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傅文錄教授山東省民間中醫微信群講座

     愚公移山之志 2020-03-21

    民間中醫藥系列講座之一百五十五

    扶陽醫學的臨床價值

    主講人:傅文錄  醫生

    主持人:劉曉嵐  醫生

    錄音者:張宏易  醫生

    整理者:郭芃

    北京時間:20191225日周三晚8:00

    傅文錄醫生介紹:

    傅文錄,男,1960年出生,河南省浚縣人。1987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曾任職于河南省平輿縣人民醫院(463400)。從事臨床內科工作近40年,深得名師言傳身教,一貫熟讀深思四大經典,崇尚火神派鄭欽安扶陽學術理論,潛心于研究扶陽醫學學術精髓,并在臨床中實踐“扶陽助正,回陽返本”心法。臨證之余,勤于文筆,耕耘不斷,相繼出版了《扶陽學講義》等火神派系列著作10部,曾多次受邀火神派扶陽學術思想香港講學,并第二、三、四屆國際扶陽論壇暨第五、六、七屆扶陽論壇大會演講。近些年又講學于深圳、南寧、天津、北京、鄭州、安徽、山東、山西、內蒙等各級會議與微信,受益者眾多。任中原扶陽與經方實戰聯盟主席、平遙扶陽論壇組委會成員,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扶陽培訓基地(廣州·南沙)特約講師等。一貫奉行“讀書思考寫文章,理論臨床兩提高”的修心治學之道,遵從《傷寒雜病論》中病脈癥三位一體治病模式,崇尚鄭欽安陰陽辨證與陽主陰從論學術思想,附子重用與廣用靈活自如,得心應手;特別是又投師于正宗(鄭欽安·盧鑄之醫學)扶陽醫學門下,對其脈法藥三位一體病脈癥并治的治病方法感悟頗深,以及治療過程中的次第學術理解與應用多有心得,近年來在全國各地演講“扶陽治病次第理論與臨床應用”,受到眾多專業學者的關注與學習,擅用扶陽醫學三法(桂枝法、附子法、非附桂法)治萬病,對內科諸多疑難雜癥多有良效,求治者與求學者絡繹不絕。退休之后自編教材《陰陽數字辨證法》《扶陽醫學傳真錄》《扶陽治病次第學》三部,傳道授業解惑,已經舉辦傳承班六期,弟子與追隨者眾多。被譽為當代 “中原火神”、“火神傳人”,以及火神派臨床研究學者與扶陽醫家、扶陽派實力人物等,曾先后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已經出版《傷寒論湯證發揮》等主編著作30余部。

    主持人:

    各位老師,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現在是北京時間20191225日晚8點整。今天是微信講座第155期,我們邀請傅文錄醫生為大家帶來《扶陽醫學的臨床價值》。下面有請傅文錄醫生為我們做精彩講座。

    主講人:

    今天我分享的是我在臨床上經常研究、學習和運用的“扶陽醫學”。我想把“扶陽醫學”的臨床應用價值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做針法治療時能參考“扶陽醫學”的一些思路,對臨床會有啟發,以此來提高臨床療效。

    今天晚上共講五個小節內容:一是人活一口氣;二是生命中的水火;三是“扶陽醫學”核心;四是“扶陽醫學”與火神派;五是“扶陽醫學”精髓。

    一、人活一口氣。

    俗話講,人活一口氣,這口氣究竟是熱氣還是涼氣?有沒有溫度?有沒有水分?這是大家平時不太留意的問題。我們知道人出生的一瞬間,打開了兩個通道,第一個是呼吸通道,第二個是消化通道。也就是說我們在先天母體內是沒有呼吸、沒有消化的,全靠母體的精血來養育我們,才慢慢地長大成人。當我們離開母體的一瞬間,打開的通道就是呼吸與消化系統。這說明我們是與天地溝通的,通天的叫呼吸,入地的叫消化吸收。

    那在臨床上“人活一口氣”怎么去理解呢?究竟這一口氣是熱氣還是水分呢?我們做個簡單的實驗就可以知道了。我們如果張大嘴巴往外呼氣,用手感知一下,可以感覺到手是熱的;如果把嘴巴縮小一點,再吹氣,手心可能就會有涼涼的感覺。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我們呼出了一口氣,既有熱氣也有涼氣,是陰陽和合的。我們看看這個“活”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活”字,三點水在我們舌頭上,有水了才能活。人活一口氣,這一口氣,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通過其它的環境我們能看見。比如冬天我們出門,嘴邊冒著白煙,那就是我們出的一口氣;我們每天所做的功課——呼吸,是我們感覺不到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呼一吸是生命的根本。人活一口氣,這口氣,第一我們要吸進去;第二,我們要吐出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要借呼吸系統與天溝通,這個橋梁我們就叫人活一口氣。這口氣,我們哈在鏡子上,會發現鏡子上有水霧,說明我們這口氣,既有熱量又有水分,就像《黃帝內經》講的,“上焦如霧”,像霧一樣。就像最近幾天下雪之前的大霧天兒,霧氣騰騰的,這就是水分,在陽氣不能完全蒸化的狀態下形成的。那人的生命呢?人的生命叫人活一口氣,活與火同音,“氣者陽也,氣者火也,氣者神也”。這是誰講的?火神派始祖鄭欽安書里反復講過。

    人活一口氣,“氣者陽也”,鄭欽安講的,“陽者神也”。因為陽氣的精華之精華叫做神,神為火,所以說我們人活著,這一口氣是陰陽和合的,一口氣要吸進來吐出去。人活著一口氣就是循環流行的意思,這一口氣在我們體內運行,吸進氣,到了深層的細胞,通過交換后,再吐出去。一呼一吸是表象,深層的是我們的細胞,一吞一吐也在呼吸,把有營養的成分吸進去,把多余的能量以及不用的廢氣從體內代謝出來。所以中醫講“其大無外”,人活一口氣;“其小無內”,細胞也在呼吸,也在吞吐,也在不停地交換。人體呼吸就是與天空的交換,我們活著的每一天是一刻也離不開天空中的氣,宇航員到了天空要有專門制備的氧氣;到了深海,也要帶著氧氣瓶才能下去。人離開呼吸,生命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

    我們與天地交換的通道有兩個,一是我們呼吸的這一口氣,要通過肺與皮毛與天氣溝通;二是我們吃的是地氣,地氣是來自于大地的收藏。生長化收藏,長的有形的植物,通過口腔進入人體,通過消化系統吸收以后,其精華部分給我們提供能量,垃圾排出去。

    人體有一個穴位叫人中穴,為什么叫人中穴呢?人中穴有兩個名字,一個是人中穴,一個是水溝穴。為什么叫人中穴呢?我們鼻子吸的是天氣,嘴巴吃的是地氣,那人在哪里呢?人在天地之間。你看,每個人鼻子下邊,上嘴唇有一個像水溝一樣的,打坐內證的高手們會發現,這里有一條通道,像水一樣地流通、溝通,如果不溝通,人的生命就會有問題了。人活一口氣,非常簡單,但是奧妙無窮。這是我們用東方人的陰陽思維來看待人的生命問題,來解釋這些問題,對臨床治療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意義非常重大。

    人活一口氣,這一口氣在不斷地運行、不斷地交換,而在臨床上陰陽怎么落地呢?陰陽落地也非常簡單。我們知道人體的陽脈之海是督脈,陰脈之海是任脈,陰陽的交換,通過呼吸反映到人體內部,人體內有一個最大的運行通道,就是任督二脈。督脈的陽氣上行,通過前面的印堂、水溝,然后慢慢地到達任脈。這樣一氣的運行,人活一口氣的流行,最典型的體現就是任督二脈(之氣)不斷地流動。

    任督二脈是人體最大的一對陰陽,人活著既有陰又有陽,陰陽和合,就有一口氣。所以當我們把注意力、著眼點放在任督二脈上做功,可能不僅是針法、灸法、刮痧、整脊等等,包括臍針、腹針都會有神奇的療效。這與人活一口氣,任督二脈的循環有直接的關系。

    第一個小節就講這些知識,希望大家能深入了解人活一口氣,生存的意義,用我們東方人的思維來看待人的生命,這是我們學中醫所必須要理解、掌握的問題,對我們臨床有很大的幫助。

    二、生命中的水火。

    我們知道,自然界水火是勢不兩立的,著火了怎么辦呢?用水滅火。但是生命恰恰是水火相生,這就是生命的奧秘。現代醫學生理學告訴我們,人體內70%都是水,但是我們體內有溫度、有能量,水在不斷地運行,不斷地氣化,不斷地流動,不停地交換,就如《黃帝內經》上所表述的:“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這實際上就是對水火關系恰如其分的表述。

    《黃帝內經》講了很多內容,到最后講的都非常簡單,就是講的陰陽。陽陰的離合產生了五運,產生了六氣,產生了萬象,這也正如老子《道德經》講的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我們從萬物里看事物,會感覺方向性比較差,但是我們把它歸到三,歸到二,歸到一,這怎么理解呢?與生命水火有關系嗎?當然有關系啦。

    我們知道在水火之間,《黃帝內經》上講的就是“陰平陽秘”,而不是說,陰陽平起平坐,各占五成,而是說在陰陽之間是有主導關系、主從關系的。雖然說人體70%都是水,而30%是能量、是溫度,是我們的陽氣,但是恰恰是這30%的能量、陽氣與溫度,在推動著生命之火運行。

    我經常給大家講一個笑話,人活著,活一口氣,人死了一根毫毛都不少,但是他沒有熱量,沒有陽氣,沒有氣的運行了。這就是人體的水火陰陽的關系。

    關于陰陽的關系,教科書講的大部分都是“陰陽平衡”,而在扶陽醫學中,用陰陽思維來認識人的生命問題,就會發現陰陽之間并沒有平衡,而是“陰平陽秘”,也就是說陽氣要藏在陰里,所以有“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還有“陽正陰主”,所以陰陽的關系是個離合關系,不管怎么變化,陰陽的關系就是水火的關系;水火的關系,在人體內部是相生的,如果水火不相生的話,那人的生命是不復存在的。

    所以“扶陽醫學”為什么講陰陽、講水火,那就是告訴我們人體內的能量——陽氣,對于我們生命起著主導作用,所以《黃帝內經》有“陽化氣,陰成形”的說法。所以當生命形成以陽為主導的陰平陽秘的狀態,這種“陽化氣,陰成形”的狀態就是一種正常的狀態。而到了病理狀態呢?也就是說出現了“陰主陽從”,那就是“陽不化氣,陰多成形”了,這就形成了病態。

    所以“扶陽醫學”強調扶陽是因為在陰陽的主從關系中,陽處于主導地位。正如火神派始祖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講的一句話:“人身一團血肉之軀,陰也,全賴一團真氣運于其中而立命”。就是說,人體看得見的有形都是陰,而有了一口真氣運行,人才有了生命。

    生命水火就是陰陽,陰陽在體內是交互的,是不斷地緊緊相抱的。怎么相抱呢?老子在《道德經》中講的非常清楚:“萬物負陰而抱陽”。就是陽在懷里抱著,背負的是陰,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哲理,陽是在里邊兒,陰是在外邊兒;陽在外陰在內,陰向下沉淀,陽向外升騰,陰陽和合,才有了生命,生命就是水火。

    我們的身體,從生命的一開始,精卵細胞99.9%都是水分,然后再逐漸演化,胎兒95%以上的都是水分,隨著胎兒出生,水分逐漸濃縮,固定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所以人一身都是水,都是陰,但是我們有溫度、有能量的運行,推動水不斷地氣化、不斷地運行,我們這一口氣才叫生命真正的一口氣。

    三、“扶陽醫學”核心。

    為什么要強調“扶陽醫學”呢?我們知道陰陽之間是有主從關系的,以一個家庭來講,陰陽可以設定為夫婦,《黃帝內經》將陰陽比為夫婦,二者結為一家叫“一”,二人進門以后關上門叫“一”,出了門,女的工作,男的也工作,這叫“陰陽離合”,但是所謂的工作都是為了“一”,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們的將來著想打基礎,為自己的生活,所以說一個陰陽的穩定就是一個家庭,就是一個“一”。這個“一”是非常穩定的,穩定到什么程度呢?穩定的“陽主陰從”,“陽予之正,陰為之主”?!瓣幷?,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所以陰陽是人體的核心,陰陽是生命的根本。我們講陰陽為什么把陰放在了前面,把陽放在了后面?因為沒有水是沒有生命的,水中有火,水火相生才有生命。

    “扶陽醫學”里,一般把心臟比為離火,把腎臟比為坎水。為什么“扶陽醫學”總是把心臟比喻為離火,把腎臟比喻為坎水?那就是說用水火來代表人的生命現象。“扶陽醫學”比較重視坎離、心腎,也就是說“扶陽醫學”經常把心臟比為離火,把腎臟比為坎水。

    大家學過《易經》八卦圖就知道,離卦兩邊為陽爻,中間為一陰爻;坎卦中間一陽爻,兩邊為陰爻,所以心臟離火,雖然屬火,以陽爻為主,但中間包陰;那腎臟坎水呢?雖然屬水,兩邊兩陰爻,中間的一陽爻。那人的生命是怎么構建的呢?人的生命就是,陰要降,陽要升,坎中一陽要升,到達離火,離中真陰下降,到達坎水。

    我不知道大家對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是否理解?先天八卦圖是乾坤為正位,后天八卦圖坎離為正位。先天八卦圖乾位為上,坤位為下;后天八卦圖離卦取代了乾卦的位置,坎卦替代了坤卦的位置。人體生命之水火在體內交互,陰陽水火相生,怎么相生呢?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用坎離相交來表述。就像西方醫學有解釋細胞功能的變化的思維方式,我們中國人沒有用解剖的概念,而是用宏觀的理論來概論心臟的功能與腎臟的功能,我們比為一個離卦,一個坎卦。生命的核心就是我們說的離卦一陰要降,坎中一陽要升,說明什么問題?生命的根本,一個陰一個陽、一個水一個火,水火在不斷地流動,怎么流動呢?就是火中一陰要下降,水中一陽要上升,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問題,也就是中國人用《易經》思維,用坎卦、離卦來表述心臟與腎臟的功能。

    舉個簡單例子,中醫講“心主神明”,與大腦是不分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心主神志”,可以把心臟看成是有形的心臟,可以把大腦看成無形的神明,這就是體用的關系?!胺鲫栣t學”特別認為“心主神志”是中醫的核心理論,就是心臟決定大腦,這個有依據嗎?當然有的。國內外有很多資料報道,一些心臟移植的人,比如一個女同志換上了一個男同志的心臟,出現了什么結果呢?這個女的表現出了男性的行為。比如這個女同志移植前是不抽煙也不喝酒的,但是她移植了一個男性的心臟之后,轉化成男性的性格了,要穿男性衣服,抽煙、喝酒、打麻將、不回家。這些行為在西方國家認為不可思議,換了個“心臟”,怎么“大腦”主宰的人的性格就變了?這就是“心主神志”的問題,無形的神志是由有形的心臟決定的。所以心腎溝通、坎離相交、陰陽互根,決定了生命的根本問題。

    生命的根本就是心腎坎離,而扶陽醫學恰恰就是要在心腎坎離上做功。我們生活在后天,但是決定生死的是先天。我們所活的每一天,就是要不斷地為我們的先天進行補充能量。也就是鄭欽安始祖講的一句話:“無先天而后天不立,無后天而先天亦不生”。我們與父母同在,沒有父母的一口氣,成不了我們的形體。在“扶陽醫學”里坎離既濟,我們把后天八卦圖的坎離既濟,再回歸到先天八卦圖的乾坤兩卦,就是我們由后天到了先天。由后天到了先天,我們的生命才能夠更持久。這就是中國人為什么總喜歡講生命持久的意思,而怎么去做,“扶陽醫學”是做的非常到位的。

    四、“扶陽醫學”與火神派的分水嶺。

    臨床上我們都知道火神派,其實火神派與“扶陽醫學”是有明顯的分界線的。什么叫分界線?大家看過鄭欽安的書或者學過鄭欽安的學術思想,依然是經方、時方、經驗方的應用,還是為病而找方,依然是用鄭欽安的陰陽辯證法則、陽主陰從論這些學術思想來做臨床指導,以陰陽理念來認識臨床上的一切問題,叫經典火神派。

    鄭欽安晚年有個弟子叫盧鑄之,盧鑄之在他師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經典火神派扶陽思想,又升華了對陰陽理念的認識,陰陽和合的認識,陰陽之間的認識,在臨床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扶陽學術理念,而且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學術思想與臨床思維方法。所以沒有涉及到鄭欽安弟子盧鑄之學術思想的,我們統稱為火神派。臨床上大部分辨證為三陰證,喜歡用四逆湯系列來治療,沒有次第,大部分效果也不錯,這是經典火神派。

    “扶陽醫學”里有一套完整的學術思想體系,與經典火神派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它不僅僅沿用并發展了經典火神派的學術思想,而且完善了經典火神派很多的臨床不足。比如三陰證用了姜桂附以后,很多病人出現了熱藥反應,在鄭欽安的《醫法圓通》中專門講了熱藥反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說出現了熱藥反應以后,一部分病人可能慢慢會好,但是病人會比較不舒服,怎么能讓病人舒服?能不能在沒有熱藥反應的情況下,把疾病治愈,并進一步發展“扶陽醫學”?這就是后來盧鑄之所想所做的內容。

    盧鑄之醫學加上鄭欽安醫學叫做鄭欽安盧鑄之醫學,統稱為“扶陽醫學”。“扶陽醫學”,以鄭欽安盧鑄之的學術思想為代表,目前火神派、“扶陽醫學”的領軍人物,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的盧崇漢教授為代表,盧鑄之是他爺爺,他家傳的第一代是盧鑄之,第二代是盧永定,第三代是盧崇漢以及彭重善老師,他們家族傳承過程中有一套完整的學術理念,在臨床上熟練應用已經有百年的歷史。

    所以,“扶陽醫學”有一個明顯的分水嶺,用我過去在臨床應用的經驗與方法可以總結出,經典火神派是以經方、時方、經驗方為主的臨床應用思路,來解決三陰癥的問題,而“扶陽醫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治病套路,完全化解了當年困擾鄭欽安的熱藥反應,所以“扶陽醫學”指的就是鄭欽安盧鑄之這支的傳承。

    我前十五年研究的就是以鄭欽安學術思想為主,近五年左右,又涉及到了鄭欽安盧鑄之醫學,我感覺自己有了很大的提高,起碼熱藥反應沒有了,而且治病的套路思想也比較清晰,比我們過去所學的內容又完善了一些,這就是我們需要講的最后一個內容,就是“扶陽醫學”的精髓。

    五、“扶陽醫學”的精髓。

    “扶陽醫學”的精髓,這幾年我在很多學術報告會上已經提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 “治病次第”,什么是“治病次第”?我們知道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每一個標題都提到了“某某病脈癥并治”,《傷寒雜病論》“病脈癥并治”這一句話,我思考了三十多年,始終沒有找到答案。我讀了盧鑄之的《盧氏臨證實驗錄》,包括彭重善老師出版的《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講授》,以及《盧氏藥物配合闡述》,當我看到這些學術思想之后,我一下豁然開朗。經過多年的學習與總結,我發現扶陽醫學的精髓有三大特點:第一,三法治萬病;第二,脈法藥一體論;第三,治病次第。

    1.  三法治萬病

    從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以來,我們都是背方,背湯頭,到了扶陽醫學,沒有湯頭了,叫“法”,法是什么呢?法是方向,就像我們要順著指南針往南走才能走到南京,如果走反了,是走不到南京的。

    三法治萬病,大家都認為不可能實現,當年我學習的時候,我也不會相信,最后我在臨床發現確實是可行的。我剛才講了人活一口氣,這口氣不是出就是入,而且出入的問題,我們與天地的溝通有兩個橋梁,一個是呼吸通道,一個是消化通道,所以說扶陽醫學三法,“切脈表證桂枝法”,不叫方了叫法,“切脈里證附子法”,“其他情況非附桂法”。那你說這還不夠依據,那我們再翻過來看一下《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后面沒了,所以說三生萬物既然能成立,那三法治萬病一定能成立。

    因為中國人思維方法是明理在先,理明確了,我們才知道究竟對不對,“三法治萬病”經過我這么幾年的臨床實踐,確確實實達到了臨床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不管是跟師也好,上學也好,都是一個字兒“背”,背方,不背方就沒法看病,我估計大家都是背方,不背個三五百首上千首,是不可能應付臨床的,還要應用得心應手。但是到扶陽醫學,我們沒必要背那么多方了,背“法”。

    “切脈表證桂枝法”,桂枝法什么組成呢?“桂術楂草羊藿姜”這六味藥,然后根據脈根據舌加減就行了,表證解決了我們與天的溝通問題。

    “切脈里證附子法”,附子法依然是“君術楂草羊藿姜”,換了君藥,君藥是什么就是什么法,不叫方叫法,第一味藥是桂枝叫桂枝法,第一味藥是附子叫附子法,附子加桂枝叫附桂法,拿不準的有可能上硃茯神的叫硃茯神法。都是法,法是方向而不是處方。

    2.  脈法藥一體論

    我們首先要掌握方向,然后還有變化,還有加減。怎么加減呢?就是第二個內容,叫脈法藥一體論。切脈表證桂枝法,我們發現雙關脈浮,扶陽醫學認為左手關脈浮用白芷、天麻,右手關脈浮用油厚樸,雙關脈浮則在桂枝法里加上白芷天麻厚樸,就解決了感冒頭不舒服的問題。

    脈法藥一體論是扶陽醫學的核心內容,而且關于脈,理講的再多,有時也講不清楚,跟診就非常重要,扶陽醫學臨床五個進程,切脈、辨證、立法、遣藥、處方,它并不是開方、背方,而是通過切脈、辨證、立法、遣藥,形成處方,它的學術思想精髓就是緊緊貼著脈、貼著證、貼著病,隨癥加減,這樣效果比較好,也避免了臨床上背方的局限性,背對了可能效如桴鼓,如果方套得不太準確,就會困擾我們的臨床療效。所以脈法藥一體論是扶陽醫學的第二個精彩之處。

    3.  扶陽醫學的治病次第

    第三個特點,扶陽醫學的治病次第,什么叫次第呢?張仲景當年的病脈癥并治,講的就是次第,這個次第,就是以人為本,在臨床上讀《傷寒論》的多,學習《金匱要略》的人相對比較少,為什么呢?《傷寒論》有六經變化,有規律,容易掌握,而《金匱要略》講的是五臟病法脈,五臟病法脈沒有規律,所以很難把握,那怎么貫穿《傷寒雜病論》這個核心內容呢?怎么把張仲景的學術思想體現出來呢?

    當年盧鑄之體驗到了張仲景想講的病脈癥并治,他用三句話把它貫穿下來了,叫“有邪祛邪,無邪建中或理中,最后益腎填精”。這個是貫穿《傷寒雜病論》所有病的治療次第,當然這個次第講的是在治療過程中,我們心中要把握的一個度,這個度就是次第,因為扶陽的次第分好多層次,我說的是比較常規的次第,有法中次第,先后生立次第,還有邪的次第,病的次第,人的次第等很多次第,我講的是最落地的、最簡化的次第,就是常法次第,我把它濃縮為“祛邪、建中、填精”。

    扶陽醫學不僅僅重視近期療效,更注重中遠期療效,特別是后期體質的改變。一個疾病的變化,為什么反反復復呢?就是因為體質沒有改變,今天可能吃了三五副藥,口苦咽干目眩沒有了,但是一勞累,一沒休息好,一次大餐,口苦咽干目眩又來了,因為根本沒有解決,所以今天吃了有效,停了一陣子又不行了,會反反復復。扶陽醫學不僅僅要改善病人的自我癥狀,更要注重遠期的療效以及體質的改變,當病好了以后不再反復才是我們治病真正的目的。如果今天治今天有效,明天停藥又不行了,就會困擾我們臨床。

    扶陽醫學里的治病次第是以人為本的。為什么要以人為本?因為張仲景的病脈癥并治的次第橫貫《傷寒雜病論》,我通過大量反復閱讀盧鑄之的醫案,閱讀其他名人名家的著作,總結出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常人,什么是邪,什么是正,才能知道臨床怎么治病?,F在為什么困擾我們的臨床問題很多呢?因為我們現在大部分都是治的西醫的病,與中醫的病可能有關系,也可能沒有關系,因為西醫有標準,中醫體檢沒有標準,沒有標準我們就沒有辦法判斷是不是正常人或者平人。

    我通過臨床上大量的反復總結,扶陽醫學治人治的是什么?我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正常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常人。我把正常人總結為五項標準,大家臨床上可以思考一下。

    第一睡眠要好,夜晚十一點到五點要睡得非常好,如果這個人夜里一點三點必坐起來,十年以后可能會得肝癌,所以人的睡眠是第一要務;第二吃飯有胃口;第三大小便通暢,大便每天要一次,小便淡黃色,每天五到七次,如果一個人一周一次大便,半月一次大便,想想陽明不降,帶來什么問題?平時可能不足一提,一到有問題的時候都成了致死的癥結;第四手腳溫熱,特別是腳熱,很多女同志腳非常涼,表示心臟功能太低下了,心臟弱了的陽氣就弱了;第五每天早上起來精氣神非常好,如果睡起來精氣神非常不好,說明陽氣的能力弱了,沒有達到第二天應付工作狀態的能力。

    我們知道了正常人以后,病脈癥并治,“祛邪、建中、填精”,都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然后參考臨床治病的次第。也就是說,在以人為本的基本前提下,兼顧病、兼顧脈、兼顧癥,這才是再現了張仲景當年治病的學術思想。在臨床上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平人,什么是正常人,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治人,只能去治癥,去治病。受現代西醫病名的限制,中醫的正常人沒有標準,我們的教科書都沒有談到,都沒有將正常人的標準落地。

    有了這五項標準,大家在臨床上不管扎針灸、艾灸、刮痧、整脊等等,所有治療,只要離這五項標準越來越近,說明我們的思路是對的,如果離這五項標準越來越遠,那就要重新審視我們的治療思路。

    在《黃帝內經》時代,講究的是一針二灸三用藥,這個思維格調是《黃帝內經》已經定下來的,所以大家對針法比較熱,也很正常,但是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優勢,也都有不足?!饵S帝內經》的模式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那就是一針二灸三用藥,我在臨床上也是這么操作的,臨床上當用針法用針法,當用灸法用灸法,對體質很差,病情反反復復,脈很弱的人,治療效果差了,我們就要將“祛邪、建中、填精”貫穿疾病治療的全過程,讓病人在三個月一百天之內,體質有所改變,病慢慢才能好。所以扶陽醫學治病次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祛邪、建中、填精”。

    “祛邪、建中、填精”,是這幾年我講的比較多的一個內容,臨床上我們治病,不管扎針也好,開方也好,都是以一個方加加減減,這樣會有療效,但是疾病是一個縱向的變化過程,可以簡單理解為早期、中期、晚期,所以用一張處方貫穿從開始到結束的病,可能是不太現實的。張仲景講的非常清楚,病脈癥并治要貫穿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才能解決問題,所以張仲景的兩部書,《傷寒論》研究的人多,因為有規律,比較容易把握,《金匱要略》五臟病法脈沒有規律,難以把控。

    張仲景的六經與五臟合起來,五臟六腑,五運六氣,盡在脈象的生克制化之中,其貫穿的治療思路就是“祛邪、建中、填精”。扶陽醫學精髓讓我們找到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在臨床上我們每天所面對的病癥,不可能都是我們治過的病癥,面對一個未知的病癥,我們用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不僅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而且對于疾病治療的全部過程,可以做到心中有底、步步為營,“祛邪、建中、填精”貫穿疾病治療的全過程,我們就可以穩操勝券了。

    扶陽醫學精髓內容非常豐富,“切脈表證桂枝法,切脈里證附子法,其他情況非附桂法”。三法治萬病,脈法藥一體論,如果左寸脈離火不降,用硃茯神法、黃連阿膠湯法;右側寸肺脈、膈間脈浮起來了,我們用廣紫菀法,才能解決問題;或尺脈很弱,左手尺脈至骨,達不到緩力神的標準,那我們就要步步填精。比如很多老年人體質很差,疾病反復,為什么多病纏身?就是因為體質差了,疾病沒有辦法完全恢復好,才會導致病癥反復出現。

    所以只有把治病次第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對一個疾病治療要把握住從開始到中間、到最后的全過程,扶陽醫學特別講究遠期療效,用膏丹丸散解決體質的持續改變,才能真正達到改善體質、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才是真正的扶陽醫學的核心內容。同時,扶陽醫學精髓已經把鄭欽安當年的所謂的熱藥反應全部避免了,自從涉入到真正的扶陽醫學以后,我在臨床中幾乎沒有出現過熱藥反應。但是在幾年前,我學習經典火神派,和大家一樣,用熱藥后會出現熱藥反應。所以我覺得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提高,豐富我們的臨床學術思想,我想大家不管學針法,學其他流派,臨床療效是決定我們的根本,是決定中醫生命的最核心內容,所以希望大家拓寬視野,希望扶陽醫學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包括針法也是一樣。人活一口氣,人體運行的一口氣就是任督二脈運行的軌道,軌道上有兩個通道,一個是氣化通道,一個精的通道,如果我們對精的通道與氣化通道有明確的認知,很多針法就可能會起死回生,會有奇跡出現。

    扶陽醫學內容很豐富,有機會我再給大家分享,今天晚上講的課就講到這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国产| 亚洲av成人免费在线| 午夜在线观看成人av|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人妻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丁香五月激情综合色婷婷 | 狠狠亚洲色一日本高清色|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宅男噜噜噜66在线观看|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国产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国产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APP |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 国产普通话刺激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青青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无码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日韩| 96在线看片免费视频国产|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