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統計,我國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癥(HUA)的患病率大約為10%,與糖尿病患率相當,即約有1.3億的潛在患者,臨床研究表明有5%~12%的HUA將會發展為痛風。Meta分析顯示,中國高尿酸血癥的總體患病率為13.3%,痛風為1.1%,已成為繼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見代謝性疾病,已成為我國第二大代謝類疾病。 中醫認為,痛風的病癥在骨、在筋,但是病根在脾。 脾腎和諧是前提。如果脾腎虧虛了,人體的五臟六腑就無法和睦,那么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常規治療(西醫)認為痛風是高尿酸導致,所以治療方向就是以降尿酸、治標為主。中醫則認為尿酸高只是表因,真實根源在于自身三焦運化不暢,代謝失常,才致尿酸不能正常代謝,引發痛風。所以治療方向以調理臟腑代謝功能為主,標本兼治。 痛風存在家族遺傳史,從中醫上講,與一家人的生活飲食習慣相似有關系,更重要的就是因為腎氣是先天遺傳的,父母給了多少,就是多少。要是父母有痛風之類的病,腎氣不足,子女就容易遺傳先天的腎氣不足。 脾為后天之本,一般痛風患者都是脾虛,再加上亂吃藥,傷害了脾胃,導致藥物藥效或者營養不吸收,吃啥補啥都沒有用。這種患者,先調脾才是關鍵。 已經找到痛風的病根,那么針對痛風脾腎虧虛病根,對癥用藥,就成了能不能治愈痛風的關鍵。中醫認為,中草藥的靈魂是配伍。 上行肺氣,中調脾胃,下開水道,絕水之歸路,濕去則熱亦去。 濕熱既去,經絡通暢,通則不痛 。 仔細對照一下,你屬于哪一種!認真看每一項,你自己就能判斷出自己的病因,以后你不會再被人忽悠了! 第一種:肝腎虧虛證癥狀—關節畸形甚至強直。伴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大便溏瀉,腰膝酸軟,周身畏寒,手足不溫,舌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或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舌體瘦,少苔者。 第二種:寒濕痹阻證癥狀—身體脾胃虛寒,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之物,勞傷脾胃,致清濁不分,精微物質化為濕濁。又加貪涼飲冷或外感寒濕之邪,濕濁從寒化寒,而成寒濕之邪,內舍臟腑,外痹經絡、肌肉、關節而有關節疼痛、輕微腫脹、周身惡寒的寒濕痹阻證。 第三種: 濕熱蘊結證癥狀—寒濕之邪日久不化,或患者素體濕熱偏盛,飲食不節又內生濕熱濁邪,痹阻經脈、肌肉、關節,阻礙氣血津液流通,郁而化熱而有關節或足大趾紅腫熱痛之癥的濕熱蘊結證。 第四種:痰瘀痹阻證癥狀—濕熱或寒濕郁久不解,聚濕為痰,痰阻氣滯,氣滯血瘀,而成濕濁痰瘀互結之勢。濕濁痰瘀之邪進一步侵襲關節、肌肉,而有關節腫脹,皮色紫暗刺痛,伴有痛風石形成的痰瘀痹阻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