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做菜的這幾個硬核規律,如果廚藝沒有提升兩個檔次,那不是你笨,是我太笨了。 就居家廚藝而言,掌勺久了,誰都容易掌握幾個拿手菜。但是,要想整體性地提升自己的廚藝,做到做啥啥好吃的水準,就需要掌握中餐烹飪的硬核規律。當然,所謂做啥啥好吃的標準,是能滿足自己和家人的舌尖之歡。偶爾在家宴請朋友,也能獲得好評。 一、學會了吊清湯就達到了業余廚師里的專業水準。古時候,既沒有味精,又沒有味極鮮,古人是怎么做出美味佳肴的?這個秘密就是吊清湯。 就拿魯菜來說,尤其強調湯的作用。湯,就是魯菜的靈魂。所以自古就有“戰士的槍,廚師的湯”之說。 豬前肘、豬腔骨、老雞腿肉、老鴨腿肉(也有加金華火腿的),慢火燉四個小時,取出骨頭,用紗布把湯過濾出來,第一道湯即成。然后用雞腿肉剁成肉末+少許蔥姜+少許花椒+水,做成肉糊。把第一道湯繼續開火加熱,把肉糊加入,不停攪拌防止粘鍋。大約半小時左右,這樣用雞腿肉糊把第一道湯的油脂和雜質吸附一遍,再次用紗布濾出,第二道湯即成;接著用雞胸脯肉糊重復上面的過程。即可煉成清澈見底的清湯。魯菜廚師習慣用雞腿肉和雞胸肉吊湯,蘇菜廚師習慣里脊肉(需要反復3-4次)。 著名的國宴菜:水煮白菜,用得就是這樣的清湯。吊清湯選材非常講究,耗時長,操作相對復雜。居家操作的話很麻煩,逢年過節做一下,做菜就格外加分。平時把吊好的湯分成小份在冰箱冷凍起來,做菜、吃面、調餡以及所有用得到高湯的地方,都可以用,這是任何味精和味極鮮都無法企及的美味。 第二,學會自煉四種油炒啥啥好吃。除了吊清湯,專業大廚的另一個秘密武器,就是自煉四種油。相比吊清湯,自己煉油要簡單很多,更適合日常居家操作。 1、 蔥油:專業廚師炒菜,很多時候是不用素有的。而是用自己專門煉制的蔥油,或者是用素有炒菜,出鍋之前淋入明油(就是蔥油)。蔥油的煉制有很多版本,區別在于香料的添加不同,這個完全可以依據個人喜好來取舍,不必拘泥于教條。我煉蔥油習慣配方:洋蔥、大蔥、小蔥、胡蘿卜和香菜。把這些食材冷油下鍋,用小火慢慢熬制,熬到這些食材微微焦黃撈出即成。 蔥油可以廣泛地用在炒菜、涼拌菜、吃面和調餡等烹飪過程,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增香效果。 2、 豬油:豬油切成均勻的小塊入鍋,加入適量冷水和適量姜片和大蔥,慢火熬制。這樣熬制好的豬油是奶白色。熬制好以后裝入砂鍋或者陶瓷罐,放冰箱冷藏。 3、 復制醬油:醬油500克,紅糖100克,生抽50克,老抽10克、味精5克,姜20克,蔥10克,香菜1棵(須保留根須)。香料:八角8克、小茴香4克、桂皮2克、羅漢果2克、陳皮2克、香葉2片、白寇1個。 制作方法:鍋中放入少許紅糖熬化,加入醬油等調料和香料,熬至濃稠即可。 復制醬油的用法:炒菜、調涼拌菜、調餡,調味各種面條,在家就能吃出飯店的味道。 4、 辣椒紅油:辣椒紅油是做川菜的必備,也是調制各個涼菜的靈魂武器。辣椒紅油的調制版本也很多,關鍵在于辣椒粉的選擇,這個相對簡單。不再贅述。 三,掌握了這四個基本規律做家常菜的水平就能高出兩個檔次。中餐是博大精深的,一個菜一個菜地學,容易前面學后面忘,而且每次做得菜品口味也不穩定,關鍵是一輩子也學不完。就和學生做題是一個道理,做菜,就要領悟做一類菜的規律和要領。 1、 炒蔬菜的關鍵:控色+控水+增香。 清炒蔬菜要炒到好吃不容易。一是蔬菜本身沒有味道,有些蔬菜還不容易入味。二是蔬菜容易氧化變色。三是蔬菜容易出水。所以,清炒蔬菜的要領在于控色、控水和增香。 控色的要領,一是焯水的時候加入食鹽和少許花生油;容易氧化的蔬菜需要用鹽來腌制,比如絲瓜和茄子;控水,關鍵是下鍋前的蔬菜必須控干凈水分,出鍋之前再放鹽;增香:這個時候,之前煉制的蔥油、豬油、復制醬油和辣椒油就派上用場了!再則是炒蔬菜的料頭要足,比如大蒜爆鍋,蒜米的量少了就很難出味。 2、 無論怎么做魚做什么魚把握住兩個關鍵點:去腥+增香。 無論是海魚還是淡水魚,除了魚腥味(淡水魚還有泥腥味),魚肉本身是沒有什么味道的。所以,要把魚做得好吃,無論是紅燒、清蒸、煎炸還是做肉餡,其關鍵就在于:去腥+增香。 魚去腥:一靠腌,二靠煎,三靠蔥姜蒜和胡椒粉(淡水魚要抽掉魚腥線)。魚增香:紅燒、家常燒的時候用豬油,多放大蒜是最好的增香效果,是最美味的吃法。 3、 能把五花肉炒到位就掌握了家常炒葷菜的靈魂。 五花肉,可以說是家庭里的萬能當家肉。可以單獨做紅燒肉、回鍋肉,也可以搭配白菜、蕓豆、竹筍、茄子、茭瓜、萵苣、土豆、芹菜、卷心菜等各種蔬菜。要把五花肉做出美味,關鍵有三:一是要選上等的“下五花”,肥瘦分層可以達到5-7層的那種。二是炒五花肉必須先溫鍋,熱鍋冷油下肉,防止粘鍋。第三是五花肉下鍋后煸炒的時間要足夠長,要把五花肉的油脂和水汽都煸炒出來至微微焦黃,再加入蔥姜蒜,然后再加入老抽等調料。如果炒制的時間過短,五花肉的香味就會功虧一簣。 4、 學會三種料頭就可以在美食的世界里自由徜徉。 一種是最簡單的萬能料頭(也是笨人和懶人料頭):洋蔥+小米辣+杭椒+大蒜統一切丁,爆炒出香味,可以炒蔬菜,可以炒海鮮,可以炒肉。這個料頭的核心就是洋蔥,是最簡單最出味的料頭,適合初學做飯的人。 一種是炒制料頭:把干辣椒、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和桂皮等香料先用水浸泡,一是祛除雜質,二是可以更好地激發出這些香料的味道。香料瀝干水分后和姜片、大蒜和蔥等作料一起冷油入鍋開始炒制。這種炒制的料頭最適合做炒雞或者小龍蝦的等硬菜。只要掌握好這個料頭的炒制方法,哪怕后面的操作有偏誤,整道菜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一種是帶湯的鍋底料頭。比如做水煮魚、水煮肉片和麻婆豆腐的時候,就需要先在鍋里做一個帶湯的料頭,然后再下入食材。比如麻婆豆腐,就需要先爆炒肉丁,然后加入小米辣和蔥姜米,再加入豆瓣醬、辣椒紅油、花椒粉等。這種料頭,也沒有定式,需要依據自己的口味來不斷研習。只要能總結出自己喜歡的料頭,就可以不拘一格,千變萬化。 春節即將來臨,提升廚藝正當時!歡迎大家多指正,共同交流。 我是言之有參:問答解讀人生痛點;微頭條透視社會熱點;文章剖析生活焦點。感謝您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