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取得離職補償金,如何計算到手稅后收入?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否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呢?
政策解讀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五條規定,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舉個栗子 2023年1月,云南江教父企業與大仙姑協商一致友好解除勞動合同,該企業向大仙姑支付了一次性補償金18萬元,當地上年度(2022年)職工平均工資3984元/月×12個月=47808元,請問該企業在扣繳大仙姑的個人所得稅時,大仙姑應該就該項一次性補償收入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多少? 根據(財稅〔2018〕164號)有關政策規定,一次性補償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47808×3=143424元,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180000-47808×3=36576元,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因此按照上述規定,該企業在扣繳大仙姑的個人所得稅時,按照綜合所得稅率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520,大仙姑應計算繳納的個人所得稅:36576*10%-2520=1137.60元。 2、算出補償月數(在崗滿一年補償一個月,不滿半年的補償半個月,滿6個月以上不滿一年補償一個月);普通職工的工資本來就不高,補償金也就不會高了,一般也就不會有個稅產生的!溫馨提醒:先做個稅申報后再發放,在個稅申報系統申報后有無稅款產生都會顯示(綜合所得申報→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這樣就算有個稅產生(計算錯誤)也能扣下來。注意:用人單位如果給員工發放了解除勞動關系一次性補償金(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無論金額多少、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都應進行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1、登錄扣繳端后,點擊“綜合所得”,在“收入及減除填寫”界面選擇“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或相對應后面的【填寫】,進入填寫界面。2、點擊【添加】,在姓名欄選擇需要申報的人員,錄入一次性補償收入,系統自動帶出免稅收入,本地平均工資可查看下方提示,填寫完畢后點擊【保存】。若涉及人員較多時,也可使用模板導入。3、點擊“稅款計算”后,在“附表填寫”界面點擊“減免事項附表”或相對應后面的【填寫】,進入“個人所得稅減免事項報告表”。4、在“免稅收入”下點擊【填寫】,進入免稅收入明細編輯后,選擇免稅事項“解除勞動合同當地工資3倍以內免稅”、選擇免稅性質“其他”、填寫“免稅收入”,點擊【保存】。5、數據填寫確認無誤后,點擊【發送申報】進行申報表報送。溫馨提示:一次性補償金申報表需和本單位同稅款屬期工資薪金等所得的申報表一并發送。若本稅款屬期已進行了申報,還需要申報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的,需要執行更正申報操作,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填寫完畢后,再一并發送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