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說禽獸:鯉魚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歲,擔任管理倉庫的委吏,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次年,生下一子。時,國君魯昭公派人給這位年輕人,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 鯉魚,諧音“禮遇”。使孔子感到莫大的榮幸,因此給兒子取名鯉,字伯魚。 不能完全說,孔子日后的成就,由此促成,但年輕人受到賞識,激發了前進的動力,這是無疑的。 日本江戶時代,根據社會需要,在汲取中國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倡導“士道”,闡發“忠臣出孝門”,“士為知己者死”等理論,規范武士的行為和修養,被譽為“國民道德的權威”、“武士道精神的真諦”。 1701年,播州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與幕府禮儀官吉良義央發生爭執,刀傷對方后,被迫切腹,并被介錯人(監督自殺者)砍頭。 噩耗傳到了淺野長矩的故鄉,其首席家臣大石良雄,化名逃往山科和京都,以出入花街柳巷,表示自己意志消沉,解除吉良義央的疑慮。次席家臣邱野一郎則負責復仇計劃的聯絡與策劃工作。 同年12月15日凌晨,雪后滴水成冰。淺野家故臣47人,在大石良雄的率領下,突襲吉良義央邱宅,為主人復仇。 最終,殺對方16人,傷23人,取了吉良義央的首級,全身而退。 幕府以待士之禮,處置47人切腹。 事件發生以后,時人俱贊他們的忠義和勇氣,赤穗百姓建寺廟參拜。幕府儒官室塢巢著《赤穗義士》,謳歌他們的壯舉和凜然氣節。 大學頭林信駕作詩贊道: 精誠貫日死何悔,義氣拔山生太輕。 四十六人齊伏刃,上天無意佐忠貞。 日本人也將“鯉魚”,視為對武士的象征。 第一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