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認為 當前的認知模式 對于心理困擾的持續(xù)時間 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咨詢師通過幫助求助者體驗當下 來改變其現有的非適應性想法。 例如, “沒有他,我就高興不起來”
假設, 例如 “如果他放棄了,我再也不會有其他人喜歡我了”
以及核心信念, 例如“我不討人喜歡”
使其減輕情緒困擾。
與求助者當前問題 如“低自尊有關的歷史因素”無法改變, 例如 “受忽視” “在學校被欺負” “青春期嚴重的痤瘡”。
但是導致問題存在的 當前的觀念和行為 是可以改變的。
很多治療師采用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 因為歷史因素能夠幫助治療師理解 求助者的癥狀是如何發(fā)展出來的, 他對這種情緒困擾的 特殊易感性的本質是什么?
求助者也可能會抱怨過去的經歷 導致了其現在的問題。 例如, “我父母總是跟我說,我會嫁不出去,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都是他們的錯。”
但是治療師要幫助求助者 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看看在哪些方面, 他還秉持著父母的這些破壞性的信息,
并鼓勵他關注下一步, 如何建立有益的、補償性的自我信息。
行為 在情緒障礙的持續(xù)中 起著重要作用,
因為個體的行為 支持了他們的不利于適應的信念, 所作所為即所想。
例如, 抑郁的求助者認為自己很軟弱, 不能夠應對自己所面對的問題, 才用一種無助的方式行事 跟在妻子后面, 詢問自己該怎么做。
行為的改變是指 讓求助者擺脫自己的 不利于適應的信念來行事, 逐漸自己來決定 如何建設性的安排自己的時間。
通過改變他的行為, 求助者逐漸意識到, 他的消極自我意向是抑郁的一部分, 并不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總之, 認知和行為改變同樣重要, 因此叫做認知行為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