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縣隸屬于隴南,居川陜甘三省交接處。西漢時在此地置河池縣,后元軍入蜀,在河池設南鳳州,《元史·卷六十·地理三》記載:“至元元年(1264年),改為徽州。”“徽”有美好之意。明清承襲元制,直到清雍正年間,降州為縣,直至今日。 1 栗川磚塔 栗川磚塔在郇家村的塔院里,如果進不去,外面也能看個大概,其始建于南宋,多次地震,多次維修,依舊有塔檐、平座毀損的痕跡。塔為八角十一級密檐空筒式,高約27米,塔基為低矮的石臺,塔身逐層收分,頂端是新補的塔剎。 第一層最高,南面辟一券門,上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一碑,刻有馮、張、閻等諸姓功德主姓名。塔身用磚不同,并用鐵條緊箍。一層以上每層均設平座和欄板,塔檐下有仿木椽子、斗栱等。東南西北正方向是一假門二盲窗組合,其余面均無門,裝飾著假窗。 ![]() ![]() ![]() ![]() ![]() ![]() ![]() 2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在大河鎮瓦泉村附近,高速下了以后,沿白水河七扭八繞至此,此地立有陜西、甘肅界碑,或者說去這個甘肅國保,還得在陜西省點卯一下。石刻在懸崖上,下面修了高臺,上面建了保護亭,里面還有玻璃罩,拍、看十分難受。 摩崖高約3米,上為《新修白水路記》篆字,行文為楷書,均由雷簡夫撰、書丹及篆額。雷老師不陌生,山西夏縣司馬光墓里的嘉佑五年(1060年)的《宋贈尚書都官郎中司馬君墓表》碑,就是王安石撰、雷簡夫書寫的。 《宋史》里還有雷簡夫的一個小故事:起初他騎牛、戴鐵冠,自稱“山長”,一副隱士的模樣,后來當官,環境異化,車馬隨從,衣著華貴,鄉里百姓就譏笑他,你的牛和鐵冠去哪了?雷簡夫也是向張方平、歐陽修、韓琦等人推薦“三蘇”父子的恩人,他的墓志銘又是蘇轍給寫的。 ![]() ![]() ![]() ![]() ![]() 碑文記述的是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年),利州轉運使李虞卿主持重開白水驛路事宜,為褒揚其功績,宋嘉祐二年(1057年)雷簡夫撰寫其文,以紀其事。“驛”為驛站,為陸路交通的要點。“重開”就是修了一條新路,從河池驛(今甘肅徽縣)至長舉驛(今陜西略陽長豐),即進入川蜀的一條新道。 當年的入川路,走的是青泥嶺,太難走,正如李白同學所說“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李三郎、杜少陵等等入川都是如此,“青泥坂上到三蜀”。白水路修好后,不再走青泥嶺險段,還減少了33里破路,寬民省費,青泥驛自然也廢棄了。而“三蘇”他們一家,正是通過這條小高速進入關中的。 介紹說,摩崖下還有明萬歷年間的詩詞題刻,它沒有被玻璃罩著,但完全漶漫不堪,幾乎認不出一字,明顯有被破損的痕跡。 ![]() ![]() ![]() ![]() ![]() 拓片,網圖 3 徽縣文廟大成殿 吳玠墓在縣城的鐘樓山上,山也不高,順道而行路過徽縣文廟,文廟現在只存大成殿,原格局的泮池、欞星門、崇圣祠什么的應該就在前面的小廣場和后面縣政府辦公樓一帶。大殿坐北朝南,前面有孔夫子石像,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立在約一米的高臺上,其建于明嘉靖年間,清與國朝都維修過。 ![]() ![]() ![]() 4 吳玠墓 繼續走即為吳玠墓,和文廟大成殿都是省保。莊浪也有一款吳玠墓,為生前所筑,金人失盟后,無法葬回莊浪。墓前有神道碑、一對石人、一對石馬,石刻件呈毛坯狀,鑿了一個大概,可能是當時形勢所為。 碑在亭子里,曾有玻璃保護,不知什么原因,玻璃稀碎一地,可無障礙觀視此碑,碑額篆書“宋故開府吳公墓志銘”,上面還有豎的一列楷書“宋故將軍吳玠之墓”,是1934年國軍一旅長技癢所留。碑字通篇模糊不堪,有人考證,碑文是胡世將版本和王綸版本的交叉版。碑的背面是清嘉慶十一年(1807年),徽縣知縣保護吳玠碑的記文與詩作。 ![]() ![]() ![]() ![]() ![]() ![]() ![]() 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等都是南宋初的抗金英雄,中興名將。他與弟稱為“吳氏雙杰”,吳玠歷富平、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之戰等,屢敗金軍,聲威大震,保全川蜀。它還屯田戍邊、撫恤將士。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卒于仙人關,年四十七。仙人關離青泥嶺只有二里地。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有他的列傳,小時候就“沉毅有志節,知兵善騎射,讀書能通大義。”吳玠愛讀史書,善用兵法,有遠略,不求近利,對于下屬嚴而有恩,也能虛心詢受。脫脫同學評價他:“智勇忠實,戮力協心,據險抗敵,卒保全蜀,以功名終,盛哉!”然后又說他晚年荒淫、喜吃丹藥、驕心奢侈,他弟弟吳璘又有喪敗,后來的吳曦之變,是有原因的啊。 ![]() ![]() ![]() ![]() ![]() ![]() 5 勞動人民紀念塔 吳玠墓旁邊還有一縣保“徽縣在蔣匪反動統治下死難烈土暨死難勞動人民紀念塔”,好長的名字,方形尖頂,頂端置五角星,其建于1951年,下面四面各嵌一碑,內容都是控訴與告慰,具有濃郁的時代性。 ![]() ![]() 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臨 與同好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