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天時的變化進行調養,注重陽氣在人體的重要作用,同時注意陰陽的平衡以及陰陽失調所帶來的疾病,該如何進行避免,一起看黃帝內經不生病的智慧。 陰陽平衡是養生之本黃帝說,自古以來,人的生命之氣與自然界相通相合的養生根本,這就是陰陽平衡。天地陰陽衍化為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現為:濕、燥、寒三種陰氣和風、暑、火三種陽氣。如果陰陽失衡,邪氣就會傷害人體,這就是壽命折損的根本原因。 陽氣的重要性人體內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陽氣也會隨太陽的升出而浮上體表來保護肌膚不受風寒。就好比長期陰雨天氣后久違的太陽出現會使人體感覺到舒服一樣。 人在過度勞累的情況下,陽氣就會緊張亢奮,這必然會是陰精耗竭。如果長時間積累,到了夏天,就會導致陽盛陰虛的昏厥病,其癥狀表現為眼睛昏蒙看不清,耳朵聽不清楚。 人體中的陽氣,在大怒時氣血逆亂,血液郁積于頭部,使人發生猝然昏厥;假若傷及筋脈,筋脈就會松弛無力而不能正常運動,偏于半身出汗,長期以往會導致半身不遂。 陽氣在人體內,內化為精微,可以養神,柔和則可以養筋。如果陽氣的功能失調,就會造成皮膚汗孔的開合失控,寒氣可以趁虛而入,例如人體在出汗未盡的時候,皮膚毛孔張開,體內陽氣外散,身體虛弱,這是如果有風邪入侵,汗孔隨之閉合,就會把邪氣留在體內,這樣容易導致風瘧疾,臨床表現有寒熱交替、先寒后熱,寒少熱多、頭疼、發熱時自汗出、脈弦數等癥。 調養陽氣,抗御風邪人體內的陽氣,整天主要保護著人體的外部不被邪氣所傷,天亮時,人體內的陽氣開始產生,中午是陽氣最旺盛,日落時,陽氣逐漸減少,汗孔也隨之關閉,所以此時應當注意休息,使陽氣收斂,才能抗拒邪氣,如果長期違背陽氣在人體的早中晚規律,身體則會容易生病而憔悴不堪,現代人們經常的熬夜也是極易損傷人體的表現,伴隨著飲食的不規律不科學,也是社會上各種病癥、癌癥等高發的原因,正如比爾蓋茨在北大演講時說到的,健康領域是中國及其需要迫切發展和關注的領域。 苦辣酸甜咸,不可過食陰精的產生,來源于對飲食五味的攝取,過食酸味的東西,會使肝氣偏盛,脾衰弱;過食咸味的東西,大骨就會受傷,肌肉萎縮,心氣抑郁;過食甜味的東西,會使心氣郁悶、氣喘、面色黑,腎氣不能平衡;過食苦味的東西,會使脾氣受傷,消化不良,胃部就會脹滿;苦辣酸甜咸五味應當調和適當,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流通。順應天時的變化進行調養,才能使身體舒適健康。 關注健康,關注【冬日中醫】微信平臺(微信號:idongriapp),獲取更多養生資訊,詳情咨詢微信后臺,遇見良醫,遇見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