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腫瘤疾病越來越常見,這和人們起居、飲食、情志等多種因素都有關系,但其中的核心病機到底是什么呢?徐書老師通過數十年對《傷寒論》的研究與實踐,從中發現了線索—— 仲景之傷寒,一是傷寒發熱、惡寒;二是寒邪直中,無熱惡寒;三是傷寒兩感證。 (一)寒毒 寒毒可表現兩個極端,即表現寒化、熱化。一是寒化如冰,形成有形之積,即腫瘤;二是熱化灼傷津液,造成腫瘤擴散,淋巴轉移。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陽化氣,陰成形。”陽動則化氣,陰靜則成凝,余認為這是寒毒的最早提法。 盛世多寒,亂世多熱,當今之人,冬不受寒,夏日毛孔展開,空調滿布,寒邪深入,故腫瘤之病特多,特別是腺癌。其病理機制是寒與痰夾雜,余提出寒毒是腺癌的主要病機,它既是病因又是病機。 寒毒的病因有三點:①腎氣本虛;②房事過度;③飲食生冷。一旦受寒,寒毒內伏,又如,夏日炎炎,毛孔大開,空調冷氣,長驅直入,寒毒進一步內伏,一層一層埋伏在體內。當再受外寒之后,外寒引動內寒,從而形成內外皆寒,陽氣不守,遂發寒毒之證。正如《靈樞·百病始生》所言:“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 寒毒則氣郁,氣郁則痰凝,六輸不通,陰血凝聚,積之已成矣。其臨床表現為體內結塊,伴四肢逆冷,身重,眼睛疼痛,額頭汗,背冷,或煩躁、渴,或發熱、精神恍惚、如有所失,脈沉細數疾。 寒毒者同時可伴手足指甲青紫,輕者可用四逆湯、當歸四逆湯。寒毒常常與痰飲結合,從而形成寒瘤,治療上當溫陽化痰祛寒毒,重者三生飲。寒毒熱化,堵塞孔竅,腐敗成膿者,當以龍膽瀉肝丸、青黛丸以泄之、截之。 (二)風毒 腫瘤廣泛轉移,余認為與風邪關系非常密切,風之形成,有的來自外風,也稱邪風,有的發自于內。仲景之厥陰病,寒熱錯雜是其主證,寒熱對流極易產生內風。其性可內可外,可上可下,可左可右,風善行而數變,風不僅易從五竅侵入,而且深入五臟。仲景提出奔豚病就是明示,奔豚屬于五積之一,屬腎之積。其表現為發作性的下腹氣上沖胸,直達咽喉,腹部絞痛,胸悶氣急,頭昏目眩,心悸易涼,煩躁不安等。這個風,非自然之和風,乃非時之風、旋轉之風、逆行之風,可以從腎上沖之腦,無所不至,無所不能。邪風激蕩水邪,攻擊五臟六腑,正如古人張隱閹所云:“奔豚者乃水氣上奔。”又云:“奔豚者乃腎水之邪如豚奔突而犯心也。”這個論述與晚期腫瘤因冷氣攻心,上沖大腦致死的癥狀極為相似。仲景提出的風引湯,其為治風之總綱,其要是用礦石之品,填之、鎮之,使內外風不能相互勾結,狼狽為奸,又可使風毒從大小便而出。 余之經驗,硼砂,《神農本草經》中載:“味甘微咸、氣涼。主上焦痰熱喉痹,破癥結、除噎膈、消障翳、散瘀血陰潰。能療骨鯁、惡瘡及口齒諸病。能去胸膈上焦肺分之痰熱。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膩,故噎膈、積聚、骨鯁、結核、惡肉、陰瘡、眼目障翳用之者,取其去垢也。”此藥能分解癌細胞,內服外用均可。 樸硝,《本草述鉤元》中載:“除邪氣,治百病,逐五臟積聚、結痼留癖,久熱胃閉。療腹熱脹,并大小便不通。破五淋,及留血閉絕,痰實結搏,通經脈,推陳致新,利女子月水。治時疾壅熱頭痛。下瘰,黃疸病。”此藥有分解癌細胞的功用,可內服亦可外敷,作瀉劑時須泡服。古方治諸結石也用之。金石類藥物甚多,其用在于可以分解癌細胞并促進其壞死,臨床者當重用之。 (三)濕毒 水者,人體之津液也,陽氣之所化。水性潤下,故下焦水氣病甚多。 《素問·靈蘭秘典論》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通水道,化陰出陽,開通閉塞。若命門火衰,膀胱氣化不利,土不制水,心陽不振皆可導致三焦功能失常,水蓄為病,從而導致濕毒的發生。 水遇熱成痰,遇寒成飲,邪風逆亂,升降失常,水液不循常道,以致消渴、心悸、咳喘、頭暈、奔豚、大便不通、小便癃閉、水氣四溢、身面浮腫、腹脹如鼓等。 《傷寒論》中水漫高原為十棗湯證,水停中焦為苓桂術甘湯證,水蓄下焦為五苓散、豬苓湯證等。 腫瘤的形成,不外內、外二因。上述風毒、寒毒、濕毒皆外所因,而虛勞為內所因。仲景在《金匱要略·血痹虛勞脈證并治》中提出:“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虛勞有陰陽兩組傾向,陰損及陽,陽病及陰,陰虛而陽氣外浮,脈浮大無力。陰陽氣血不足,陽氣衰憊,脈軟而無力可同時存在又可交替出現。陽氣衰當溫補,虛陽外浮當溫潛。 各種病因交織下,痰、毒、瘀互結,形成腫瘤。晚期導致體內壅滯不通,在呼吸道,則出現呼吸困難、胸腔積液、咳嗽不止、頻吐白痰;在消化道,則出現梗阻、潰瘍、腹脹、疼痛;在泌尿系統,則不通,腹脹如鼓、面肢浮腫;在神經系統,則出現意識障礙、失眠、頭痛眩暈、腦水腫。 傷寒重磅新書 《徐書傷寒啟新錄》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本書乃徐書教授熟讀《傷寒》百遍,衡之于實踐三十載,讀、思、辨、悟皆俱,而形成的心法薈萃。 作者以仲景六經為基礎,從“開、闔、樞”的理論來理解六經之生理、病理規律,指出陰為基,陽氣為動力,以及“合病”與“并病”乃疑難病之核心。 時時護陽,時時扶陽是徐書教授學術之精髓。他提出,治水者,必通陽為務,通陽則濁陰自散,一通太陽之陽,一通中宮之陽,一通腎中之陽。開鬼門、潔凈腑皆通太陽法,腎氣丸則為通少陰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