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吃蟲,云南人是出了名的,一句“綠的都算菜,動的都是肉”讓他們大把大把忘嘴里塞“蛋白質”。沒想到的是,山東這里居然也隱藏著一個“吃蟲大佬”——五蓮。到了夏季,出來活動的蟲子們都難逃五蓮人的“魔爪”,他們在夏夜里的小確幸就是抓到1000只蟲子。對于蟲的吃法,這里也是五花八門,五蓮,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吃蟲行家。 五蓮人為什么喜好吃蟲?當然是這里蟲多啊,不吃多浪費!五蓮處于泰山嶗山交接之地,所謂“靠山吃蟲”,吃蟲也成了這里的一種習慣,若是去了外地,他們也會一天不吃想的慌。有人說是當地人普遍認為蟲子屬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而且還養生,只要克服了心理那道障礙,蟲子絕對是種美味。也有人說,吃蟲的傳統也與災害有關,一年山東發生蝗災,莊稼被吃個精光,帶著憤怒的老百姓只能把遍地的蝗蟲煮來吃,一來為了解恨,而來是為了填飽肚子。一吃,居然味道還不錯,帶著自然的鮮味,吃蟲的習俗由此開始。 此次黑暗料理的坐標:五蓮,請見圖中深綠色部分。圖片:網絡 大批蝗蟲降臨,五蓮人民準備好了刀叉。圖片:網絡 如果想要發現一個地方的特產是什么,去逛當地的菜市場就知道了。當我們走進五蓮菜市場,一堆“蟲子大軍”向我們襲來,有已經制作完成的蟲,更有一些正在蠕動著的蟲。當地人向我們介紹說,這蟲子可是用來招待客人的美食呢。 這里蟲子的種類繁多,并且由于技術的發展,除了應季的一些蟲子,一年四季不同的蟲子你都能在這里吃到。 “盧錐” “盧錐”(學名:黃褐金龜子)是五蓮春天的饋贈,外皮酥脆,內在帶著一種青草的香氣。它們以植物根部汁液為生,在果林與茅草叢中常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如果你在春日的夜色中看到一群人在草叢中尋找著什么,請不要驚訝,那是五蓮人的“小愛好”——找盧錐。 豆蟲 對于干癟的蟲,我是敢吃的,因為能夠想象經過處理之后大概是“嘎嘣脆”的感覺,而像豆蟲這種“肥美”的蟲,總覺得在咬開之后會爆出綠色漿液。在被迫吃下一下口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味道居然還不錯,更是沒有爆漿,十分適合當作看電影時的小零食。 咕嚕果 當地人口中的“咕嚕果”其實就是蠶蛹的一種,它的特色就是有個卷曲的小尾巴。蠶蛹屬于入門級昆蟲,在燒烤攤前,有不少人手握蠶蛹串大快朵頤。 蟬 得到一盆金黃香脆的蟬可不容易,由于蟬的生命周期比較特殊,一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地底下,少說也得三年才能“破土而出”,一般在入伏之前才能聽到蟬鳴。 被制作成食物的蟬有兩種,一種是剛從地下出來的黑色幼蟬,另一種是已經破繭而出的白色蟬,最主流的做法就是油炸,吃起來口感十足,當地人還會把它作為餡包到餃子里,這確定不是一個整蠱游戲么? 螞蚱 我們從小抓來當寵物的螞蚱在這里也被做成了一道菜。吃螞蚱也講究時間,夏初的螞蚱還太小,吃起來不夠“爽快”,夏末秋初的螞蚱經過了一夏天的滋潤已經大個了許多,吃起來會更有滿足感,當地有種叫“冬冬山”的螞蚱個頭大,顏色嫩綠,最為好吃,在飯店里常吃的螞蚱品種為“草木渣子”,顏色呈土黃色。 煎餅卷蟲子 山東作為卷餅屆的一霸,什么食材都能搭配入卷餅。五蓮也有自己的卷餅,名為九仙卷餅,其外皮主要原料為地瓜,內配以豆腐、辣椒等。若是你對蟲子的外形有恐懼,不妨試試將蟲子卷入卷餅,不帶“偏見”地嘗嘗蟲子的味道。 文字根據線上傳播方式對原作有部分刪改。 撰文:白瑪。攝影:王云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