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到了,大家都在忙。忙什么呢?做生意的忙進貨、銷售、催款;大學生忙著訂票回家寒假;民工除了忙著找到一張回家的車票,還得忙著要到自己勞動所得的鈔票;啥事都不急、也啥事都不懂的小孩子們,忙著的是等著快點過年……然而,還有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不容易被人相信的一種忙,那就是機關單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都在忙得昏天黑地的考核。 關于這個考核,如果不是身歷經過者,憑字面、或想象來說估計并不復雜。上級部門對下級單位的考核,或者單位對內部職工的成績考核,都是在年初寫成了白紙黑字,哪項工作分值多少,達到了什么程度算是滿分,哪條沒有完成扣分多少……一切似乎都可以擺上桌面,拿得出條款與理由,應對這樣的考核,從理論上說是不會多么復雜、也就不應該多忙的! 然而現實卻總是喜歡和所謂的理論上,開一些不大不小、不痛不癢的玩笑,所以“年終考核”一旦真的來到了年關,就成為了一本復雜得不能再復雜的機關功課。從下對上的角度來說,誰來牽頭負責考核,誰來完成涉及考核的具體內容,乃至誰去對接讓上級認可自己的考核成績,當然也就有著非常重要的講究。而在從上對下的另一方面,誰來負責對下級單位的考核,具體項目、具體分值的打量標準,以及或左或右、左右到什么分寸,同樣又是一門不深不淺的學問。 或許有人會非常天真、或是幼稚地發(fā)出疑慮,年終考核關這么難過,難不成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心中有愧或是有鬼?事實不會完全如此。客觀地說,基層對上面安排的每項工作任務都非常重視,尤其是被明確為考核指標的工作項目,更不會有人傻到不做工作伸著腦袋去挨刀。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客觀原因,比如人手嚴重不足,顧此就一定會失彼,所以只能選擇性、按上級部門的分量及工作任務輕重緩急,無奈地拖欠了某部分工作;或者是,某些工作項目的確與下級被考核單位的具體業(yè)務,橫豎都很難直接掛上關系,所以到了年終難免有點不足。 而更難對付的還不在于此,因為部分考核部門習慣于改變游戲規(guī)則,這也會讓下級被考核單位被動難堪。比如,年初文件規(guī)定,某項工作只要完成了什么指標,就算是達到了目標和任務,然而到了年終、甚至是抵近了考核時候,規(guī)則才突然發(fā)生改變。要么是陡然增加了考核細項、要么是猛然提高了考核任務量或分值,多么勤勞的下級工作部門,在這樣“臨門一腳”的時候才發(fā)現規(guī)則變化,手忙腳亂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然而,這些都不是應對上面考核的下級單位,最為傷感的地方。如果被考核的有幾個、甚至幾十個平行的單位,比如相同規(guī)模與類別的中小學,或是相同級別的區(qū)縣之間,他們所要接受和面對的考核,就已經不再是自己是否順利、漂亮地完成了任務與否,而是要看自己獲得的考核分值,能否跑在其他人的前面。說實話,每次所謂的考核,因為都要排出來一個三六九等,然而大家做的事情、取得的成績大都差不多,排名到了前面固然慶幸;誰要是被排在了后面,或者因此而被否定了全年的工作,那就不僅是委屈、簡直更是冤枉啦! 這就難怪為什么到了年終考核,如同猴子翻門檻一樣,很多單位都要自下而上、溯流而上去“爭取”啦!爭取什么呢?首先是要保證不被扣分,這就不是分秒必爭了,哪怕是0.1、0.001,甚至是0.0001,都要拼死拼活地爭取到手;然后如果有加分,則要奮力搶奪,在基本分都不被扣的前提下,誰沒有加分那就直接相當于扣分;再然后,是要確保自己的分值,不管是沒有被扣的、還是好不容易加上了分的,都要完好無損地進入最終的考核冊上。再最后,一直到上級考核部門公布了分值,排定了座次,都還有那么一撥又一撥的“辯解”、“解釋”、“補充材料”、“復核”多個環(huán)節(jié),而這一切都要在短短十來天、甚至是幾天當中搞得水落石出塵埃落定,換了誰、哪怕就是鋼筋鐵骨的孫悟空,恐怕也得累得扒下一層皮。 再說事情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自上而下、執(zhí)行對下級單位進行考核的部門,其實同樣并不輕松。其一,當你看到個別單位,一年到頭根本就沒花多少精力去光顧你很在意的某一塊工作,你心里涌起來的就絕對不只有氣憤,一定還有嚴重被忽略的某種挫傷感;其二,即便下面的單位沒有很好地完成某塊工作,誰都不會真正鐵石心腸地忍心下毒手,將多少多少的分值扣下,因為那可能影響到很多人的年終獎勵等次、多少個人的升遷提拔,誰扣分誰就得罪了大幫子人;其三,最最糾結的或還在于,當你發(fā)現被考核單位的分值,基本上就是大哥二哥都一樣,根本就無法分出個伯仲、更不用說一二三等,但是板著面孔的考核規(guī)定,卻明確要一定分出三六九等。由是可知,所謂年終考核之難,并不僅僅在于“條條蛇兒都咬人”,還在于“哪里都有條條蛇兒要咬人”! 事已至此,想必誰都了解為什么到了年終,進出機關的人都在喊忙;也就可以明白,為什么總有很多人到了年終,他們的“忙”就體現為到另外的機關,一方面要去進進出出,另一方面還可能是鬼鬼祟祟。好在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家自上而下,清理了很多可有可無的考核項目,切實為基層減輕了很多因此而來的沉重負擔,很多考核規(guī)則的精準細化,也不再讓人霧里看花、盲目盲動尚還不明所以。也只有繼續(xù)加大行政部門的作為考核改革,不斷弱化某些紙面上的數據與文字,而以更為接近原貌的真實實績?yōu)榭己艘罁⒃鎏斫邮苊癖姽_透明監(jiān)督的砝碼,某種近乎無序的亂象的“考核”,或才不再讓基層苦逼哀嘆“為誰辛苦為誰甜”,或是“年終談考核說多了都是 |
|