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01的那個春晚。。。 就這樣,范偉大叔的腿,被忽悠瘸了,成了點地走路的長短腿。。。。 然而,究竟什么是長短腿,我今天就來跟大家科普一下這個問題。 長短腿分為 結構性長短腿 和 功能性長短腿 結構性長短腿是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的兩條腿的絕對長度不一樣。 正常情況下,人的雙腿長度并不會完全相等,但是大多數人長度差一般不超過4mm,也就是說長短腿差距在4mm以內,人體是可以代償掉長短腿產生的問題,但是如果絕對長度超過4mm,那么就很可能出現癥狀,當然這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人肌肉力量強,身體控制好,那么出現癥狀的幾率就要小很多。 在我治療的患者中,有個別人的結構性長短腿差的很大,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有人是青春期時期下肢骨折導致患側下肢生長過快導致,還有是從小進行不平衡的運動導致,最大的有差距約2cm,這樣的人很難通過物理治療的方法來緩解,因為它已經先天不等長了。 針對這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制作生物力學矯形鞋墊,補齊長短腿的差距,防止其出現長短腿導致的骶髂關節、腰椎的問題。 功能性長短腿比結構性的長短腿,更普遍、更常見。 由于種種原因,本來長度近似相同的兩條腿發生了長短上的差距,但其實本身并不是真的不一樣長(或者說長度在4mm以內)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假性長短腿,一般來說,這種長短腿的病因也比較復雜,有骨盆側偏的原因,也有是膝關節或者踝關節的問題,甚至踇外翻也可能會導致長短腿。 一般來說會導致很多問題,下肢的生物力學不平衡如髂骨的旋轉,內收肌的緊張程度不同等等,都會導致骨盆的側偏從而出現骶髂關節和脊柱的疼痛,而且這種癥狀很可能是一直治不好,反反復復,因為病因并不在脊柱或者骶髂關節本身,而是由于下梁不正(長短腿)才出現了上梁歪(疼痛、骨盆側傾、脊柱側彎)。 那我們怎么辨別長短腿呢? 首先我們做一個挺髖動作,也就是臀橋,然后放下臀部,雙側膝關節被動伸直,比較兩側的內踝高度,相對來說高的一側就是短腿(注意這是針對功能性長短腿)。 導致長短腿的問題很多,常見的是髂骨旋轉導致的長短腿。 圖中A為髂骨的旋后,B為正常,C為髂骨旋前,A可以導致腿變短,C可以導致腿變長(看到這是不是在想,如果兩側髂骨都變成C圖,就是大長腿了,哈哈,那是很可能引起腰疼,所以還是中立位B最好)。 首先你要仰臥,雙腿屈膝,雙手頂住膝關節 短腿側:手抵住大腿面,靠近膝蓋的位置。腿向頭部方向發力,同時手向腿施加反作用力。 長腿側:手抱住脛骨粗隆處,腿向腳的方向發力,同時手向腿施加反作用力。 腿與手之間互相對抗,用你不超過30%的力量對抗即可,不能太大。 每次對抗3-5秒,做3次。你就可以矯正由髂骨旋轉導致的長短腿了。 動作要領:被拉伸(長腿側)腳壓在短腿側上,用手向地面按住膝關節,讓大腿內側(內收肌)有牽拉感。保持15~20秒,做2~3次。 動作要領:坐在墊子上,雙腿分開約120°,身體向短側腿的一邊側傾,雙手向腳尖的方向靠近,使腰部有牽拉感。保持拉伸15~20秒,做2~3次。 有的小伙伴因為腘繩肌柔韌性差,上面的動作做不了。 那么可以嘗試下面的動作↓↓↓
這是一張長短腿常見病因原理圖,長短腿會導致肌肉失衡,那么大家看看圖,能否分析明白為何我們要去拉伸長側腿的腰方肌和內收肌群呢? 歡迎大家留言回答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