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課題組:張曉燕 河南鞏義市第一高級中學語文教師 鞏義市教育教學先進教師 鞏義市語文學科骨干教師 鞏義市優秀班主任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楊文慧 / 責編:左佐 審校:張婷/ 美編:馬云 ![]() 【編者寄語】 “無論春夏,為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上卑微的生靈”“無論寒暑,伴著哈爾濱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塵中唱著夜曲的人們。”遲子建以清麗的筆觸,開啟了《煙火漫卷》的導言。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莫不是人間煙火。作者以細膩生動的筆觸、獨到的情節,把人間煙火中每個人的收獲與苦難、離合與歡笑、過錯與悵惘,在跌宕起伏而又平靜如水的敘述中,勾勒出一派煙火漫卷的人間畫卷,其中蘊含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正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人生。正是這些瑣碎平凡的生活,日復一日穩定普遍的美好,最終匯聚成城市的煙火,安撫著歷經挫折傷痛的靈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每個窗口的燈火,都是塵世的花朵,值得珍惜。”讓我們走進小說,感受人間煙火,尋找人生幸福,探尋人生真諦。 【文本研讀】(注:>>>處為文章精析) 煙火漫卷 >>>“煙火”既指自然的煙火,也指生靈的煙火,更多的是指彌漫生活氣息的煙火。“漫卷”原意為“隨風翻卷”,在這里取“遍卷,席卷”之意。題目的含義:宇宙洪荒,生命浩瀚,萬物有靈,世界皆是煙火。 文本一: 遲子建① 劉建國駕駛著“愛心護送”車從道里出發,去南崗的一家醫院接翁子安時,是清明節的前一天。 翁子安是一周前來哈爾濱入院的,他這病來得急,脫離危險也快。他提前辦好相關手續,給劉建國打個電話,以老朋友的口吻說:“嗨,我又來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時間不變。”(“老朋友”表明兩人之前有交情,很熟識;“又來醫院”暗示翁子安一直遭受病情反復的困擾。這句話貌似無心,實則引出下文的插敘內容。) >>>第一部分:清明節的前一天,劉建國接到翁子安的電話,開著“愛心護送”車去醫院接他。 劉建國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電話,是三年前的陰歷二月初二。(“二月二,龍抬頭。”北方有理發的習俗,祈求一年的好兆頭。為下文兩人理發的情節悄悄埋下伏筆。)也許是被醫院門前泛著藍光的路燈給映照的,翁子安給劉建國的第一印象,顯得陰郁。他四十上下,背一個黑白色雙肩包,中等個,瘦削,濃眉,發絲波痕似的微卷,輪廓分明,氣質不俗。(以劉建國的視角,勾畫翁子安的外貌輪廓,寫出了對他的第一印象——陰郁、氣質不俗。)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車子,熟練地打開后廂門,輕盈地躍上車,說:“往太陽島開。”之后他放下雙肩包,調亮蓬燈,躺在擔架上,取出一本書讀起來。 車過松花江橋時,與江面上自由的風,大面積遭逢。翁子安放下書,聆聽風聲。待到風聲驟然衰落,他知道江橋已過,吩咐劉建國:“往綏化開。”(接下來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了翁子安的神秘、獨特,像一團迷霧,暗示會有故事發生,吸引人們繼續讀下去。) 劉建國那時感覺自己像是遭綁架了,任由驅遣。而他并不反感,(“像是遭綁架”“任由驅遣”卻“并不反感”,側面表現翁子安的個性魅力,也為下文兩人進一步交往奠定感情基礎。)翁子安與他的尋找對象年齡相仿,屬于這個年齡段的陌生男性,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他。當然,因為多年沒有尋到因自己而丟失的朋友的孩子,這個年齡段不斷變幻,從嬰幼兒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著他在尋人空間靜悄悄地成長,而劉建國也奔七十了。(輕描淡寫的敘述,背后隱藏著幾十年刻意尋找的艱辛。平淡如水的文字,似乎在訴說著這樣的事實:找尋早已成為劉建國生活的全部,也是支撐他一直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從這個意義看,“尋找”不僅指血緣關系的尋找,也指主人公精神靈魂的尋找。) 他們到達綏化時,曙色微露。翁子安讓他停車,說要打點肚子。他們進了一家早點鋪,吃了豬頭肉、豆腐腦和蔥油餅,之后又一起進理發店剃頭。飯錢翁子安率先結了,所以劉建國搶著結了兩人的理發費。劉建國的頭發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頭發是漆黑的。他們剪下來的發絲混合在一起,先于他們而握了手。(行車,吃飯,剃頭,付錢,兩人不動聲色,配合默契。“理發”這一細節描寫呼應上文,“發絲握手”以擬人手法寫出兩人關系在煙火生活中不斷升溫,為下文情節發展做鋪墊。) 他們再上路時,翁子安突然問:“過了七十歲,您就不能開這車了吧?”(第一次見面,就能說出對方準確年齡,貌似“突然”,實則有備而來。) 劉建國摸了摸自己的頭,說:“我看上去很老了么?” 翁子安說:“別人講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齡了。但您看著真不像,要是把頭發染黑,多說五十歲吧。還有,您看上去酷帥酷帥的!”劉建國苦笑一聲,反問一句:“酷帥?” 翁子安點點頭,說:“要是需要,我可以幫您改檔案。您要是改年齡,是為了能開車去找孩子,這個高尚!” (寥寥幾句話,看似玩笑恭維,卻又真誠善良,消除誤會。表現了翁子安豪爽仗義、心思細膩的性格特點。) 就是這番話,讓劉建國對翁子安有了好感。(感情繼續升溫。)他說雖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長輩了,但不習慣別人以“您”稱呼他,請翁子安像別人一樣,叫他劉師傅或是劉建國。(劉建國在意別人對他的稱呼,不愿以長者自居,側面反映了他心態年輕、積極樂觀的性格。) 翁子安很快作出選擇,以兄弟的口吻說:“遵命,劉建國。” 他們不約而同向對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涼,劉建國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焙熱。(“不約而同”再次寫出了兩人初見如故、很有緣分的特點。) 他們再次上路,翁子安給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車最終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廠停下,翁子安跟劉建國結算路費,給了他雙程費用,讓汽修廠的師傅,搬出一臺半新的摩托車,抬到“愛心護送”車上,說是空車回去浪費汽油,這臺摩托車頂一個人的費用。翁子安塞給劉建國一張寫有一個人電話的紙條,說這臺摩托車是送他的,進城后打電話問一下送貨的具體位置。 劉建國回到哈爾濱后給接貨人打電話,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結識的病友,一個泥瓦匠,常年干裝修貼瓷磚,累傷了腰。他可能無意中說自己騎一輛破舊的電瓶車,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臺性能好的摩托車。(翁子安付“雙倍費用”,送給剛認識的病友摩托車,表現了他慷慨大方、濟人所難的高尚品質。這正是煙火人間的一抹光亮,給人們以溫情和暖意。) >>>第二部分:三年前的農歷二月二,劉建國駕駛“愛心護送”車第一次接翁子安,二人同車同行,由陌生到相識。 翁子安以后再來哈爾濱急救,無論出院是回嫩江、富錦還是尚志,劉建國返城時,他總是讓劉建國捎點東西,付雙程車費,不讓劉建國空跑回去。有時捎的是物——工藝品或土特產,有時捎的則是人——通常是搭順風車去哈爾濱看病的。(這段文字說明翁子安的善良行為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一貫如此。這樣寫豐富了人物形象,加深了對人物的性格刻畫。) >>>第三部分:繼續交代劉建國和翁子安之間的“愛心救護”和愛心往來,進一步由相識到熟識的過程。 這次劉建國接到翁子安,感覺清冷路燈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鉛筆,更加的瘦削,也更加沉默。(“冰冷”“瘦削”體現了病情對翁子安的摧殘,“沉默”表明了他默默承受的強大內心。)劉建國沒問他是在哪兒發的病,只問他這次去哪兒。 翁子安說:“過陽明灘大橋,先到松北去。” 劉建國點了點頭。 翁子安上了車,依然是調亮蓬燈,躺在擔架上捧起一本書。劉建國發現翁子安在讀書上是個雜食動物,有時讀哲學書,有時讀醫學和植物學的書。劉建國忍不住問他,這次帶的什么書?他淡淡回道:“橋梁建筑。”(翁子安飽受病痛折磨,卻依然保持著熱愛讀書的習慣,反映了他堅強不屈、積極進取的性格。) 劉建國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陽明灘大橋呢。 >>>第四部分:回憶結束,接敘開頭。劉建國接到翁子安,開往目的地。 文本一的情節安排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一定的跨度,看似松散無序,實則緊扣“愛心護送”這一核心事件,身患疾病的翁子安和一直在尋人的劉建國兩個人物的命運彼此交織又各自獨立地向前發展,使小說具有一定的張力。在作者不疾不徐的敘述中,一幅充滿北方煙火氣息的場景徐徐展開,一個充滿溫馨、濃郁人情味的故事拉開帷幕。 文本二: 2019年歲末,長篇初稿終于如愿完成了。記得寫完最后一行字時,是午后三點多。抬眼望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我穿上羽絨服,去了小說中寫到的群力外灘公園。十二月的哈爾濱,太陽落得很早。何況天陰著,落日是沒得看了。公園不見行人,一派荒涼。候鳥遷徙了,但留鳥仍在,尋常的麻雀在光禿禿的樹間飛起落下。它們小小個頭,卻不懼風吹雪打,有著怎樣強大的心臟啊。(公園環境描寫渲染了陰沉荒涼的氛圍,烘托出麻雀不畏嚴寒、頑強生存的特點。作者以物喻人,象征著只有內心強大,才能抵御外界的風霜。) 我沿著外灘公園猩紅的塑膠跑道,朝陽明灘大橋方向走去。 這條由一家商業銀行鋪設的公益跑道,全長近四公里。最初鋪設完工后,短短兩三年時間,跑道多處破損,前年不得不鏟掉重鋪。如今的塑膠跑道早已修復,它早以全新的面貌,更韌性的肌理,承載著人們的腳步。去冬雪大,跑道邊緣處有被風刮過來的雪,像是給火焰般的跑道鑲嵌的一道白流蘇。(操場跑道由修成到破損再到重鋪的變遷,象征著人生是變化無常的,悲傷和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生命又是頑強的,歷經磨難后的生命會更抗壓更堅韌,終將迎來新生和美麗。) 還記得去年十一月中旬,長篇寫到四分之三時,我從大連參加完東北學會議,乘坐高鐵列車回哈爾濱。透過車窗望著茫茫夜,第一次感覺黑暗是滾滾而來的。一個人的內心得多強大,才能抵抗這世上自然的黑暗和我不斷見證的人性黑暗啊。(作者以夜的黑暗聯想到人世的黑暗,直抒胸臆,表達了唯有內心強大,才可戰勝黑暗,迎來光明。)列車經過一個小城時,不知什么人在放煙火,沖天而起的斑斕光束,把一個蕭瑟的小城點亮了。但車速太快,煙火很快被甩在身后,前方依然是綿延的黑暗。這種從綻放就宣告結束的美好,攝人心魄。所以回到哈爾濱后,我給小說中的一個歷經創痛的主人公,放了這樣一場煙火。 “煙火”這一細節的描寫,照應題目,寓意深遠。天上的煙火短暫而燦爛,至美而誘惑,令人震撼;地上的煙火綿長而悠遠,平淡卻溫暖,令人回味。每個人自降生起,便注定擁有屬于自己的煙火人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五味俱陳,盡在其中。這段文字雖有傷感,卻不低沉,以此暗示人們:生活有黑暗,也有溫暖。無論遭遇多少苦難,生命依然可以像煙火一樣璀璨。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大概就是“煙火漫卷”的真諦吧。 (有刪改) [注]①文本一為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卷》的節選,文本二是遲子建《煙火漫卷》后記。 【知識建構】 //小說的敘述順序// 敘述方法,即記敘和述說。它是一種記人敘事并陳述其來龍去脈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要素。敘述,從不同的角度有多種劃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敘述的先后順序,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 1.順敘: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進行敘述的方法。順敘是按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發展的進程,人物活動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進行敘述,這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敘述方法。它循著事物發展的程序,符合人們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便于把敘述內容表述得條理清楚,自然順暢。運用順敘要區分主次,講究詳略,注意疏密相間,防止平鋪直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來寫,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的方法。倒敘是先把敘述事件的結局或事件發展過程中某個突出片段提到前邊來寫,然后再按事件的發生發展順序展開敘述,傳統上稱為“倒插筆”。倒敘強調了事件結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懸念,形成波瀾,引人入勝.采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不應強行運用,要注意起筆的“倒敘”與后文的“順敘”部分的銜接,使之連接緊密,過渡自然。 3.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根據表達的需要,暫時中斷主線而插入的另一些與中心事件有關的內容的敘述。插敘是在敘述過程中,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暫時中斷主線,插入相關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說,插敘結束后,仍回到敘述主線上來,插敘的內容可以是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可以是對某些情況的詮釋說明,還可以是對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紹。插敘補充豐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內容得以充實,敘述曲折,形成斷續變化,使行文錯落有致。 4.平敘:就是平行敘述,即敘述同一時間內不同地點所發生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這也就是傳統小說中常說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對那些緊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進行敘述時,多采用交叉敘述,這可以把頭緒紛繁的人與事表現得有條不紊,并且突出了緊張氣氛,增強了表達效果;對那些聯系不甚緊密,而又由同一主線貫串的幾個人,事,物進行敘述時,則多采用齊頭并進的平行敘述,這可以把平行發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顯得從容不迫,而讀者則可以同時看到平行的各個事件,從而獲得立體的感受。 5.補敘:在敘述過程中對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況作必要的補充,交代,補敘的作用在于對前文所設伏筆作出回應,或對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處予以彌合。補敘,可以使內容完整充實,情節結構完善,使記敘周嚴,不留破綻。 這篇節選的小說結構顯然使用了插敘,暫時中斷主線,插入兩人初識的相關事情,對兩人關系做必要的解說。插敘結束后,仍回到敘述主線上。插敘的內容是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對情況的詮釋說明。插敘使文章內容得以充實,敘述曲折,行文錯落有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