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醫 李可, 為什么鼎力推薦這本書? 為何這本書發行量如此巨大,卻許多人看不懂? 為何有人以為看懂了,一到實操還是暈頭轉向? 讓我們聽聽這本書的主編、 李可老中醫弟子 李洪淵 是怎么說的。 上周的文章中,李洪淵老師講到對陰陽的認識,正所謂,一提陰陽,必說相對。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本周的文章,聽聽李老師對五行的認識。 五行 來自正安文化太原 00:00 13:49 世界的構成不僅僅有物質和空間,還有我們所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和能量,以及它們其中變化的規則。《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講到五行的時候,不僅講了空間的內容,更講了時間。 比如夏天屬于火,秋天屬于金,冬天屬于水,春天屬于木。木生火,是因為春天過后,迎來了夏天,所以說春天生了夏天,這是五行相生的一個說法。這種說法,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理解就很難,憑什么說春天生的夏天呢? 五行系統是一個獨立的系統,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一個系統中相互一浪推一浪式的推動性規則,這樣的規則也是宇宙變化的規則。 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有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比如結合陰陽來講,李老當時講到一句話:“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意思是說生我者為母,我生的為子,在這個相生關系里就蘊含原則性的東西。 當我們思考治療疾病的時候,有時會說一個人肺氣虛,或者說肺什么虛,那就要是補肺嗎?是什么虛了就補什么嗎?腎虛了就補腎水嗎?其實不是的,是“實則泄其子,虛則補其母。”虛了之后不是直接去補這一行,而是去補生它的那一行,這就是治療的一個原則。
在治療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難疾病的時候,我們考慮問題要從五行的思維框架中去考慮相互之間的關系。這樣就站到了一個更高平臺上去看待身體的變化。
曾經一個學生描述了很多癥狀,然后問我:“老師,這是屬于胃陰虛還是胃陽虛?”當時我一下子就蒙了。因為只有在過去學教材知識的時候,我才會考慮是胃陰虛還是陽虛。那為什么當時仔細想的,現在為什么不想了呢? 現在,對于我來說脾和胃都屬于土,只不過屬于陰土和陽土。而土的病,我會站在哪個角度去考慮呢?如果是土弱了,我要補生土的相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講:相火生脾土。如果是土本身的問題,是因為它不能夠運化了,那么就需要增加它運化的能力。 增加運化的這個方子是什么呢?是理中湯。從理中湯來看,太陰濕土之氣,這個土不能運化,濕就表現出來了,如果是相火不能生脾土,寒就出來了。所以濕和寒就是脾胃病的根本。因此在治療脾胃病的時候,就要抓住這兩點。
還有其他表現在胃上的問題,實際上是在大系統里的變化,比如胃燒心反酸,這個酸屬于金木水火土的哪一行呢?他不屬于土本身的表現,土應該是甘甜的,是淡的。其實這個酸呢,它是屬于木。 也就是說脾胃表現出反酸時,是木克脾土。正因為因為木克土,當土弱了就會被木攻克。《金匱要略》中也有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識脾。” 所以在治療時,我們要先用理中湯來調脾,同時,要斂木的疏泄。比如《神農本草經》中講烏賊骨這味藥它能斂木的疏泄太過。
在用藥的時候,我們翻過來看歷史用藥經驗的時候,會發現它之所以起效,是因為它符合了最基本的規則和原則,那么我們在加這味藥的時候,心里就有了底。
脾土的這個病,一是白術,它就像肥沃的土壤一樣,堆積在脾土的中間,猶如我們培育了很多肥沃的土壤一樣;干姜呢,就是溫脾土;人參或者黨參加甘草,是補能量和補氣,那么理中湯這個方子既治寒又治濕,最能調補脾土。 如果這時寒多了,我們可以多加一些姜;如果濕多了,可以加多一些白術,同時還可以加些茯苓和半夏。在這個基礎上,對于脾胃的寒濕就能得到一個治療。
常用的一些中成藥有附子理中丸,另一個就是小建中湯。在治療頑固性脾胃病的時候,比如慢性的胃病,不管是潰瘍,還是炎癥,實際上是長期脾胃弱引起的。 多數慢性的病同時還有火不生土的現象,單靠一味干姜溫不過來,這是由于他下焦的相火不足,相火降不回來。這時候的相火是從哪來的呢?它從腎中來的。 加上小建中湯,小建中湯里有桂枝、芍藥、草、姜、棗,同時還有飴糖。理中湯加小建中湯,對于慢性弱的脾胃病效果會比較好。還可以加半夏茯苓,木來克土又有泛酸的現象時還可以加烏賊骨;如果有燒心現象,還可以加蒲公英。 對于脾胃病的治療,我們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就可以不斷的吸納十方中和名醫大家的治療經驗。但是我們心里要有一個定見:脾胃的病,主要是根于土的問題。
常用藥有附子理中丸,這里的附子,你要想把它認識的更透徹,就得先從《神農本草經》中理解,這味藥是大辛大溫。 中醫認為,凡是帶有大的字,都是屬于毒性的,所謂毒性就是偏性比較重,偏性最重的就是毒藥,其次是治療疾病一般的常用藥,沒有太大的偏性,寒熱溫涼不明顯的,是屬于食物,食物是屬于中性的。當然中性里面也分了寒熱溫涼,但都屬于中性,所以食物相對是平和的。
附子的大辛大溫,可不是熱。溫和熱是兩個概念,溫對應的是春天,對應的是木。木生發到了頂點,往下轉折的時候才表現為熱,轉不下來是熱的異常。 而這個大辛大溫,辛是通,打開了路,還要把溫的東西帶給我們,就如陽光一樣,正常的陽光是非常溫暖的。但是不像火一樣那么烤人,不像太陽一樣熔煉一切,但它的作用是溫的,如果把附子可以比喻成陽光,相火呢,實際上對應的就是自然界中的陽光和光線,光的能量。 中醫認為將火分成 相火 和 君火 。比如太陽就屬于君火,陽光屬于相火。燈泡本身發光只管發光,就是屬于君火。而燈光就是相火。我們家里邊都很明亮,不是因為燈泡,而是因為燈泡放出來的光,所以真正起作用的是這種光的能量,這就是相火。 相火生脾土,首先得把這個火收斂回來。如果收斂不回來,在臨床上表現有很多,但最多的是表現為手心發熱出汗。如果有手心有出汗,脾胃又不好的,要把小建中湯加進去,手心發熱出汗多都屬于相火不藏,這一類人的多數是因為晚上熬夜或者是性生活過度引起的,這時候用小建中湯的時候一定要把飴糖加進去。 五行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六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復雜的系統有多個獨立的系統。獨立的系統與系統之間的鏈接就要靠相火。在天為六氣,在地為五行。實際上五行中間運轉的一種外來的能量就是相火。 圓運動也講,五行六氣,實際上是六行六氣,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簡單的疾病,內傷的疾病,我們從五行的角度就可以治療了。 因為一個疾病的發生,有很多的層面,如果是因為個人的因素,我們單調個人的疾病。如果和氣候有關,就加上調節氣候的因素。如果和更龐大的有關了,我們就要調更龐大的系統。
某一個季節氣候的影響,再疊加人的稟賦素質,習慣飲食等等的不足加到一起表現的疾病有很多種。但是如果都是氣候的因素引起的,我們把氣候的因素給他消除掉以后,各種各樣的病,用一種辦法就能治療好。 這就是異病同治的一個原則。病同治是因為它病機的原因,病機的關鍵點,是時間或者是更大的一個病機的影響,就是自然界的變化。
當然也有它內在的病機,是同樣的。比如說生冷肉蛋奶吃的多了,在不同的人身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病。而在不同的病里邊所起到的內在的影響是一樣的,但是表現也不一樣。那么消除這一個病機病因,對很多種疾病都有幫助。
由李洪淵老師親自授課的,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系列課程, 預報名通道開啟... |
|
來自: 周錦利lyszowjk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