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奇偉 中世紀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時期,亞里士多德(Aristotle)作品的發現引起了爭論。亞里士多德哲學在原則上把哲學和啟示分開,如此乃在神學上發展出一套新方法來。 這種革新無可避免地帶來了爭執。奧古斯丁主義者(Augustinian)致力保護神學,使它不致淪于自然智識之手。 托馬斯·阿奎納領受亞里士多德對抽象的分析法,發明出人類靈魂追尋無限存有的超越性;而這種新理論對奧古斯丁主義者來說,已完全推翻了舊有的“光照”(illumination)觀念。 爭論的高峰就是,在1277年,巴黎主教唐皮耶(étienne Tempier)定罪了若干亞里士多德與阿奎納的論題。 然而,14世紀上半葉時,隨著西方拉丁教會的腐敗墮落,唐皮耶主教的立場遭到反對與駁回,令人遺憾,阿奎納神學最終獲勝。 盡管14世紀中后葉,英國還有杰出的經院哲學家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牧師,在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布雷德沃丁(Thomas Bradwardine)的影響下回歸奧古斯丁主義(Augustinianism),西方教會奧古斯丁正統的大力復興最終要到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Reformation)。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牧師與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牧師更正了西方教會自然神學的錯謬,重現了恩典神學的光輝。 正統教會圣人——奧古斯丁 離開阿奎納,是回歸真神學的第一步; 回到奧古斯丁,是委身正統的一大步。 最后分享推薦去學習的十位16世紀誓反教宗教改革之前 最后分享推薦去學習的十位16世紀誓反教宗教改革之前的基督教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