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刷到一個帖子,說現在體制內的年輕人越來越佛系了。底下評論區炸了鍋,大家紛紛吐槽:不是我們不想拼,是真的拼不動了。 我在體制內待了快十年,從當初那個滿腔熱血的愣頭青,到現在每天按部就班的“老油條”,這中間的心路歷程,真是一言難盡。 1 最讓人心寒的,是領導變了 記得剛進單位那會兒,老處長帶我。他是真把我當徒弟,手把手地教。寫材料寫不好,他陪我改到深夜;開會發言緊張,他提前給我過一遍。出了差錯,他第一時間站出來:“是我沒帶好,責任在我。” 現在呢?領導們精明得很。你加班加點干完的活,功勞是他“運籌帷幄”;出了紕漏,立馬切割:“誰讓你這么干的?”更絕的是,你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果,成了他在別的部門送人情的籌碼。“小王很能干,這個項目讓他幫你們做吧。”——說得好聽是鍛煉你,其實就是把你當工具人使喚。 2 人情味,成了奢侈品 以前的單位像個大家庭。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大家都會幫襯著;誰遇到困難,領導同事都會想辦法。退休的老同志,隔三差五還會回來坐坐,聊聊天。 現在?同事之間客客氣氣,表面一團和氣,心里各有算盤。領導跟你稱兄道弟,不過是管理手段。一旦涉及利益,立馬公事公辦。最諷刺的是,快退休的人恨不得一天都不多待,退了休的更是頭也不回。 3 畫餅技術越來越高超,但餅永遠吃不到嘴里 開會的時候,領導們一個比一個會說:“年輕人要有擔當”“這是給你們的機會”“好好干,組織不會虧待你們”。聽得你熱血沸騰,覺得前途一片光明。 可到了關鍵時刻才發現,那些埋頭苦干的老實人,永遠輪不到;反倒是那些會來事兒、會表現的,一路青云直上。你問憑什么?人家會說:“綜合考慮”“全面衡量”。翻譯過來就是:你不夠“靈活”。 4 最可怕的是,這種風氣在傳染 那些靠著“靈活”上位的人,自然也用同樣的標準選人用人。惡性循環之下,踏實做事的人越來越少,琢磨人的越來越多。大家都在比誰更會演戲,誰更會站隊,誰更會說漂亮話。 我身邊不少同事,已經徹底躺平了。不是不想努力,是努力了也看不到希望。與其為了虛無縹緲的“前途”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不如老老實實拿這份工資,把更多精力放在家人身上。 下班關機,周末不看工作群,該請假請假,該休假休假。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不再是人生的全部。這樣挺好的,至少活得像個人。 有人說這是消極。我倒覺得,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在一個不再講人情、不再重實干的環境里,守住自己的底線和生活,才是最大的清醒。 體制內拼不動了,不是我們變懶了,是游戲規則變了。當努力不再有意義,當付出得不到認可,當人情變成算計,誰還愿意全力以赴? 或許,學會在規則中保護自己,在工作中保持距離,在生活中尋找意義,才是我們這代體制內人最好的選擇。 畢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用心的地方。 |
|
來自: skysun000001 > 《政治改革黨建反腐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