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臨床常見病之一。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女性較男性多見。 因用X光拍片檢查,多見于跟骨骨刺,故多歸于骨科治療。 又因此類患者除足跟痛外,或伴有頭暈眼花、腰膝酸軟等,或兼有內科的其他疾病,因此,有很多患者掛內科號,喜歡找中醫調理。 此類患者從中醫辨證來看,盡管證型較多,許多專家看法不一,以我近40年的中醫臨床經驗看,我常遇到的還是腎虛血瘀證多見。 記得10余年前河曲縣舉辦遠近聞名的七月十五河燈節前,河曲縣一退休工人在安徽省合肥市給兒子看孩子,得了足跟痛。在合肥市某三甲醫院治療1月效不明顯,遂乘車千里迢迢趕回河曲,找我就診。 我接診后,見患者頭發花白,體型瘦高,腰酸膝軟,雙側足跟痛,每于晨起下床行走而足跟痛發。檢查足跟部,未見明顯的紅腫。X光拍片示:雙足跟骨骨刺。患者舌苔少質紅,脈尺沉細無力。 中醫辨證為腎虛血瘀證,治宜補腎填精,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處方以自擬填坎湯加味。 方藥選用六味地黃湯加焦杜仲、川續斷、川牛膝、劉寄奴、骨碎補等,3劑,水煎服,日1劑。 患者服上藥3劑而足跟痛消。其后在河燈節期間,在西口古渡遇到我,說足跟痛消,在景點轉上半天足跟痛未復發。 按:腎虛足跟痛,多數搞臨床的中醫師都很清楚,但為什么單純補腎后沒有明顯的效果呢? 這就提醒剛剛從事中醫臨床的醫生們,即使遇到的是一個預后良好的易被一些醫生輕視的足跟痛(有醫生認為這是個“小病”,不用看醫生也能自行緩解),在辨證腎虛引起的大方向對的前提下,注意在細節上進一步細辨,患者是單純的腎虛證,還是偏于腎陰虛或腎陽虛,是否夾雜氣滯血瘀,是否夾雜其他證型?如果是陽痿早泄的患者有足跟痛,醫生會考慮加強補腎填精固精溫陽的作用嗎?如果遇到一個貧血的女患者,有足跟痛,會考慮既益氣養血,又補腎填精嗎?如果有一糖尿病患者,有足跟痛,假使患者是最常見的氣陰兩虛證,也有腎虛血瘀,會考慮既益氣養陰,又補腎活血嗎? 其實,臨床所遇到的問題,紛繁復雜,不能“小瞧”任何病癥,包括足跟痛。 學會抓主癥,抓主要的兼夾癥,進而辨出主證和兼證。 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要學習前人、他人的成功經驗,摸索總結。經過一段時間(幾年或幾十年)的積累,逐步形成自己的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與初學中醫的同仁們分享、參考。 近意堂主,2021年11月21日午時作,修改完善于次日小雪節氣卯時。 |
|
來自: 杏林夜話圖書館 > 《凝難雜癥自覺背部燒如火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