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個有意思的,有一種鳥,它們真的滅絕了,但是又重新演化了出來! 印度洋島嶼上原本有多種不會飛的鳥類,它們安逸的生活在各種島嶼上,無憂無慮,沒有多大的生存威脅,但是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它們安逸的生活被打破,它們幾乎全都滅絕了,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就是渡渡鳥。
目前,印度洋島嶼上只剩下一種不會飛的鳥,就是阿爾達伯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 aldabranus),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北部的阿爾達布拉環礁上,因此得名。 它們長這樣:
看起來沒什么,對吧。 但是它們生活的島嶼在13.6萬年前經歷了一次“末日大洪水”——海平面上升完全淹沒了環礁,上面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而科學家發現,在13.6萬年之前,“阿爾達伯拉秧雞”就已經在島嶼上生存了,并留下了許多化石,這些化石與現在的阿爾達伯拉秧雞幾乎一模一樣,可以清楚的知道它們也是不會飛行的秧雞。 既然阿爾達伯拉秧雞不會飛行,那么當“大洪水”吞沒環礁時它們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
2019年一項發表在《林奈學會動物學雜志》的研究揭示了原因,13.6萬年前“阿爾達伯拉秧雞”確實滅絕了,但是因為相同的環境,現代的阿爾達伯拉秧雞重新演化了出來[1]。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阿爾達伯拉秧雞是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的一個亞種,白喉秧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它有幾個亞種,不同亞種身體顏色的情況會有所區別,但是除了阿爾達伯拉秧雞之外,所有的亞種都會飛行。
數十萬年前,一批白喉秧雞從馬達加斯島加飛到了阿爾達布拉環礁,這里對它們來說簡直就是天堂,有豐富的食物,同時還沒有天敵,隨著時 到了大約13.6萬年前,地球迎來一個“強盛的”間冰期(大冰期時相對溫暖的階段),在短短的8000年內南極地表溫度上升10攝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