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定位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模式的開展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深化的新嘗試,也是面對2l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作為學生一種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強調學生通過親自實踐獲得直接經驗,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它必須面向生活、走出課堂、全員參與,實現對傳統教學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書本中心的“三個超越”。同時,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它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立足于人的個性整體性,以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促進個性健全發展。其目標、內容、過程、結果、評價等方面都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式的課程意味著學習并不是根據預定目標與計劃機械實施,而是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習興趣不斷激發,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從而使學習主體在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與指導教師等方面,均體現出較強的自主性。 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新生事物”,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無疑對我國的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民族振興靠教育,教育發展靠教師。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改變是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前提和保證。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必須具備自主合作探究的品質和能力。通曉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模式的流程、內容,走課堂教學創新之路,創造性地勞動,積極主動、大膽探索,改變自己的角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行為,使之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 那么,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應如何定位呢?歸納起來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長效的、核心的和科學概念的滲透者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長期以來,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惟一來源。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中,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希望探究的很多問題超出了教師的專業領域,有的即使在教師專業范圍內,也可能是他平時不關心、不留意的,對學生將要學習的很多內容,教師幾乎沒有專業知識的優勢可言;同時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收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教師已經不再是學生惟一的知識來源。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淘汰陳舊概念,保留對現在和未來發展有重要價值的核心概念;不再傳授過失或局限性強、繁瑣的知識和技巧,選擇那些基礎性知識和科學韻核心概念進行滲透,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性地發現問題作好準備。因為掌握必需的科學概念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提高認知能力,提高對問題的探究思想,同時也是科學地發現和分析問題、科學地下定義的必要前提,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必要條件。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沒有科學的思想就不會有科學的活動。因此,注重對學生科學概念的滲透,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關鍵環節。 二、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組織、參與和結果的評價者 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世界,教學生學會如何查閱資料、采集數據,培養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是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往往對如何發現問題陷入迷茫,有時即使是身邊發生的事情,也往往是視而不見,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表現出較為冷漠的態度;即便是發現了問題,也因缺乏分析和判斷的能力,認識只局限于很浮淺的層面上。這種表現不僅會阻礙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長。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應平等參與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引導他們自覺確立目標、發現問題作為探究對象。使模糊的問題明確化、具體化,呈現可操作性。在目標確立以后,問題合作小組是探究活動順利開展的組織保證。問題合作小組應采取自愿結合的原則,做到優勢互補、分工合作。教師應積極引導,適當調整,幫助他們制訂探究方案,以保證探究活動的連續性和明確化。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課前如何查閱文獻資料、做實驗、搞調查、走訪專家和有經驗的工作者,以實地考察記錄、體驗學習等方式去收集有關信息,培養他們對收集的原始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分析與概括、相互交流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得出自己的結論。對探究成果的自我評價也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小論文、圖表、模型、電腦多媒體演示、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等形式展示出來,學會總結反思,對整個探究過程包括探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探究成果的質量和探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反復論證,以獲得更深入的理性認識。引導學生對探究結果進行自評,教師給予最終評價,以提高進一步探究的興趣。當然,必須讓學生明白:初中階段的探究性學習不等于專題研究,不需要、也不可能寫出高深的專業論文,應該通過問題探究達到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應緊密地結合課堂學習多學科滲透,為將來研究作準備。 三、指導工作的群體合作者 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一新的課堂模式,教師面臨著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任務:如何指導學生選題,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如何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如何對學生的“探究”進行評價和使他們進行自我評價等。 以往的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能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業務上的交往。但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中,圍繞問題探究,教師指導的內容涉及多學科的專業知識以及科研方法、問題探究結果總結、數據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因此,絕大多數教師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對學生問題的所有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群體合作,聯合起來對學生問題小組進行指導。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工作方式的根本改變。必須與其他同事建立聯系,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指導工作。這種群體合作的方式不僅有利于教師隊伍的團結、有利于整體力量的發揮,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整體合作,有利于普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面積地推進素質教育,對發揮教學過程和效果最優化都大有裨益。“這不僅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對教師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深刻的。一個只會把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不符合時代進步的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開端,教師將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等方面挑戰自我。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這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難得的歷史機遇.是一個提升自己素質的良好契機。在教育呼喚創新的今天,教師勞動的創造與更新是喚起教師內在尊嚴和歡樂的原動力。只有富于創造、敢于創新、博采眾長、多專多能才能真正擔負起現代教育所賦予的神圣使命。 “人才輩出靠教育,事業發展靠教師”。在2l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國的教育改革一定會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
|
來自: 宋家書屋 >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