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占上肢功能的 90% 。肩、肘、前臂、腕將手置于發揮功能處,肩將手置于圓面上,肘將手置于圓內任意點,前臂、腕調節手的方向。 骨性結構 肱骨遠端 – 冠突窩、鷹嘴窩、橈骨頭窩 – 肱骨滑車:300 ° 關節面 – 肱骨小頭:180 °關節面 – 內外上髁:肌肉、韌帶 橈骨近端
尺骨近端
冠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穩定結構
關節囊
關節容積10-15ml 韌帶-內側副韌帶
外側韌帶復合體—尺骨嵴以外
四柱理論 肱動脈:與正中神經伴行 – 肱深動脈—橈側副動脈:與橈神經伴行 – 尺側上副動脈:與尺神經伴行 – 尺側下副動脈: – 橈、尺動脈:于橈骨頭或稍下水平分出 – 骨間總動脈:尺動脈分出 橈動脈 – 橈側返動脈:起點附近發出向外上走行 尺動脈 – 較粗,入旋前圓肌兩頭 – 尺側返動脈:掌背側支 – 骨間總動脈:再分骨間前后動脈 肘關節動脈網 前副支吻合: – 尺側下副動脈與尺側返動脈掌側支 – 肱深動脈(橈側副動脈)與橈側返動脈 后副支吻合: – 尺側上副動脈與尺側返動脈背側支 – 肱深動脈與骨間返動脈 肌皮神經
橈神經
– 深支繞橈骨頸 – 淺支肱橈肌內下方
尺神經
正中神經
肌肉
肱 肌
肱二頭肌
肱橈肌
肱三頭肌
肘 肌
橈側腕長短伸肌
旋后肌
旋前圓肌
尺側屈腕肌
肘窩的構成
手術入路 肘關節得生物力學 肘關節的運動 – 90%的日?;顒釉?0 °-130 ° 屈 伸,旋前旋后各50°內完成 – 不包括運動及工作要求 屈伸運動 鉸鏈關節
前臂旋轉
提攜角
– 男性:10-15 °;女性:15-20 ° – 屈肘時提攜角變小,屈肘135 ° 時約為 3°
肘關節的穩定性 肘關節的穩定性 包括前后、內外翻及旋轉穩定性 穩定因素 – 骨性:冠突、橈骨頭、鷹咀 – 韌帶及關節囊:靜力穩定,本體感受器 – 肌肉:動力穩定,研究較少 肘關節的受力 手持物品重量的10-22倍(非負重關節?) – 日?;顒樱?0Kg – 最大:170Kg 屈肘90 ° 負重最大,3-6倍體重 肘屈伸肌力比 14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