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點。治療方式多樣(保守治療,ORIF及關節置換),尚無統一的標準。常伴有骨不連、畸形愈合、關節僵硬、肱骨頭壞死、內植物松動及肩關節不穩等多種并發癥。研究發現提高復位質量有助于改善臨床效果并降低并發癥。研究發現對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通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內側支撐鋼板很難有效維持復位。本研究介紹一種低切跡的內側鉸鏈鋼板,與肱骨鎖定鋼板相結合,不需要對周圍的軟組織進行廣泛剝離,能夠在良好的重建肱骨近端內側干骺端,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 ![]() 2016年1月-2019年1月間共納入34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男:女=18:16,平均年齡64歲。其中兩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12例。其中7例患者骨折伴有脫位。所有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內側鉸鏈鋼板進行固定,術后平均隨訪36個月。 ![]() 患者全麻滿意后,選擇沙灘椅位。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通過肌間隙進入辨別頭靜脈,將三角肌和頭靜脈牽開后,切開鎖胸筋膜找到肱二頭肌肌間溝。如果術中發現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則一并切除。岡上肌、岡下肌和肩胛下肌用FiberWire?(Arthrex, Naples, Florida,USA)標記固定以恢復肱骨頭的高度。術中注意保護旋肱前動脈。通常骨折部位會發生嵌插,復位前先用鉸鏈鋼板固定內側。1.2/1.5和2.0/2.3系統(Medartis, Basel, Switzerland)的4或6孔的鎖定加壓鋼板對前內側進行單皮質固定。隨后插入2.5mm克氏針對骨折部位進行撬撥,以糾正旋轉、內外翻畸形(見圖1和2所示)。術中注意對大結節外側進行復位時,可以稍稍矯枉過正。對于嚴重粉碎骨折,術中也可以選擇多個鉸鏈鋼板固定。擰緊鋼板上的皮質骨螺釘,以獲的內側支撐作用。將解剖鎖定鋼板固定于肌間溝外側(見圖3所示)。最后再調整固定位置,FiberWire?將大結節與鋼板固定,最后用角穩定螺釘進行固定(見圖4所示)。 圖1. 前后位圖示為鉸鏈鋼板的固定位置。 圖2.側位圖示為鉸鏈鋼板的固定位置。 圖3. 術中照片顯示:采用2.0低切跡鉸鏈鋼板復位肱骨近端骨折。 ![]() 27例患者獲得完全解剖復位,2例患者發生骨不連,但未見螺釘切出,對其進行手術翻修后,OSS評分平均為45分。其中年齡是影響是否能解剖復位的關鍵因素(65歲 vs 74歲)。而性別、手術時間、骨折粉碎程度等未見明顯差異。 ![]() 本文介紹的骨近端鎖定鋼板結合低切跡的內側鉸鏈鋼板,能夠有效治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重建肱骨近端內側干骺端的完整性,該技術安全有效,值得學習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