想終結拖延,就按下面的步驟去做吧!1.覺察,用認知法與拖延行為對話采用認知療法中的ABCDE技術。 A即刺激,B指個體的信念,C指情緒和行為結果,D為干預性指導,E為干預后的效果。 舉個栗子:A有一個任務,下周三交報告;B你對這個事的看法:等到下周二再做; C一直拖著不做,只有一天時間哪里夠,做不好就隨便交一稿吧;D-質疑為什么要等到下周二才做?對我有什么好處?這樣不是讓我更焦慮嗎?我現在就可以做啊!E我決定現在就做,結果效率很高,接下來幾天都感覺輕松了。 用覺察的方式和拖延癥對話,當你拖延時,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意識到“哦,我又在拖延了”,當你和你的拖延行為對話時,它就有了治愈的可能。包括面對緊張、生氣時,當你的負面情緒升起時,你要去觀察它和它對話,就對解決提供了機會。 2.行動,讓自己去做!對你的新想法(比如馬上就寫報告)進行積極的測試,反思你追求積極結果的過程,看它帶來哪些觀念和情緒上的改變。比如當你在做某件事時,你又有一種分心的沖動,你可以堅持忍受5分鐘,看看會發生什么。 回想你什么時候效率最高?我的答案是——當我真的決定要做這件事的時候。比如寫這篇文章,只要我第一個字打上去,我發現這件事沒有那么難。當我寫完了,我會對自己更多獎勵,更多信心,會更加提高自己的效率。 “行所當行”,我做我自己該做的事,這個觀念很重要。當你覺得該做什么就努力去做它,你會發現自己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一個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什么事都做不成。 3.出現問題時,去調節當拖延又出現的時候,盯住這個感覺,哪怕做在那兒不動,用5分鐘跟自己較勁也行,管理情緒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建立忍耐力和持久力,忍耐力和自肌肉一樣,是可以鍛煉的。 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拖延時,請關注兩個問題:你感覺如何?你是如何回應這種感受的?你要傾注注意力,觀察你的感受和你的回應方式,你就能發現拖延的選擇非常糟糕,這個方法很簡單,但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你需要多多練習。 比如你在“明天再做”和“立即行動”中痛苦著,你這時候可以比較這兩種方式你各得到了什么,是什么讓你推遲的,你檢視一下那些借口和理由能帶給你什么。 4.接納自己你要接受真實的現實是什么,而不是你心中的那個應該是什么,接納自己能增強你的忍受力。如果拖延了,好吧,那確實是在拖延,不過,能做哪些事讓自己好起來呢?如果做了,你學到了什么。 比如,雖然被媽媽催了幾次,但在昨晚你終于把車票訂好了。這時,你應該對自己說“哦,我終于又進步了。”而不是說我怎么又拖延了,不要總是盯著不好的一面。 如果不接納自己,像挑剔別人一樣挑剔自己,你會覺得很難改變。要更多地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要更多給予自己正向的激勵 5、自我實現這是一種類似高峰體驗的過程,比如假如你要重新來一次你的人生,你會采取哪些重要行動,你能克服拖延癥嗎?調節你的思想和行為,你是否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當你克服拖延癥時,你覺得自己在哪方面進步了呢?通過這樣的反思去強化立即行動、改進行動效果。 TIPS1.如果是壓力太大造成的拖延,給自己一個承諾,叫“把背包扔過墻去”!當你要翻過一睹高墻,覺得很難,你就先把背包扔過墻去,然后你總有辦法翻過去的。當你做出一個承諾時,你是可以兌現的,一個人的潛力遠遠超乎你的想象。但是如果你不相信,你不愿意做出承諾,不愿意把背包扔過墻去,那你就只能做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就是平庸。要適當做一些非自動駕駛的事兒,給自己設置一個deadline。 2.還有一個最根本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果斷一點,有一招叫“喊停”!當你馬上要深陷沙發的時候(明明還有事兒要做)在腦海里對自己大喊一聲'STOP'!果斷站起來走到書桌,拿出紙筆寫下你的計劃,跟自己對話,我為什么要拖延這件事或那件事?對話完就去行動,最難的莫過于邁出第一步。 總結這套認知、情緒、行為三管齊下的方法,針對拖延造成的原因各個擊破: a.認知方法教你看清拖延行為是怎樣表現的,以及怎樣改變拖延思維; b.情緒方法教你建立忍耐力和持久性,使你即使面對不適的環境,也能堅定地沿著原路前行; c.行為方法教你確定你的方向,落實在行動上,善始善終,運用你的知識,通過你的工作和成就取得成功。 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情況選擇這套組合拳,組合拳在應對拖延癥上的確比一招鮮更為管用 寫在最后。如果這些方法都幫不了你,那真的是沒招了。除非你真的喜歡拖延,你真的熱愛拖延這件事,那就接納自己,這一切都是你的心。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拖延就是你心中的賊。如果你想改變的話,給自己一些力量。掌管自己生活,先掌管好你的心。
作者:夏九九,一個向著太陽生長的姑娘。用心生活,不負時光,用真誠的文字記錄那些會發光的東西。 堅持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索要白名單。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