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國固有的樂器

     少海音樂人 2017-04-08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世界上最為古老且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國之一。無疑,其音樂也始終伴隨著它的產生、發展、壯大與變遷。在亞洲古老的歷史文明中它與西亞的波斯、南亞的印度齊名,占據著獨立而富個性的古代音樂資源。與波斯、印度等古老的國度相同,中國的早期音樂也有著獨自的文化特征,閃耀著絢麗而富有個性的藝術光芒,回蕩著古老的華夏之聲。然而,音樂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體裁。但是透過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育成熟的早期樂器、樂譜以及樂人制度,能讓我們感受其歷史的厚重與偉岸。從世界音樂史來看,我國大量的吹奏、金屬打擊樂器以及周朝出現的樂器分類法、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司樂體制的形成,以及6世紀以來的古琴譜的出現等標志著中國音樂體系在周朝、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走向成熟。以下將從樂器、樂譜與音樂制度幾個方面來考察早期中國音樂的形成及中國音樂的特點。


     中國固有的樂器

    如上所述,縱觀我國樂器的發展歷史,漢代以前出現在我國的樂器可視為中國固有的樂器,從幾千至上萬年的遠古時期開始,我國就出現了早期的樂器,它們為我們留下了不同時期的音樂文化足跡。20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學的深入,古代樂器的不斷出土發掘,為我們了解遠古時期人類的音樂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同時,通過解構我們祖先早期的文化活動現象也能揭示出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征。以下這些樂器向我們展示了遠古時期以來我國的音樂世界。

    河南舞陽縣賈湖骨笛[1] 

    1) 骨笛

    是一種用爬獸、飛禽等動物的骨質材料制成的笛子,或稱為骨哨。這是目前發現的距今最久遠的樂器之一。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出土的一百多支用禽骨制成的骨笛,其形制長短、粗細不一,管身開的孔數1、2、3、4不等,較多的是兩端各開一孔,演奏方式也不盡相同,有橫吹的也有豎吹的。1986年在河南舞陽縣賈湖地區發掘的賈湖晚期的M334中出土的兩根用鶴的尺骨制成的雌雄骨笛,見圖111。該笛兩端開口,吹口在上端,豎執或斜執而吹;出音口在下,管身有七個相同的按孔,制作十分精美,該笛距今約八千年前后,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標志著至少在這一時期音樂已經滲透于我們的祖先的生活中了。

    2) 磬

    由石塊打制而成,因而又名石磬。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的石磬(圖112)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遺物,為目前所知最早的石磬。從外形上來看這件石磬的制作比較粗糙,接近原始的勞動工具,所不同的是在磬體上部有可供懸掛的洞孔,能敲擊出悅耳的樂音。磬的制作工藝發展較為明顯,商代晚期出土于河南安陽武官村墓址的一件用大理石制成的磬,形制上仍保留著早期的三角形制,但制作上卻十分精美,磬體上刻有虎紋。目前所知早期原始形制的石磬有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石磬(圖112),系打制而成,為夏代遺物。以勞動工具面世的石刀在此后的音樂功能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在周代儀式音樂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的石磬[2]

    3) 鼓

    鼓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勞動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共鳴箱、兩邊蒙皮的鼓,簡單而富于效果。不同的節奏傳遞出不同的信息符號為早期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從考古學的發現來看商周以來我國已出土了不少的鼓。河南安陽出土的雙鳥饕餮紋銅鼓、湖南崇洋出土的銅鼓,鼓面張以鱷魚皮或牛羊皮,均為商代晚期的制品。1980年在山西襄汾陶寺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八具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鼉鼓,鼓腔以樹干挖制而成,出土時鼓面原蒙的鱷魚皮已不存,僅見散落在鼓腔內外的揚子鱷骨板,故可知它們上面原本所蒙的是鱷魚皮。


    4) 塤

    吹奏樂器,早期出土的塤都用陶制,也稱作陶塤。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出土的卵形陶塤只有一個吹孔,距今約七千年,這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塤。隨著歷史的變遷,塤的外形及按音孔的數量都在發生變化。甘肅玉門火燒溝文化遺址的陶塤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出土的二十幾件彩陶制品中有九件陶塤保存完好。它們的外形呈扁平的圓魚狀,一個吹口在頂端,兩肩的左右及左下部各有一個按音孔,可發四個樂音。塤到了商代其形狀逐漸穩定,多為平底卵形,制作工藝也明顯的提高,河南安陽殷墟侯家莊出土的骨制塤,呈橄欖形,塤體刻有獸面紋,制作精美,達到了一定的工藝程度。


    5) 青銅類樂器

    從陶石時期進入青銅器時期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個飛躍。我國從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青銅器時期,它為音樂世界帶來了新的生命。鐘、镈、鈴、鐸、鐃、銅鼓等大量銅制樂器的出現不僅大大豐富了音響色彩,銘文于樂器上的音名、調名等也為今人理解這一時期的音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商代以來出現了多種形制的鼓,湖北崇陽商代銅鼓,鼓面仿牛羊皮。鼓腔花紋精美,其兩端邊緣各有三周釘紋,類似蒙皮所用鉚釘。而出土于河南安陽、鼓面仿鱷魚皮花紋的雙鳥饕餮銅鼓均為商代晚期的遺物。

    青銅器中的鐘、鐃、镈、鏞等均為早期青銅所制,也統稱為鐘類樂器。從出土的商代鐃(口朝上)中可見,有單個的鐃,也有數件相連而成的編鐃。河南安陽大司空村村南663號墓出土的三件組編鐃、河南安陽殷墟西區699號墓出土的三件組編鐃以及安陽婦好墓出土的編鐃都說明了商代青銅器的盛況。夏商時期青銅器的發展對后來周朝禮儀樂的展開意義重大。

    到了周代,可以說是我國樂器發展的第二個高潮,據文獻記載我國在這一時期曾出現有七十多種樂器,而《詩經》中就明確地記錄了二十九種樂器,《爾雅》中也專門列述了釋樂的條目,涉及的樂器有幾十種之多。諸多樂器的產生也帶來了最早的樂器分類法——八音。諸多樂器的產生、音樂實踐的出現也帶動了樂律學的發展,十二律名、五聲音階、七聲音階以及三分損益法的誕生標志著這一時期的樂律學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以“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等不同材質制成的樂器,謂之八音。八音的出現表明古代樂器在夏商時期樂器的基礎上大大地邁出了一步,標志著我國這一時期的樂器逐漸走向成熟。八類樂器中主要樂器如下所示:

    金類: 主要以青銅材料制作的樂器,是我國青銅文化的高度反映。周代常出現的這類樂器中有鐘、镈、鏞、、鉦、鐸、鐃等。而鐘,尤其是編鐘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在編鐘類樂器中常以八件一組的形式出現。[3]春秋后期的編鐘亦成套出現但多寡不一。到了戰國初期編鐘的數量大大地擴大,達到了歷史的高峰期。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全套64件加一個特鐘,共有65件,構成了龐大的規模。


    石類: 以石為材料制作的樂器,主要指磬。磬如前所述在原古及夏商時期就已經出現,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樂器。磬有單枚的特磬與多枚組合的編磬之分,它是我國古代“鐘磬之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出土磬的數量上來看,周代的磬從十數枚至二十幾枚不等,[4]而曾侯乙出土的戰國初期墓則有32枚之多,反映出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期宮廷禮儀樂編制逐漸龐大的傾向。


    土類: 以陶土為材料燒制而成。周前以陶鼓、陶塤、陶角、陶鈴等陶為材質所制的各類樂器。而周代則以塤、缶等樂器為主。河南新鄭出土東周時期七音孔塤,無論制作工藝還是音域的寬度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革類: 以皮革為材料制作的樂器。往往是一個共鳴箱,單面或兩面蒙皮所制而成的鼓。鼓為早期主要的革類樂器。我國古代有多種鼓樂器,如鼗鼓、鼉鼓、應鼓、建鼓、鼖鼓等類型。鼓為節奏性樂器,音量大又能烘托氣氛,往往被稱作八音之首,在春秋戰國的許多文獻中均有提及。


    絲類: 一般認為其弦是以蠶絲為材料所制的樂器。當時作為弦樂器,在形制上分有柱的和無柱的;在演奏方式上又分彈撥的與擦弦的。有柱的樂器有: 箏、瑟、筑等。從戰國時期出土的古墓文物中可知,瑟的柱位(弦數)要多于箏和筑,有十數柱至二十多柱不等。無柱的樂器一般指琴,這一時期琴的弦數不一,徽位還未出現。戰國初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就有五弦的與十弦的兩張不同的琴,由此可見這一時期及此前琴的形制還未完全確立。


    木類: 指以木質為材料制作的樂器。周代特指雅樂器中的柷、敔。柷,形如升斗,上寬下窄,用木槌撞擊內壁而發聲,擊柷為雅樂的開始。敔,是木質的臥虎形樂器,虎背上裝有一排鋸齒,以竹片刮奏而發出聲響。奏敔表示樂曲的結束。


    匏類: 匏即以葫蘆形為共鳴箱所制樂器,主要指笙、竽、巢。它往往以匏作斗(即共鳴箱),上面插簧管吹奏而響。笙較之竽而小,古稱十三簧為“笙”,十九簧為“巢”,三十六簧為“竽”。它們都是我國傳統樂中唯一的和聲樂器。


    竹類: 是以竹為材料制成的排管或單管類樂器。這類樂器很多,文獻上記載的有: 簫、管、篴、籥、篪等。現代的簫為單管,而在周代則是排管,或稱排簫,有十多管至二十多管不等。單管的有: 篴(笛的古字)、籥、篪,其中又有橫吹與豎吹之分。笛為直吹類樂器;而篪為閉管橫吹。由于竹類樂器不易保存,歷經兩三千年后的今天很難看見周代保存良好的笛類樂器實物。而曾侯乙墓出土的二支篪成為了解戰國初期的重要史料。


    周朝以來儒教文化在中國走向成熟,音樂被儒家吸收,成為其重要的文化工具。宮廷雅樂的出現標志著儒家禮樂文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這一重要的體裁下樂器也有了歸宿。雅樂器有其固定的樂器種類,以鐘(編鐘)、磬(編磬)為主要懸架樂器,它們成了特殊樂隊中的固定模式。猶如西方教堂中的管風琴一般具有一種符號性意義。雅樂器主要有: 編鐘、镈鐘、鏞、于、鉦、鐸、鐃、柷、敔、陶鼓、陶塤、陶角、陶鈴、鼗鼓、鼉鼓、應鼓、建鼓、鼖鼓、雷鼓、路鼓、靈鼓、晉鼓、節鼓、雷鼗、靈鼗、路鼗、撫、拍、琴、瑟、簫、管、篴、籥、篪等。這些樂器無疑都沒有受到中亞、西域外來文化的沖擊,是中國固有的樂器。當然,此外還須提到的是俗樂器: 如筑、箏、擊琴、笙、笛、葉等。它們構成這一時期中國樂器的主流,其中許多樂器一直流傳至今,形成了中國音樂文化的傳統與真諦。

     

    注釋:

    [1]吳釗: 《追尋逝去的音樂蹤跡: 圖說中國音樂史》,東方出版社,1999,第7頁。

    [2]吳釗: 《追尋逝去的音樂蹤跡: 圖說中國音樂史》,東方出版社,1999,第26頁。

    [3]陜西扶風齊家村窯藏出土西周中晚期的柞鐘、河南三門峽虢國的虢季鐘都為八件一組,參見吳釗《追尋逝去的音樂蹤跡》1999年,45—58頁。

    [4]陜西周原召陳乙區出土西周編磬為15件一套;河南淅川下寺二、十號墓出土均為13枚磬;洛陽解放路出土的東周墓有編磬23枚。


    以上圖文節選自《中國與東亞音樂的歷史研究》,趙維平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精品|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久网站 |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中国女人高潮hd|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国产成人8X人网站视频|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精品乱码无人区一区二区| 少妇又爽又刺激视频|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免费人成网站免费看视频| 四虎亚洲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丰满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高潮|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婷婷丁香五月六月综合激情啪|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男人又大又硬又粗视频|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看|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成人久久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