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墓門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國人知之。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墓門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訊之。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一、注音及注釋 鸮:xiāo 墓門:墓道的門。 棘:酸棗樹。 斯:劈開,砍掉。 夫:這個人,指所譏刺的人。 不已:不止,指不改惡行。 誰昔:往昔,從前。 然:這樣。 梅:梅樹。 鸮:貓頭鷹,古人認為貓頭鷹是惡鳥。 萃:棲息。 訊:告誡,勸諫。 顧:管,在意。 顛倒:跌倒。 二、詩歌大意 墓門前有一棵酸棗樹,那就拿斧子把它砍掉。這個人不是個好人,大家都知道。知道是個不改惡行的人,他以前就是這樣子。 墓門前有一棵梅樹,常有貓頭鷹棲息在樹上。這個人不是個好人,大家唱歌勸誡他。告誡的話他從來也不聽,大難臨頭了才想起我的良言。 三、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諷刺的詩歌,世人大多認為是諷刺陳佗。 陳佗,也叫媯佗,曾是春秋時期陳國國君,是陳文公的兒子,但他這個國君之位的得來并不那么正當。 據記載,公元前706年,當時在位的國君是他的哥哥陳桓公,此時病重垂危,陳佗為篡位而殺死太子媯免,待陳桓公去世便自立為君。陳佗在位的第七年,被媯免的三個弟弟與蔡人合謀殺死。 詩歌有兩章,分別以酸棗樹和貓頭鷹起興:墓門前不適宜有酸棗樹,需要把它砍掉,那么借此來說,陳佗的惡已是不可能改變的,那就要遠離他、處置他;墓門前的梅樹肯定會招惹來貓頭鷹的棲息,來諷刺陳佗早就覬覦國君之位。 若讓陳佗這樣的人掌握著陳國的大權,陳國的未來著實堪憂,甚至將遭逢大難。惡人當道,那不正是自掘墳墓嗎?表達出了百姓對這個惡勢力的鄙夷和痛斥。 《詩經》里的很多詩歌都表現出普通人并不是只有一畝三分地,還有家國情懷,比如這首,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顯而易見。 細細品味下來,還頗具深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