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的美妝行業戰場上,丸美生物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營收同比增長30.83%,線上渠道占比近九成。然而,這份光鮮背后卻暗藏危機——凈利潤僅增長5.21%,利潤增速不足營收的六分之一。這一現象并非孤例,而是折射出整個行業在流量紅利消退后所面臨的共同困境:當"燒錢換增長"成為常態,企業該如何在規模擴張與利潤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點? 2025年上半年,中國化妝品類零售總額增速繼續跑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行業景氣度持續承壓。在此背景下,丸美生物的線上渠道表現堪稱亮眼:實現營業收入15.71億元,占比高達88.87%,同比增長37.85%。這一數據背后,是丸美品牌和PL戀火雙品牌的協同發力,尤其是PL戀火在底妝賽道憑借"蹭不掉"系列和明星代言迅速起量,618期間GMV突破3.5億元。 然而,線上增長的光鮮難掩線下渠道的頹勢。同期線下渠道營收僅1.97億元,占比11.13%,同比下降7.07%。傳統渠道的式微不僅源于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遷,更與代理商模式在行業下行周期中暴露的竄貨、破價等問題密切相關。丸美生物雖通過新品迭代、場景體驗營銷等方式積極應對,但線下市場的頹勢仍難以逆轉。 盡管營收實現快速增長,但丸美生物的凈利潤增速卻嚴重滯后。2025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高達9.99億元,同比增長39.31%,銷售費用率攀升至56.5%,顯著高于水羊股份(43%)、上海家化(49%)等同行。這一數據背后,是線上流量成本的持續高漲——抖音、快手等內容平臺的廣告費用同比上漲20%,KOL合作、內容制作等費用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 丸美生物的"燒錢換增長"模式暴露出品牌力的不足。一個健康的品牌增長應來自用戶復購與口碑擴散,而非持續的流量灌入。相比之下,珀萊雅通過"早C晚A"等大單品策略實現28.8%的凈利潤增長,銷售費用率僅為45%,顯示出更強的品牌溢價能力。 丸美生物在研發上并非毫無動作:上半年新增申請專利25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6項,重組膠原蛋白研發取得進展并獲IFSCC技術創新獎。然而,這些投入尚未轉化為市場爆款。2025年一季度,其眼部類產品平均售價同比增長54.57%,但這更多依賴高價眼霜升級款放量與低價眼膜收縮,而非技術壁壘帶來的溢價。 行業數據顯示,已有1.6萬個美妝品牌推出含重組膠原蛋白的產品,丸美生物若不能在技術轉化上取得突破,恐將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與此同時,其"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也受到市場質疑——2024年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22倍,這一比例在行業內處于較高水平。 資本市場看重的不僅是增速,更是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丸美生物的案例表明,在美妝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燒錢換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未來,企業需在規模擴張與利潤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力構建穿越周期。對于丸美而言,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的增長模型,在行業洗牌中尋找破局之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